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理论研究领域,“生成性思维”已成为当代教学研究的思维走向,叶澜教授认为动态生成的教育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使师生、生生形成心灵交融,形成思维碰撞,使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弹性预设。为生成性思维创设自由的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预设仍然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的“学案”,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有空间。
  
  1.精心预设教学目标,
  设立教学目标必须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是由新课程的要求所决定的,更是由思想品德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结合生成教学观,教学目标的价值不在于定位,而在于定向,即明确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预设性目标外,更要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一种内生的、“本原性”目标,它使得教学目标不再是僵化、固定的,而是提供“路标式”的指导。教师只有精心预设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理性地对待课堂中出现的“生成”。
  
  2.精心预设“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的是人,强调从传统的“塑造培养人”到“引导生成人”的转换,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单纯传授知识。而应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和过程。教师必须在课堂预设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推断在教学中他们可能作出的反应,合理创设适宜其成长的环境与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现实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3.精心预设“教学活动”。
  新课程非常重视“活动”,“活动”是思想品德课必不可少的载体。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全面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提供充分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精心预设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而是应预设“可能”,即将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并预设应对方案;应预设“轮廓”,并给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留下足够的空间;应安排活动空间,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二、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信息,促进精彩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种开放性的课堂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把握课堂中的闪光点,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开掘学生潜在的智慧,突破预设,促成精彩政治课堂的生成。
  
  1.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师生的关系如何。”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与教师是平等的独立个体,教师的定位是教学的导航者、设计者和促进者,是学生创造力的激活者、培养者和欣赏者。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对话、宽容、理解”的互动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提供了满足,使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自主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就会充满力量和自信。因此,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消除戒备、隔阂,师生才能敞开心扉交流体会、切磋辩论,共同提升思想,促进动态资源的生成,共享愉快的课堂精神之旅。
  
  2.富有智慧的教师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条件。
  教学中尽管教师对生成教学有所预见、有所设计,但难以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因为很多情况仍会出乎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教育机智和处理技术,使具有积极因素的生成性问题成为有用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机智”对于教学的连续性和师生对话的意义生成,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催化剂。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思考的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动态生成恰恰就在学生的最感兴趣处。
  
  三、课后反思,进一步促进教学预设和生成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新的课程观念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生成性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瞬间产生灵感,这些“智慧之花”常常是突然而至,如不及时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后反思将教学中达到预设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以及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仔细梳理、深刻反思、不断完善、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推进生成教学的原动力。
  总之,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教师是实现预设和生成比翼双飞的关键,让我们努力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喷锚网技术在高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提出了喷锚网技术对材料的要求,详细地介绍了喷锚网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现场质量检测,得出了该施工工艺加固效果良好的结论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的智能移车系统,包括交直流供电模块、AT89C51控制模块、nRF401芯片无线通信模块等部分。通过用户自主查询,无线通信,从而达到快速联系、快速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在好多方面也呈现出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状况,不利于新一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16世纪即都铎时代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正是在此时期,英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英国主权国家在同罗马天主教势力和
要创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它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给它注入源头活水——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那么,究竟什么是史料?史料教学有什么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巧用史料提高高中历
城乡结构转型是城乡结构从二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运动过程,这种转换主要是通过城市化过程实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点,因此,内蒙古的城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