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对比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论证等研究方法,在对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内因技术特点和外因政府支持及赛事举办与推广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两大武术派别在内因方面自成体系,各有千秋;外因方面是导致两大武术派别现如今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峨眉武术 少林武术 内因 外因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155-02
  世人谈武艺,必先言少林。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者,其名声早已享誉国内外。而峨眉武术同为中国三大武术门派之一,虽与少林武术齐名,但在影响力上却是差别甚远。
  1 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内因分析
  1.1 关于起源的对比分析
  关于峨眉武术的起源。据相关专家学者的考究,有资料记载的就有多种不同版本,民间也流传出数种传说,如“白猿起源说”、“少林起源说”、“道姑起源说”、“佛道起源说”等。峨眉武术的起源颇有争议,虽然如官方文献《峨眉山志》等书中,均采用的白猿起源说这一说法,但是仍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起源学说提出质疑。如王亚慧在《试论峨眉武术的起源及对“白猿起源说”的质疑》一文中,就提出白猿起源说可能是对峨眉武术起源人为的编造嫁接而成的故事,是对峨眉武术起源的误读。而在程大力教授所著的《“峨眉派”详考——兼论峨眉武术绝非峨眉山武术》中认为现今流传的大部分峨眉武术是由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而形成的多门派混杂体。
  综其所述,笔者认为,峨眉武术的产生必然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这时期的峨眉武术已具有该地域的独特象征,也反应了当时巴蜀地区的武术文化,所以我们可大致可以将峨眉武术的起源囊括为两种:一是峨眉山道人以道家思想作为其文化依托,将内功心法的修炼与拳技相结合,形成的独具风格特色的一派武术,但因种种原因,在清代以后已近乎绝迹;二是明末清初时期传入四川并长期受到巴蜀文化熏陶,对巴蜀地区的地域特点产生适应性变化,包含如少林拳在内的多门派武术,且大部分流传至今,形成今天的峨眉武术。
  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少林武术起源于嵩山少林寺。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特建立少林寺供其传经授教。后传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时,通过仿效古人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活动健身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此外,他又通过吸取百兽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逐步综合发展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少林武术传承至今,其发展起初是以修身、养生为主的拳种。后因时代环境的改变,逐渐开辟出以格斗技击为目的技术分支。得益于少林武术其特殊的宗教背景,使其在佛教禅宗的指导思想下不断传承,经过千百年来无数僧人的专研习练,将“武学”与“医学”相结合,形成以“禅武医”为技术基础的武术派别。
  1.2 技术特点的对比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峨眉武术的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峨眉武术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为了适应巴蜀地区山间陡坡与狭窄小道的地理环境,习武者在其研习并创编武术动作时,逐渐行成多于手法与身形变化而少腿法攻击的拳种特点,这种拳法更适合在山多路陡的巴蜀地区与人格斗、切磋。再者,由于南方人饮食结构、生存环境上的差异,在身高、力量等方面较北方人略微逊色,而在速度、灵活性等方面长于北方人。身材上的劣势要想在激烈地格斗搏杀中取胜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长处,在战术打法上善诱多变,并利用快速敏捷的步法和诡异多变的身法迅速贴近对方实施打击。这一技术特点使得峨眉武术多以近身贴打和擒拿格击见长。
  少林武术通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套路内容之丰富、种类繁多,已凝结了无数习武者的心血。在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少林武术吸收各门类武术的精华,集百家之长,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流派。据记载,少林武术技法多达百余种,囊括了各类拳法、器械、对练、功法练习等。少林武术因所处大环境的影响,使其十分重视实战,其招式朴实无华,攻守兼备,保持自身的均衡和攻守对称并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手的进攻机会。少林武术中的拳法也有其独特风格,出拳时手臂略微弯曲,似直非直,这样在保持打击力度的同时又防止因击打落空被对手叼拿而丟失重心。少林武术讲究攻防兼备,这种技击思想充分体现在少林拳法的一招一式当中。
  从以上阐释中可以得知,峨眉武术步履灵活,技法诡异多变,善以虚打实。少林武术大开大合,劲力迅猛,其招式刚柔并济、攻守兼顾。两者技术特点的不同都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有关。因此,其技术特点各有千秋,并无伯仲之别。
  2 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外因分析
  2.1 在政府支持方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林武术”经过几十年的推广与建设,已成为河南省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它的成功与河南举全省之力支持其产业化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与蒸蒸日上的少林武术相比,峨眉武术却无法成为四川省的文化窗口,主要是由于该省相关管理部门对峨眉武术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相关项目保护的投入不足,且软、硬件设施缺乏,财政经费有限,传承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缺少专业管理人员从而造成现有资源配置不当,管理混乱,市场无序竞争问题严重,不能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等。政府在支持力度方面存在偏差,使得峨眉武术的发展较少林武术的发展而言就不尽如人意。
  2.2 赛事举办与推广
  从1991年举办首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以来,到目前为止该项赛事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2011年,由国家武管中心、中国武协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武术少林拳比赛在登封顺利举行,这是继太极拳之后,又一项以拳种名称命名的全国性武术赛事。可以说,少林武术在国际上声名鹊起,除了自身质量足够优秀外,人为推广的措施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峨眉武术的赛事发展较为落后,直到2007年,首届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才拉开帷幕。在全国范围内,也并没有单以峨眉拳命名的武术赛事,以导致峨眉武术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令人担忧。
  3 结语
  从以上对少林武术与峨眉武术在内外两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两大武术派别其内在的起源、技术特征各有特色,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但在人为的推广、政府的支持力度方面是导致两大武术派系发展前景截然不同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使峨眉武术广为流传,影响力不断提升,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甚至爱上峨眉武术,峨眉武术可以借鉴少林武术的推广路径,使世人在谈及武术时,不仅谈少林,也要议峨眉。
  参考文献
  [1] 苏付亮.对少林武术在推广过程中的成功因素分析[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 王亚慧,代凌江.试论峨眉武术的起源及对"白猿起源说"的质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51-54.
  [3] 赵斌,代凌江.峨眉武术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4):41-45.
  [4] 张银行, 李成银.峨眉武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08(1):103-131.
  [5] 刘俊霞.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登封少林武术发展研究[D]. 湖北:武汉体育学院,2014.
其他文献
为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今年,邛崃市在农村党组织探索形成农村党员积分管理'三个三'工作模式,有效改变日常管理一把抓、年终考评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及其介导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和高血压糖尿病大鼠模型,放射配体
摘 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排舞纳入体育专项课教学,课堂教学中排舞曲目如何选择越来越受到排舞教师们的重视。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从排舞的风格特点、推广热度、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推广强度等方面对排舞教学曲目的选择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让高职院校排舞教师在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排舞曲目,引导学生运用排舞进行科学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排舞 排舞曲目 选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且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培养中小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了一些建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CRF患者60例[其中30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