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SUMEC)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是中国机电产品大型进出口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船舶建造和成套工程承建,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动力机械等机电产品和轻纺服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出口贸易;技术设备、生产资料等商品的进口贸易及国际招投标业务。
“十五”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公司长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不断的投入和建设,持续增强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保障等核心能力体系,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贸易增长方式得到显著优化、提升,贸工技结合的实业化建设和技术支撑能力稳步发展,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探索传统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
中国的外贸行业从国家政策性垄断经营到现在放开经营,形势变化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是巨大的。苏美达集团身处这种变革之中,必然在企业体制机制、经营模式、市场策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开放型经济程度和国际贸易总量迅速提升,贸易格局和渠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买家出于成本的考虑,客观上要求缩短交易环节,尽可能直接向国内生产商采购;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出口产品的动机强烈,能力提高。外贸企业受到上下游的双重挤压,从而导致多年其行之有效的商务核心能力逐步蜕变成一般能力,传统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改造。
苏美达作为身处地方的中央企业,从事的一直是高度竞争的业务领域,在多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创新、改革、求发展的强烈动机。公司面临的挑战,实质是产业创新和经营模式转变的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成败,战略为先。因此,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积极探索大型外贸企业转型之路,到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以市场为导向,重组公司结构。公司主动打破过去外贸经营的思路和组织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经营体系,构筑相关多元化产业,自我裂变组建集团,同时组建成立了六个按产品、产业分类的经营子公司,形成了主业突出、专业化经营的公司组织构架。
第二步:公司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以贸易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围绕贸易办实业的发展思路,正式启动了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第三步:在公司制定的2004~2008年中期战略规划中,确立以贸易为主导,贸工技结合,国际化、多元化的产业集团的企业定位和战略方向。
苏美达发展战略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企业经营模式转型:通过实施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设新的能力体系,由纯贸易企业向贸工技结合的产业集团转变。
贸工技结合经营模式的转型实践
公司在2003年确定的企业战略定位,强化了以市场为导向、主业突出的经营思想,确立了技术创新和实业化建设的地位,制定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策略,明确了利用公司积累多年的商务能力和人才、技术、资金、渠道等优势资源对产业链相关环节进行有机整合的思路,奠定了公司的战略转型基础。
“十五”以来,公司坚持主业突出的经营思路,积极贯彻实施战略规划,加强了贸易发展、技术研发、实业制造等能力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拓展市场扩大销售的同时,重点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核心产品制造、质量保证环节延伸,创造条件向产业链下游的品牌、渠道延伸,转变经营模式,构建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系。在向贸工技结合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伙伴的确立和巩固,还是自有的产品研发、制造工厂的建立、壮大,公司的商务能力和资源仍然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十五”以来,公司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首先调整人才队伍的结构,在保持商务和管理人才持续引进和培训提高的同时,注重引进了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人才。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尤其在产品、技术创新和核心产品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型的成效
首先,公司贯彻主业突出的方针,积极做强做大主业。秉承稳中求进的业务发展理念,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贸易和投资风险、损失,确保了企业健康发展和资产优质。
其次,公司通过加强贸易发展、技术研发、实业制造、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体系的建设,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司长期注重进出口平衡发展,进口业务一直占公司营业额的40%左右,目前年进口额超7亿美元,居江苏省第一。
公司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使得公司业务规模、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客户层次、业务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公司的出口市场欧盟占45%,美国占25%;公司的客户结构已从过去的一般进口批发商大量转变为欧、美著名制造厂商的合作项目,和国际大型连锁店和大型进口商等主流客户的直接采购:业务质量的提升有效地克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成本增加因素的负面影响,公司整体盈利优于行业水平,经营效益健康成长。
“十五”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公司长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不断的投入和建设,持续增强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保障等核心能力体系,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贸易增长方式得到显著优化、提升,贸工技结合的实业化建设和技术支撑能力稳步发展,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探索传统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
中国的外贸行业从国家政策性垄断经营到现在放开经营,形势变化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是巨大的。苏美达集团身处这种变革之中,必然在企业体制机制、经营模式、市场策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开放型经济程度和国际贸易总量迅速提升,贸易格局和渠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外买家出于成本的考虑,客观上要求缩短交易环节,尽可能直接向国内生产商采购;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出口产品的动机强烈,能力提高。外贸企业受到上下游的双重挤压,从而导致多年其行之有效的商务核心能力逐步蜕变成一般能力,传统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改造。
苏美达作为身处地方的中央企业,从事的一直是高度竞争的业务领域,在多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创新、改革、求发展的强烈动机。公司面临的挑战,实质是产业创新和经营模式转变的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成败,战略为先。因此,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积极探索大型外贸企业转型之路,到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以市场为导向,重组公司结构。公司主动打破过去外贸经营的思路和组织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经营体系,构筑相关多元化产业,自我裂变组建集团,同时组建成立了六个按产品、产业分类的经营子公司,形成了主业突出、专业化经营的公司组织构架。
第二步:公司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以贸易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围绕贸易办实业的发展思路,正式启动了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第三步:在公司制定的2004~2008年中期战略规划中,确立以贸易为主导,贸工技结合,国际化、多元化的产业集团的企业定位和战略方向。
苏美达发展战略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企业经营模式转型:通过实施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设新的能力体系,由纯贸易企业向贸工技结合的产业集团转变。
贸工技结合经营模式的转型实践
公司在2003年确定的企业战略定位,强化了以市场为导向、主业突出的经营思想,确立了技术创新和实业化建设的地位,制定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策略,明确了利用公司积累多年的商务能力和人才、技术、资金、渠道等优势资源对产业链相关环节进行有机整合的思路,奠定了公司的战略转型基础。
“十五”以来,公司坚持主业突出的经营思路,积极贯彻实施战略规划,加强了贸易发展、技术研发、实业制造等能力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拓展市场扩大销售的同时,重点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核心产品制造、质量保证环节延伸,创造条件向产业链下游的品牌、渠道延伸,转变经营模式,构建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系。在向贸工技结合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伙伴的确立和巩固,还是自有的产品研发、制造工厂的建立、壮大,公司的商务能力和资源仍然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十五”以来,公司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首先调整人才队伍的结构,在保持商务和管理人才持续引进和培训提高的同时,注重引进了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人才。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尤其在产品、技术创新和核心产品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型的成效
首先,公司贯彻主业突出的方针,积极做强做大主业。秉承稳中求进的业务发展理念,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贸易和投资风险、损失,确保了企业健康发展和资产优质。
其次,公司通过加强贸易发展、技术研发、实业制造、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体系的建设,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司长期注重进出口平衡发展,进口业务一直占公司营业额的40%左右,目前年进口额超7亿美元,居江苏省第一。
公司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使得公司业务规模、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客户层次、业务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公司的出口市场欧盟占45%,美国占25%;公司的客户结构已从过去的一般进口批发商大量转变为欧、美著名制造厂商的合作项目,和国际大型连锁店和大型进口商等主流客户的直接采购:业务质量的提升有效地克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成本增加因素的负面影响,公司整体盈利优于行业水平,经营效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