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共中央瓦窑堡遇险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6月21日,国民党陕北地方武装第八十六师高双成所部趁红军主力部队西征,后方空虚,突然偷袭瓦窑堡。面对敌人的突袭,当时瓦窑堡的守军仅有一个警卫连,中共中央机关面临险境,红军大学的学员紧急应战,掩护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安全撒出瓦窖堡,一场猝不及防的险情得以化解。敌人偷袭瓦窑堡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直罗镇大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瓦窑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依山而筑,从山上到山下都有坚同城墙,山在城里的一半叫米粮山,在城外的一半叫龙虎山。当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都设在瓦窑堡,俨然是座“红色都城”。
  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简称红大),地点设在城内北侧的米粮山上,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全校分为三个科,第一科主要训练师以上下部,40人,科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第二科主要训练营、连下部,225人,科长周士第;第三科主要训练班、排干部,约800人,科长周昆、政委袁围平。
  1936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由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瓦军团和第八十一师、骑兵网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进行西征,打击甘肃地方军阀马鸿逵、马鸿宾部,在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创造新根据地,扩大陕北苏区。
  红军主力西征,后方空虚,围民党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一个骑兵营,听说中共中央准备撤离瓦窑堡,而东北军又尚未进入,便想乘机劫掠一些物资。6月21日下午,国民党骑兵营在营长张云衢的带领下,勾结一些地主武装近千人,从安定县方向偷袭瓦窑堡。当时瓦窑堡除了不到100人的警卫通信连和保卫队担负警戒外,只有红军大学有一定的武装力量。红大的学员中有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干部,军政素质较好,战斗力较强,但是他们有的没有枪,有的只有短枪。
  接到敌人来袭的消息,周昆立刻率领第三科学员出北门御敌。他安排了少数人员在大路上阻击敌人,计划以主力占领北山制高点,控制全城。然而没想到袭击瓦窑堡的敌人大部分都是陕北人,很熟悉地形,他们避开红军主力,沿大路利用树林、沟坎、山腰死角隐蔽前进,一下子突入城内。莫文骅发现敌情
  6月21日是星期天,当天上午红大的学员们大都在休息,去逛街了。红大一科的学员莫文骅是个出了名的儒将,酷爱读书,即使在长征路上,他也舍不得扔掉书籍。这个周末他仍像往常一样留在学校里看看书、预习讲义。中午时分,学员们也陆续回到学校。下午4时许,一科政委罗荣桓突然神色紧张,气喘吁吁从外面跑来,顾不上喘口气就急忙挥着手对大家说:“快做好准备,马上出发!”莫文骅平时在一科学习,战时随三科行动。当他赶到校部时,才知道三科的人员已全部出发上战场了。
  莫文骅带着警卫员到了北门城楼,看见杨尚昆、林彪、罗瑞卿等正在那里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此时,他们已设法与城外联系,寻找援军,而毛泽东还在城中休息,城内已没有正规军,中共中央领导人身边只带着几个警卫员。杨尚昆急忙派人去叫醒毛泽东主席,准备撇出瓦窑堡。莫文骅一心想快点找到三科归队,于是急出北门往前赶。
