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而“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德育教育家汪广仁语),其中最主要的就体现在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上。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我深深的感到:教育就是爱和责任。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对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去培养,而一旦成功又将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好坏将影响着方方面面。
首先,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如果后进生保持原来的后进状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沉沦,不仅影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有利于他人、集体的良性发展。学校是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等各种原因,道德判断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低,后进生的所为甚至会产生一些畸形的“魅力”,于是便常看到后进生“三五成群,一呼百应”的怪现象,使更多的人成为受害者。这样的人一旦多了,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后果不堪设想。这对一个班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构成威胁。
后进生的教育,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那么,面对后进生,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找对“病症”,是转化成功的前提。
不了解后进生表现不好、有不良习惯的原因,转化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找到根源是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望”即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性格特征、缺点和优点。“闻”即通过同学、任课教师、家长等与之有关的人,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问”即通过和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现状,把握其内心活动。“切”即深入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探究后进原因。有了详实可靠的资料,转化工作就会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第二,倾注爱心,重塑自信和自尊是转化成功的基础。
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否则,对他们成长将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其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后进生的言行,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同时,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后进生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在心理上接受这个集体和周围的人。
大多数后进生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缺乏自信和目标。没有自信,什么事情都办不好,因此,让他们重拾自信,就等于给了他们成功的钥匙。作为班主任,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学习的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同时,要注意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让其体验成功,重树自信。
最后,反复抓,抓反复,是转化成功的关键。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认为通过几次谈话、家访或教育,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其结果会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原本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教育后进生必须要有“反复”的思想准备,要冷静分析,从容对待,坚持教育,持之以恒。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耐心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后进生循序渐进地走向成功。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我们不仅施之于知识,更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在此过程中,爱心和责任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对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去培养,而一旦成功又将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好坏将影响着方方面面。
首先,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如果后进生保持原来的后进状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沉沦,不仅影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有利于他人、集体的良性发展。学校是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等各种原因,道德判断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低,后进生的所为甚至会产生一些畸形的“魅力”,于是便常看到后进生“三五成群,一呼百应”的怪现象,使更多的人成为受害者。这样的人一旦多了,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后果不堪设想。这对一个班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构成威胁。
后进生的教育,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那么,面对后进生,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找对“病症”,是转化成功的前提。
不了解后进生表现不好、有不良习惯的原因,转化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找到根源是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望”即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性格特征、缺点和优点。“闻”即通过同学、任课教师、家长等与之有关的人,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问”即通过和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现状,把握其内心活动。“切”即深入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探究后进原因。有了详实可靠的资料,转化工作就会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第二,倾注爱心,重塑自信和自尊是转化成功的基础。
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否则,对他们成长将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其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后进生的言行,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同时,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后进生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在心理上接受这个集体和周围的人。
大多数后进生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缺乏自信和目标。没有自信,什么事情都办不好,因此,让他们重拾自信,就等于给了他们成功的钥匙。作为班主任,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学习的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同时,要注意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让其体验成功,重树自信。
最后,反复抓,抓反复,是转化成功的关键。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认为通过几次谈话、家访或教育,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其结果会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原本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教育后进生必须要有“反复”的思想准备,要冷静分析,从容对待,坚持教育,持之以恒。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耐心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后进生循序渐进地走向成功。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我们不仅施之于知识,更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在此过程中,爱心和责任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