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位一体加强高校贫困生育人工作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实现贫困生育人工作相对滞后,部分贫困生缺少诚信、感恩、勤俭、勤学等品质,因此,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应加强贫困生育人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生;感恩;诚信;四位一体
  贫困生是高校大学生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贫困生资助问题,逐步形成了“奖、贷、助、减、免、缓”的新型资助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虽然贫困生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但资助之后的助后教育实施较少。这不但使贫困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更使部分贫困生身上的诚信、感恩、勤学、勤俭等品质缺失。因此,高校应将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育人工作现状
  1.诚信教育不够,导致贫困生诚信意识缺失
  诚信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我国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有些贫困生事实上根本不贫困或不够特困,在贫困生资格认定中弄虚作假,肆意伪造、随意填写证明材料,以获取更多的贫困资助;个别学生凭借自己的大学生身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却不能按合同要求按时还款,出现了拖欠贷款的情况。
  2.感恩教育不到位,使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
  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感恩教育总体是好的,大多数贫困生认识到了学校、社会给予的帮助,并心怀感激之情。但是由于感恩教育不够全面深入,仍有部分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感恩观念淡薄,在接受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后,并没有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这使得很多贫困生接受资助后不但没有产生感恩之心,反而内心认为自己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权利,产生了“不要白不要,要了不白要”的错误想法,认为学校和社会给予资助是天经地义,甚至不给予资助就会抱怨学校不够公平公正,完全没有感激之情。
  3.励志教育后劲不足,贫困生励志精神缺失
  对于贫困生的资助,除了助学贷款,其他大多是无偿资助,这样不劳而获的资助方式使贫困生逐渐形成“等、靠、要”的思想,自己没有励志观念,没有采取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更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进而丧失了努力拼搏的意识,高校甚至出现“伸手派”的特殊群体。虽然高校有为贫困生设置了助管、助教、助研的勤工助学岗位,但有的贫困生不愿意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获得劳动报酬,即使是参加了勤工助学,也怕苦、怕累、怕脏,更多地指望学校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资助;更有少数贫困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对未来失去自信心,整日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4.榜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笔者认为单纯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但贫困生教育大多是单纯的说教与思想灌输,缺少逆境成长成才的榜样教育以及身边贫困生成才的事迹,没能通过榜样引导、激励、感化学生。因此应让学生明确只有今天努力拼搏才有明天美好的未来,以此激发贫困生内心强大的潜力,让他们明白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目标、理想和追求,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把当前的困难当作一种考验,学会在逆境中奋发图强,这也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5.勤学教育问题不到位
  有些贫困生由于没有接受勤学教育,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导致学业成绩较差,学习主动性减弱,出现補考、挂科、缓考、重修现象,甚至因为学业成绩降级,无法按时毕业,个人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对贫困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6.勤俭教育缺失
  有些贫困生甚至在接受资助后,不能严格控制个人的日常生活开销,出现了与申请贫困生时所填经济状况不相符的状况,比如购买高档服饰、化妆品及奢侈品。这不但与资助的初衷不相符,对其他贫困生和没有得到资助的贫困生来说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二、做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由于高校贫困生存在特殊性,在实行有效资助的同时,更应该认真研究贫困生的致贫原因和心理特点,做好贫困生教育工作,使贫困生能够自立自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使资助由“输血”变为“造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价值导向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意识到没有政府强大的资助体系和资助制度,就没有各种资助和帮扶政策;没有完善的社会体系,就没有个人的健康成长。应引导贫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同时让贫困生客观认识自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2.发挥家庭的榜样力量,正面引导,重在教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和格局如何变化,都必须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压力,贫困生体验更多的是自卑、焦躁,有强烈的被爱心理需求。父母应用更多的爱感化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父母如果不能起到好的模范表率作用,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百害而一无利。首先,父母要教育孩子讲诚信、懂得感恩、勤学、勤俭,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积极向上的行为影响孩子。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营造“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家庭氛围。贫困生家庭各有各的困难,父母对家庭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强的勇气。另外,学校要与家庭形成合力。学校可以借助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与贫困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3.高校优化育人环境,为贫困生搭建成长成才平台
  首先,高校要优化育人环境,重塑贫困生的自信心。由于身上背负着“贫困生”的标签以及来自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贫困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出现自卑、敏感、多疑等情绪反应。高校必须做好贫困生的思想疏导和心理辅导,正确引导并激励贫困生在逆境中成长成才,激发他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不畏挫折的品格。其次,校园文化活动是贫困生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培育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阵地。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将贫困生思想教育寓于其中,使贫困生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活动,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同时,充分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教育宣传,使教育形式多样化、生动化、丰富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贫困生将得到更多技能培训和人际交流沟通的机会,不断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增强理想信念,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和心理韧性,促进健康成长。
  4.贫困生要加强自我提升、自我帮扶
  贫困生要提高自信心,树立强者自强的意识,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贫困生也是如此,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博学多才,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利用校园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和生存技能。另外,贫困生应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岗位锻炼自己。虽然勤工助学岗位有限,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由被动接受资助转变为主动寻求自助,同时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
  参考文献:
  [1]宋时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面临的困境及解困措施[J].江苏科技信息,2013(4):49-50.
  [2]宛庭利.论诚信培育与资助育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3).
  [3]李大卓.高校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
  [4]赵丹.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励志教育研究[J].科技展望,2015(5).
  [5]王艳.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导向作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6]赵娟,朱祖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培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7]刘晓琳,邢红旗.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辅导员  一、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教育内容与时代脱节  [JP3]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活动,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和时代特色紧密
摘 要: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目前,高校大学生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人才。   关键词:实践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稳定的利润来源,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售后服务中产生的。目前,中国的服
目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肝内胆管结石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
目的: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死亡受体5(DR5)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制备抗人DR5单抗-mDRA-6。检测Jurkat细胞表面DR5表达率;荧光显
摘要:小班化教学的理念是让全体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交流、沟通,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从而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  现代教学尊崇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人的主体性在学习中的充分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教学的重要影响,既面向
目的:为神经外科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5个成人新鲜头颅标本,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灌注朱红乳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结果:小脑前下动脉出现率为100%,其中分支迷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校基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深入探究高校基建特点及其管理模式,对更好地发展基建工作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基建特点及其管理模式,旨在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基建特点;管理模式   现阶段,在我国科教兴国
目的:研究中药功劳木的4种不同工艺提取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作用,以开发新型的肿瘤MDR逆转剂。方珐:采用MTT法检测4种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及其对阿霉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