  出城1公里左右,快过河时,莫文骅突然看到一个穿女军服的士兵,形迹。可疑,心中正在狐疑,左侧走过来两个老百姓模样的人,暗暗向他们打招呼摇摇手,示意他们不要前进。莫文骅暗暗感觉情况不妙,难道敌入已撇开我前方的火线主力钻进来了?于是他急忙往回跑,赶回北门城楼报告敌情。罗瑞卿接到莫文骅报告,一时拿不定主意,让他再次侦查清楚。莫文骅又带着警卫员回到发现形迹可疑之人的地方,发现多了10多个人,隐蔽在树林里。由于有一定距离,一时看不清前面的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警卫员大声喊道:“哪里的?”对方不知道是没听清楚,还是什么原因,并没有回应。当警卫员再次高声发问,对方才回答“保安队的”(保安队是当时陕甘宁根据地的地方武装)。莫文骅等人心存疑虑,小心翼翼地靠近。当他们快接近树林时,突然一排子弹射过来,同时传来“抓活的!”的喊声,果然是敌人!莫文骅等人迅速反应过来,沿着弯弯曲曲的河边边还击边往川撇,敵人的子弹不断从身边、头上飞过。莫文骅一口气跑回城里,上了城楼,杨尚昆忙问:“怎么样?”莫文骅指着河边回答:“那些人果然是敌人,追着我们过来了!”掩护毛泽东转移
  在敌军的攻击下,外围防线已被突破。枪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激烈,并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毛泽东住的窑洞位于街中心的一个大院——田家院,前后两排窑洞,张闻天住前排,毛泽东住第二排,大院外还有几间平房,是周恩来和张云逸居住。此时,正在休息的毛泽东被枪声吵醒了。周恩来催促毛泽东赶紧撤离,这时张云逸骑马来到。他见到周恩来立刻汇报:“前边打得很激烈,敌人已攻进街巷……请您和主席先走,我殿后。”周恩来回到院子里,神情十分严肃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可以走了!我先到前面去。”
  从毛泽东居住的院子回来,周恩来在前,参谋陈友才等人在后。来到十字路口,周恩来向街道两侧观看,见一些墙垣、门洞等处,我军的散兵线观察哨成梯次配备地隐蔽着。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陈友才说,还要往前布置,要安全控制这条南北通道,并保持接触,待撤出南门之后,再分出一半兵力,迅速向后翼前进,进行战斗警戒……这时张闻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已从住处向十字路几方向走来。西北方向,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大作,互相冲杀的声舀也已隐约口r闻。周恩来站在十字路口一侧,向陈友才打了一个手势,十几名红军战士立即沿着街道两侧迅速向前运动,占据有利地形。张闻天、毛泽东等一行刚到达十字路口,突然从瓦窑堡西门攻进来的一股敌军突破了红军防线,边冲边向十字路口射击,子弹不停的在众人身边飞过。
  陈友才见此情况,立即率领一个班冲上去,打死、打伤几个敌军,敌人暂时被打退。待张闻天、毛泽东等人走出瓦窑堡南门时,周恩来还在城内指挥战斗。这时,张云逸带着几个人飞马来到周恩来面前报告说:“红军大学和保卫队已经撤出战斗,沿山沟向保安方向转移,敌人已经占领西门,现在正向城内推进……”周恩来说:“毛主席他们已经向南门撤离,我们也该撤了。”然后转身对陈友才说,传达下去,不可恋战,要尽快脱离接触,掩护转移。
  这时天色已入黄昏,夜色朦朦,毛泽东一行人沿着山沟的小道南撤,沿着城墙向南门方向寻找队伍的莫文骅遇到了毛泽东一行人,于是他决定放弃寻找队伍,跟随其后,为毛泽东主席一行作殿后掩护。走着走着,忽然看见红石峁山上有十几个敌军,身背长枪,正往山下走。保卫在毛泽东身边的警卫员、机要译电员顿时紧张起来,立即枪上膛、刀出鞘,准备与敌人厮杀。这时,周恩来从后边赶来,立即压低声音告诉大家:“暂时不要接火,利用夜色快速前进,迅速摆脱他们!”周恩来立即令陈友才带领一个班,进占山沟右侧的高坡,隐蔽观察,进行警戒。另一方面尽力掩护队伍悄声快速前进,不要惊动敌人。张闯天、毛泽东、周恩来、莫文骅一行人迅速前进,顺着沟底小路,在路边的荆棘、荒草、野蒿的掩护下,很快就脱离了险境。当莫文骅掩护毛泽东一行安全进入警卫连的警戒线内后,这才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暗敬佩毛泽东在如此危险紧急的情况下照样从容淡定。
  第二天,周恩来急调红二十九军、红三十军回援,把瓦窑堡团团围住,林彪带人到瓦窑堡的后山去观察地形,想看看有没有收复瓦窑堡的可能。但瓦窑堡的敌人据城同守,红军又缺乏重武器,攻城困难,只好退往保安,瓦窑堡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一般以官修《二十五史》为正史。这些史书的修纂者,大抵都秉承“以仁为体,以礼为用”,“代圣贤立言,为治国立道”的宗旨,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佛家和道家理念为补充,记叙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宣传宗法制度与社会圣君的仁治、忠臣贤吏的仁政德行,记录暴君酷吏、谗臣奸宦的恶行劣迹,等等,可谓泾渭分明,皂白清楚。  正史是权威的,所载史实大都忠于历史,为后世史学家所尊重,故被称为“信史”。然而,诸多正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进取的人生经历。而那些身败名裂之辈多为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所造成的。总之,他们是在艰苦中获得成功,在骄奢淫逸之中自取灭亡。  越王勾践兵败国破,为雪耻,他被迫屈服强吴,受尽欺压凌辱。作为国王,他衣着朴质,粗茶淡饭,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一举扫平吴国。正是艰苦奋斗、远离骄奢淫逸成就勾践雪洗前耻、称雄列国的雄心壮志。  当
