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利用教学实例说明了“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环节设计
作者简介:焦学辉(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通信技术。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所组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完全与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相吻合,如何认识和掌握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我们把它运用于教学中的前提。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是依据完整行为模式来设计教学环节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依据学科模式开展教学的。“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将脑、心、手相互结合共同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行为能力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跨学科的职业活动。
(2)是一个完整的行动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
(3)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4)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5)教材的使用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行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
二、“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的优势
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可采用板书教学,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讲解“基本放大电路”一节,对电路的结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析计算需要讲解两次课,同时安排一次实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对理论课,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对实验课,学生不能很好的把它与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如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来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课程(见图1、图2)。
1.导入
导入技术是“行动导向教学”关键的一步。本次课采用直观导入方法,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放大电路在半导体收音机中的应用、放大电路的实物及实验波形验证。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本次课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
2.下达任务书
设计一个固定偏置的放大电路。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画出电路图。
(2)设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计算电路的动态参数指标。
(4)利用所给元器件完成放大电路实物焊接。
(5)调试放大电路,测量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并观察波形。
(6)对设计完成的放大电路性能进行分析。
3.分组
将学生分成组,每组4人,由学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成绩,强弱要搭配好。把课程需要的材料及元器件发给学生。
4.学习讨论
每一组学生都要拿出一个设计方案,并派一名学生进行讲解,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指导。
方案讨论通过后,各组开始进行实物焊接。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元器件的识别,可以各组派代表说明,也可由教师巡视检查。然后进行电路板的焊接。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对各组存在的问题、使用方法及完成时间用卡片记录下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共性,注重个性。
5.展示产品
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产品,评价其性能,并简述完成过程。
6.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巡视过程记录的卡片,对各组的工作过程进行点评。
7.学生评比和教师评比
学生对各组的工作情况,给出名次。教师再拿出给各组的名次,评选出最佳小组。
8.归纳总结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全面总结,布置作业。
按照以上的设计方案去完成“基本放大电路”一节课程的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例充分说明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是让学生“动”起来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识别和测试,最后完成焊接、调试及参数测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主角”,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下辛苦的是教师,课上流汗的是学生。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占用的学时多,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由于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教师的角色是设计、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者。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评估学生学习结果。因此要求教师课前要下很多功夫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解决办法。就拿电子技术这节课来说,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充分准备,电路板、元器件、仪器仪表等。而且学生人数最好20人,4人一组,共5组。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局限性
虽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或课程内容都适合,它也存在局限性。第一,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讨论、讲解,教师辅导、总结要占用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时间。第二,对没有教学实践设备的课程,而又不适合谈话教学法,就无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到相关企业上课解决)第三,要求教师要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为双师型教师。要达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以外,还需要在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方面有大的转变,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大的提高,才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手段。做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深入理解“行动导向教学”内涵,潜心研究,细致分析,并要通过实践不断加深理解。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灵活运用,设计出适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方案。我们要在以往运用的谈话教学法基础上,更加广泛的使用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行动导向教学实务讲义[Z].2009.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环节设计
作者简介:焦学辉(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通信技术。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所组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完全与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相吻合,如何认识和掌握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我们把它运用于教学中的前提。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是依据完整行为模式来设计教学环节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依据学科模式开展教学的。“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将脑、心、手相互结合共同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行为能力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跨学科的职业活动。
(2)是一个完整的行动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
(3)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4)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5)教材的使用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行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
二、“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的优势
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可采用板书教学,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讲解“基本放大电路”一节,对电路的结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析计算需要讲解两次课,同时安排一次实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对理论课,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对实验课,学生不能很好的把它与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如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来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课程(见图1、图2)。
1.导入
导入技术是“行动导向教学”关键的一步。本次课采用直观导入方法,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放大电路在半导体收音机中的应用、放大电路的实物及实验波形验证。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本次课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
2.下达任务书
设计一个固定偏置的放大电路。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画出电路图。
(2)设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计算电路的动态参数指标。
(4)利用所给元器件完成放大电路实物焊接。
(5)调试放大电路,测量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并观察波形。
(6)对设计完成的放大电路性能进行分析。
3.分组
将学生分成组,每组4人,由学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成绩,强弱要搭配好。把课程需要的材料及元器件发给学生。
4.学习讨论
每一组学生都要拿出一个设计方案,并派一名学生进行讲解,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指导。
方案讨论通过后,各组开始进行实物焊接。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元器件的识别,可以各组派代表说明,也可由教师巡视检查。然后进行电路板的焊接。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对各组存在的问题、使用方法及完成时间用卡片记录下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共性,注重个性。
5.展示产品
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产品,评价其性能,并简述完成过程。
6.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巡视过程记录的卡片,对各组的工作过程进行点评。
7.学生评比和教师评比
学生对各组的工作情况,给出名次。教师再拿出给各组的名次,评选出最佳小组。
8.归纳总结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全面总结,布置作业。
按照以上的设计方案去完成“基本放大电路”一节课程的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例充分说明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是让学生“动”起来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识别和测试,最后完成焊接、调试及参数测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主角”,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下辛苦的是教师,课上流汗的是学生。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占用的学时多,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由于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教师的角色是设计、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者。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评估学生学习结果。因此要求教师课前要下很多功夫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解决办法。就拿电子技术这节课来说,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充分准备,电路板、元器件、仪器仪表等。而且学生人数最好20人,4人一组,共5组。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局限性
虽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或课程内容都适合,它也存在局限性。第一,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讨论、讲解,教师辅导、总结要占用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时间。第二,对没有教学实践设备的课程,而又不适合谈话教学法,就无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到相关企业上课解决)第三,要求教师要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为双师型教师。要达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以外,还需要在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方面有大的转变,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大的提高,才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手段。做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深入理解“行动导向教学”内涵,潜心研究,细致分析,并要通过实践不断加深理解。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灵活运用,设计出适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方案。我们要在以往运用的谈话教学法基础上,更加广泛的使用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行动导向教学实务讲义[Z].2009.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