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中反复强调,要将课堂的中心从教学逐步转向对提问情境为中心,始终秉持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的现代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的出发点,现代课堂中所要具备的,是将数学抽象概念实体化的教学素养。所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在问题当中教授学生知识认知,逐步养成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程 情境创设
教师在课堂通过情感氛围创设引出教学内容的过程被称为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氛围,需要结合周遭的教学环境,如教学设施、教学场地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等。数学科目作为一门概念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初中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显得较为枯燥乏味,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此,笔者以新课程为课改背景,结合个人教学的经验,谈谈关于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定义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摄取意识,从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灌注学习思想。直观点说,问题情境是利用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从而调动学习兴趣,进行自主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主要是利用了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和当下所学习的数学概念的互相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
简单来说,问题情境的教学步骤可分为: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三个步骤。学生从未知的学习状态到自我认知发掘,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思想的培养、知识探究意识的建立,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数学思想的灌输
新课程实施之后,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新的定义,要求上课内容尽量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氛围所在。所以筆者在教授“坐标”的数学概念时,就用学生在教室的排号座位为例,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教室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很多学生就直接说自己在第几排的第几个。笔者就类比这个座位定位的思维,让学生领会到平面位置的描述,通常是需要两个确切的数字来确定的,再引出了“坐标”的数学理念。
同过这一介绍,学生就感受到数学学习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存在的影子,从而加强了自我的数学思想,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有所认知
学习和实际生活,本来就是相互渗透的两个场景。利用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领会到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着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笔者在“亏损和盈利”的概念介绍时,就描述了一下一个生活场景,某家店在清仓甩货时,以75元的价格处理了两件不同的商品,而一件盈利了27%,另一件亏损了27%,那么这两件衣服的总价上,是亏损还是盈利或者是既不亏损也不盈利。当时的反应中,有很多学生都觉得是既不亏损也不盈利,后来笔者让学生通过计算商品成本以后再比较,学生们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所以说,数学的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棘手,而是在于教师如何营造出一个适宜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氛围。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将实际生活融入数学课堂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在是一件值得利用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龚高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渗透[J]. 新课程(教研). 2011(07)
[2]孔凡哲,李莹.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 中国民族教育. 2010(0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程 情境创设
教师在课堂通过情感氛围创设引出教学内容的过程被称为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氛围,需要结合周遭的教学环境,如教学设施、教学场地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等。数学科目作为一门概念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初中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显得较为枯燥乏味,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此,笔者以新课程为课改背景,结合个人教学的经验,谈谈关于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定义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摄取意识,从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灌注学习思想。直观点说,问题情境是利用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从而调动学习兴趣,进行自主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主要是利用了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和当下所学习的数学概念的互相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
简单来说,问题情境的教学步骤可分为: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三个步骤。学生从未知的学习状态到自我认知发掘,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思想的培养、知识探究意识的建立,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数学思想的灌输
新课程实施之后,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新的定义,要求上课内容尽量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氛围所在。所以筆者在教授“坐标”的数学概念时,就用学生在教室的排号座位为例,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教室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很多学生就直接说自己在第几排的第几个。笔者就类比这个座位定位的思维,让学生领会到平面位置的描述,通常是需要两个确切的数字来确定的,再引出了“坐标”的数学理念。
同过这一介绍,学生就感受到数学学习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存在的影子,从而加强了自我的数学思想,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有所认知
学习和实际生活,本来就是相互渗透的两个场景。利用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领会到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着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笔者在“亏损和盈利”的概念介绍时,就描述了一下一个生活场景,某家店在清仓甩货时,以75元的价格处理了两件不同的商品,而一件盈利了27%,另一件亏损了27%,那么这两件衣服的总价上,是亏损还是盈利或者是既不亏损也不盈利。当时的反应中,有很多学生都觉得是既不亏损也不盈利,后来笔者让学生通过计算商品成本以后再比较,学生们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所以说,数学的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棘手,而是在于教师如何营造出一个适宜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氛围。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将实际生活融入数学课堂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在是一件值得利用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龚高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渗透[J]. 新课程(教研). 2011(07)
[2]孔凡哲,李莹.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 中国民族教育.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