如果你没有看过《少年维特之烦恼》,但你一定不会对《红楼梦》的宝黛之恋感到陌生吧?我的眼前,似乎还有维特烦乱的脚步;我的耳边,似乎还有潇湘馆中如泣的吟诵;我的身边,也许还有无数爱情悲剧在发生……    1    一位男生告诉我:“爱情是个圆。在圆圈上,终点也是起点。”这说明早恋也是一场梦幻。    2    一位女生告诉我:“爱情正在风里,痛楚写满眼眸。”可见,早恋对她来说也许是苦涩的回忆。    
就要去马来西亚了,我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忍不住事先从网上去了解马来西亚。
末成名前,他买不起缎质床单、Ducati摩托车,也没有追星族尖叫陶醉在他的演唱会上,更没有少女们像朝圣般崇拜,只为了摸一摸他坐过的钢琴座椅;有的只是这一小片间距,从皮沙发到蓝绿色墙壁间的金黄色地板,坐落在东台北这一栋灰色大楼上,阿尔发唱片公司的录音室内。  这是周杰伦当年仅有的小天地。一个可以让他蜷身小睡的狭小缝隙,他在这里反复梦到旋律和歌词,当曲子的片段像梦游般泉涌而来,他就会起身,踉跄地走向键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部的莽莽群山中,穿行着一条约1米宽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就是黔桂占道。它是历史上连接贵州、广西两省的交通要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内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郎通南越的古商道  黔桂古道是秦汉时期西南地区通往合浦的重要通道。汉武帝因“南越地东西万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想出,兵讨伐,便派唐蒙出使南越,打探虚实,找JLIJ,一条“制服南越”之路。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  建
在没有传呼机、手机、电话,更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写信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一代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就曾经写过《谈谈写信》《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等两篇文章指导青年如何写信。文章一经刊发,祖国各地的读者纷纷来信向他求教或探讨学术问题。 “我每天收到三五封信,多到八九封。”对于这些来信,王力全都认真阅读,然后工整严谨地回信。由此,王力先生寄出的书信不少,但由于时间久远,书信又系私人物件,收信人也较少公开,所以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
1948年5月,当了8年军统局和保密局总务处处长的沈醉,被毛人凤“充军”到了云南,担任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究其原因,还得从保密局的一场内讧说起。  1948年初,沈醉出差回到南京,心里特别高兴,因为1947年12月5日,蒋介石终于免去郑介民在保密局内部的一切职务,由毛人凤接任保密局局长。这是毛人凤的“成功”,也是沈醉的“成功”。若不是沈醉导演的一场“祝寿戏”,若不是他暗中搜集了不少有关郑介民污贪、占
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谁是我一生挚爱的朋友?  问询巍峨的高山,  思索绵长的河流,  寻找历史的足迹,  放眼无限的宇宙。  是书!  记载了五千年的悠悠中华史,  诠释着古老智慧的人类文明;  传承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揭示了正义与邪恶、是与非、美与丑等千古不变的真理。  书籍会使我们更加聪明与智慧,勤奋而博学;  书籍会使人类由贫穷走向富足,由平凡走向伟大,由黑暗走向光明。  因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