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内镜故障率的应用效果来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8年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4根日本宾得内镜的维修、维护记录和报价单。统计内镜故障溯源及产生的维修费用作为对策实施前的数据,经过QCC活动后统计2020年至2021年34根日本宾得内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故障溯源及维修费用为对策实施后的数据。分析2018年至2019年内镜中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内镜故障率的应用效果来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8年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4根日本宾得内镜的维修、维护记录和报价单。统计内镜故障溯源及产生的维修费用作为对策实施前的数据,经过QCC活动后统计2020年至2021年34根日本宾得内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故障溯源及维修费用为对策实施后的数据。分析2018年至2019年内镜中心内镜维修记录,记录下维修频次及维修费用,借助于头脑风暴、鱼骨图及甘特图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内镜故障的真因并针对真因制定实施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维修频次及费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对策实施后每根内镜每季度的维修费用由对策实施前的3 967.00元降为1 388.00元,改善幅度为65.01%;相比较于QCC活动设定的目标值1 529.00元,目标达标率为100.05%。对策实施后的内镜故障频次低于实施前(25次vs 7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内镜的维修成本,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质量管理。
其他文献
作为“社会先行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非传统途径的永续盘存法审慎估算1996—2020年中国省际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农村各类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非工资性收入影响的结构性、空间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结构性上,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投入显著促进农民各类收入增长,农村社会基础
<正>中国梦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现中国梦应当是无数中国青年肩负的重要责任。过去,詹天佑说: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三教"改革攻坚任务,日前东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推进与创新研讨会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相关职业院校领导、嘉宾,黑龙江、吉林、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动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代企业智能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助于实现财务信息化变革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以智能财务建设为契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本文从管理哲学角度研究财务智能化转型目标,从运行机理角度阐述智能财务的管理实践,从组织结构角度探讨价值共创的管理模式,并运用系统性思维研究共创共享管理理论框架。本文运用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各类金融机构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动自身数字化进程。对区域性商业银行而言,在经营地域受限,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下沉挤压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区域性中小银行突破业务瓶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小银行如何选择转型路径,如何规划转型组织架构,如何推进转型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角度,聚焦零售业务领域,研究了零售业务数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缺乏实干创新的管理人才、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融资环境恶化、中小企业转型困难,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导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中小企业的存在,减轻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了让中小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和社会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减轻企业压力,实现中小型企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目标。
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思想理论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两大造园体系,从而使得中西方在造园的各个方面以及对美的理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近年来,随着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美的理解与欣赏水平日益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对于中西方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及手法的分析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概述中西方古典园林
新时代依法治校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高校管理权力和学生权利之间依然面临冲突。辨析和厘清两者之间的涵义和法律关系,同时从理念、内容、运行三个维度审视冲突产生的缘由,并相应地提出冲突调适的优化策略,为高校处理管理权力配置和学生权利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正在对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发起有力挑战,"何以为师"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从教师智能教学素养的视角进行阐述,而忽视了从社会学意义上对教师面临场域变革挑战的观照。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本质上是传统教育场域的解构,是新的智能教育场域的建构。基于此,文章以场域中的变革性能量"资本"为统领,剖析了场域演进的"蝴蝶效应",对比了传统与智能教育场域在价值取向、运行逻辑、教师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