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在学科教学中坚持心理教育的渗透,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心里健康教育 渗透
在众多的学科教学当中,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学习上不如意,不顺心就会引起学生情绪波动。部分学生因厌学而学业不良,往往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策略落后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原因之一。
因此,为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教学时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次、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如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与创造而采用愉快教学。以及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和成功教学。
第三、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精心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牢牢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自己的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形成。同时能改善了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五彩池》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诚实和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教材中所渗透的心理教育内容还有很多。如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可以对学生进行讲真话、反撒谎的人格教育:皇帝明明什么也没穿,一丝不挂,但全民百姓、官员没有一个敢说出实情,因为他们怕自己就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最后只有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三、改进教学评价,强似心理健康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潜能是多样的,而不只是单一的学习。新课程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的口头评价最忌讳没有原则的赞扬和伤人自尊的讥讽,应以有针对性的鼓励为主,以使学生以后有信心把自己的优势及健康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极细微的一句话会成就他的一生,也会毁灭他的一生。而书面评价最忌讳无情和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学生,批语既可以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也可以巧妙提醒,不露痕迹。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应将情感渗透到书面的评语中去,而不应是相同的干巴巴的点评,要知道来自教师饱含情感的手写的评语能让学生得到一种被关注、被理解的喜悦,甚至能让学生一生受到激励。总之,教师应坚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多些赏识的语气,少点责备的字眼;多些宽容的理解,少点狭隘的否定,适时适当地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运用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多举些奋进耐挫的名人事例,巧妙自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给他们的心理以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此外,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心里健康教育 渗透
在众多的学科教学当中,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学习上不如意,不顺心就会引起学生情绪波动。部分学生因厌学而学业不良,往往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策略落后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原因之一。
因此,为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教学时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次、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如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与创造而采用愉快教学。以及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和成功教学。
第三、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精心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牢牢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自己的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形成。同时能改善了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五彩池》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诚实和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教材中所渗透的心理教育内容还有很多。如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可以对学生进行讲真话、反撒谎的人格教育:皇帝明明什么也没穿,一丝不挂,但全民百姓、官员没有一个敢说出实情,因为他们怕自己就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最后只有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三、改进教学评价,强似心理健康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潜能是多样的,而不只是单一的学习。新课程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的口头评价最忌讳没有原则的赞扬和伤人自尊的讥讽,应以有针对性的鼓励为主,以使学生以后有信心把自己的优势及健康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极细微的一句话会成就他的一生,也会毁灭他的一生。而书面评价最忌讳无情和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学生,批语既可以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也可以巧妙提醒,不露痕迹。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应将情感渗透到书面的评语中去,而不应是相同的干巴巴的点评,要知道来自教师饱含情感的手写的评语能让学生得到一种被关注、被理解的喜悦,甚至能让学生一生受到激励。总之,教师应坚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多些赏识的语气,少点责备的字眼;多些宽容的理解,少点狭隘的否定,适时适当地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运用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多举些奋进耐挫的名人事例,巧妙自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给他们的心理以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此外,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