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表达训练要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充分利用母语教学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说的实践中练习语言表达,在互动中发展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由此,在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经常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构思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并引导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大胆地与同学交流。
关键词:口语 学生 训练 交际能力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60-01
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交际形式,其训练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功能。那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胆怯,加上农村孩子上学前很少说普通话,方言较多,学生和老师身高差距太大,学生要仰头才能与老师对话,学生不愿意与老师用普通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不妨弯下腰,保持与学生同等身高对话,面带微笑,增强亲合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早晨我利用5分钟与学生简单交流,谈谈家中的趣事、路上的见闻、精彩的节目、有趣的事情等。这样随意交流,学生很放松,慢慢地学生说话的胆量就会大起来,敢于说话。
其次,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的良好契机进行训练。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换成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另外,我在教《大熊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前几分钟,我便和学生聊了起来:“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呀?”“它有什么特点呢?”“你跟它有哪些趣事要告诉给同学们的呢?”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学生的话匣子不知不觉打开了。而小动物又是学生所喜爱的东西,便争先恐后地要告诉我,连一向不吭声的同学也被感染了,也快乐地自信地举起了小手。“我家的小猫很可爱,它喜欢爬到桌子上看我做作业。”“我家小猫那双眼睛炯炯有神的,我特别喜爱它。”“我家小猫捉老鼠可真是个能手,家里的老鼠都被它捉光了……当有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谈到自己家小猫的时候,我便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熊猫》这篇课文。”学生马上兴味盎然地学起来,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自己去讨论、提问,自己找答案,直到下课,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还意犹未尽。
再次,通过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避免“背书”这一毛病的出现,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爱生动的形象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装扮课文中的人物,表演文中的精彩片段或有关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复述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续文练习说话,培养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挖掘教材因素,通过续说文章结尾的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一片树叶》一文,文章后面没有写出小黄牛看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说了什么,结果怎样。我就利用教材有利的条件,训练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出示问题:小黄牛看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会说什么?其它小动物听了小黄牛的话,可能会说什么?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同学们的兴趣来了,各抒已见,纷纷发言,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一员。学生们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调动起来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口语交际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儿童节游园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女老师说什么?你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情?你自己喜欢吃些什么?你最喜欢做哪些游戏?能教我吗?听到我问的问题与学习无关,而且是一些他们最喜欢说的话题,因而表现异常兴奋: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在家干的事情,有的大声地说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还教我怎样吃是最好吃的。
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通过观察、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总之,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
关键词:口语 学生 训练 交际能力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60-01
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交际形式,其训练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功能。那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胆怯,加上农村孩子上学前很少说普通话,方言较多,学生和老师身高差距太大,学生要仰头才能与老师对话,学生不愿意与老师用普通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不妨弯下腰,保持与学生同等身高对话,面带微笑,增强亲合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早晨我利用5分钟与学生简单交流,谈谈家中的趣事、路上的见闻、精彩的节目、有趣的事情等。这样随意交流,学生很放松,慢慢地学生说话的胆量就会大起来,敢于说话。
其次,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的良好契机进行训练。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换成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另外,我在教《大熊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前几分钟,我便和学生聊了起来:“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呀?”“它有什么特点呢?”“你跟它有哪些趣事要告诉给同学们的呢?”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学生的话匣子不知不觉打开了。而小动物又是学生所喜爱的东西,便争先恐后地要告诉我,连一向不吭声的同学也被感染了,也快乐地自信地举起了小手。“我家的小猫很可爱,它喜欢爬到桌子上看我做作业。”“我家小猫那双眼睛炯炯有神的,我特别喜爱它。”“我家小猫捉老鼠可真是个能手,家里的老鼠都被它捉光了……当有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谈到自己家小猫的时候,我便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熊猫》这篇课文。”学生马上兴味盎然地学起来,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自己去讨论、提问,自己找答案,直到下课,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还意犹未尽。
再次,通过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避免“背书”这一毛病的出现,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爱生动的形象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装扮课文中的人物,表演文中的精彩片段或有关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复述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续文练习说话,培养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挖掘教材因素,通过续说文章结尾的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一片树叶》一文,文章后面没有写出小黄牛看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说了什么,结果怎样。我就利用教材有利的条件,训练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出示问题:小黄牛看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会说什么?其它小动物听了小黄牛的话,可能会说什么?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同学们的兴趣来了,各抒已见,纷纷发言,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一员。学生们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调动起来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口语交际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儿童节游园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女老师说什么?你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情?你自己喜欢吃些什么?你最喜欢做哪些游戏?能教我吗?听到我问的问题与学习无关,而且是一些他们最喜欢说的话题,因而表现异常兴奋: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在家干的事情,有的大声地说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还教我怎样吃是最好吃的。
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通过观察、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总之,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