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背景探赜

来源 :中医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m82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农本草经》成书之后,传抄于后汉、三国时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战乱频发、百家争流,致原书散佚且多有传讹及错简。梁代道医陶弘景通过革新肃修、增补发挥《神农本草经》,撰《本草经集注》一书。本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学术背景以及陶弘景个人因素三个角度探析《本草经集注》的成书背景。
其他文献
张奇文教授认为,产后元气受损,百脉空虚,冲任不固,易感外邪。产后病的病机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治疗重在益气养血、扶正祛邪。并介绍了其辨治产后自汗、产后发热、产后乳汁自出、产后身痛四则验案。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和“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其本质内涵相同,都是强调把握人体气血以因时针刺的重要性。《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后详细举出了“用方”针刺以泻邪的实例,而《灵枢·官能》“补必用方”后则明确描述了“用方”针刺以补正的操作方法,二者只是分别从补、泻角度,用不同的论述方法来论述因时针刺以调人体气血的目的。
风药在脾胃病临床用药中运用广泛,风药治风,对症使用风药往往效如桴鼓;因风有动、行、变的特性,责之于风邪之脾胃病,其病证表现多样,一言难以蔽之,故脾胃之风邪的理论较零散,值得整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