浅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影响公共部门行政效率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部门传统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被弱化,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公共部门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文章结合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公共部门是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法进行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的组织部门。公共部门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为准则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长期以来,我国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激励与管理中都存在激励缺失、薪酬体制缺少弹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在新时期,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就成为公共部门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人力激励调节机制缺乏,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事业单位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合理调配、有效流动,才能实现人力资源整合效果的最大化。而公共部门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流动,都要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会给人事政策带来直接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共部门在绩效考核方面明显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指标单一、方案不合理等问题,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质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如公共部门的经费都来自于国家财政,在工资来源有保障、分配平均化条件下,许多公共部门都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指标非常单一,多是以德、能、勤、绩为主的评价性指标,绩效考核的目的也很不明确,考核结果的严肃性、真实性也无法保证,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功能。而在人力资源调配上,许多公共部门还存在管理机制僵化、升迁规则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人才浪费严重。
  2.激励手段单一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其中,对于员工来说,他们的根本需求是薪酬即劳动报酬。我国公共部门的薪资分配要按既定的法律条文和国家统一规定来执行,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在薪资调配上只有很少的权力,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根据员工需求来实施薪资激励,这就使得公共部门在管理中始终难以挣脱工资结构不合理、薪资分配不灵活等问题的束缚。与此同时,公共部门还缺少以个人潜能和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手法,部门的惩戒约束机制也显得软弱无力。所以,许多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即便是为了公务员常任制而努力要进入单位,但是在缺少职业风险和激励机制的环境中,许多人都会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意识,这必然会影响公共部门的工作绩效。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优化措施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关键。鉴于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公共部门既要完善考勤制度,施行弹性工作制度,给予知识型人才一定的自由调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权利,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完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流程,施行考核环节责任人制度,用质量、数量、实效、成本等具体指标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价,以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然后,从不同主体获得不同的绩效指标信息,实现考核与管理关系的一致性,由绩效指标管理主体对该项绩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接着再将各项指标综合起来,撰写评语,确定绩效等次。最后,及时公布考核结果,本着人文关怀理念,与被考核者进行良性互动与反馈。同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结果的实用价值,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晋升、奖惩、培训、收入、升职与降职、福利等直接挂钩,在个人收入方面充分体现考核结果的参考和主导作用,以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公共部门只有建立良性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部门内部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也被消除,但是人事制度改革却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公共部门要以选人用人为核心,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如在选人上,进一步拓宽竞争范围,在政治素质要求和学历外,适当放宽竞争考试参与条件,给予更多的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并加强人事选拔过程监督,确保公共部门人才选拔工作“公平公正”进行。在人才选用上,引入新公共管理经验,引入任职竞争淘汰制度,打破公职人员雇佣终身制,提高在职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然后,以内部晋升机制建设为基础,提倡竞争上岗,施行职位任期制,严厉打击权力寻租现象,实现公职人员内部晋升的合法性,规范性。同时借助思想教育、心理沟通、集体业绩和道德内省,对公职人员进行正向激励,使公职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引导他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
  3.建立弹性薪酬体系,完善激励措施
  薪酬机制是公共部门人员激励的物质基础,也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新时期,僵硬的薪酬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公共部门发展要求,因此,我国政府要在同工同酬、平衡原则基础之上,建立公共部门、公务员弹性薪酬制度,给予公共部门管理者一定薪酬调配与管理权,将公务员的工作绩效与奖金、福利等挂钩,给予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以额外的奖励。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公务员的职责因素,所承担的职责大小,适当拉开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实施多层次激励机制,确保公务员的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风险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公务员队伍的后顾之忧,并对公务员进行精神激励。如拓宽单位意见渠道,允许员工参与到单位决策与管理中去;创建适合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高品质的部门文化,以激发公务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公共部门激励机制探索和人力资源管理任重而道远。因此,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公共部门要重视激励机制改革和创新,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措施,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公众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S1:154-159.
  [2]焦玉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3,21:45-46.
  [3]颜立峰.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3:255-256.
  [4]王程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障碍及对策[J].东北財经大学学报,2012,S1:73-75.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要想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具备较高综合能力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院校的现状,阐述了在服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各个行业、领域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河北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探讨现阶段河北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法。  关键词:河北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29条区分了股基、债基、货币市场基金及混基的仓位范围的本意,在混合型基金里,股票和债券这两大类资产配置比例都是可以“顶天立地”的。  但是,自2008年4月8日开始发行的富国天成红利之后,所有的混合型基金都变成了“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仓位都被限定在了30%至80%。近期,虽然有媒体在热炒混合型基金的仓位放开,但我觉得,这个仍需期待。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脆弱性”。文章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
在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建设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性城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学习的角度,分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校
玉米作为我国产量第一的粮食作用,也同样是在全世界产量最高的一种产量作物。玉米的种植技术是在明朝时期传入到我国,玉米本身不仅富含了大量的营养,还有着极为香甜的口感,并且玉
分析比较多方PPP项目理论研究和文献著作,归纳总结汇总成该文,主要包括:PPP项目的一般定义和中国国情下的特殊定义,PPP模式在中国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对PPP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检测CA242、CA199和CEA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10期)、CBM、CNKI、VIP和Wang Fang Data。搜
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学为中心”的策略,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从“夯实基础知识,促使学生活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求知愿望;创造一切机会,力求学生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为中心;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理念的越发深化,相应的建筑节能工作也被提上日程,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相应贡献。本文从建筑暖通节能的重要性入手,对建筑工程中暖通施工中应用到的节能技术作详细论述,并得出结论,工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暖通;暖通节能;节能技术;分析    就建筑能耗来说,建筑施工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远远没有使用过程中消耗得多,这是因为建筑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家用电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