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门诊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强调树立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防护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关键词】职业防护;门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63-01
门诊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的护理服务。护士在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同时,常忽视了自身职业的安全与健康。现对门诊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指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
1危害因素
11感染性危害因素
111呼吸道感染门诊人员流动量大,卫生清扫方法不当,空气中悬浮的细菌播散加速。并且因首诊负责制的原因,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如肺结核,需通过检查才能确诊转到传染病院。护士在防护措施不当的情况下接触病人。又如突发疫情的非典时期,有时来不及防护或防护物资不足,这些都增加了门诊护士通过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机会。
112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多经血液传播各种疾病。[1]导致护士损伤的医疗锐器中,各种针头、安瓿碎片最常见。护士因工作紧张或年轻护士操作不熟练,被刺伤的事情常有发生。同时安瓿质量不好,导致安瓿碎片扎手,受伤后没有及时采取规范的消毒处理措施也会导致感染。
12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搬运病人门诊护士常接触危重的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因人力不足,用力不当或搬运姿势不合理,常会造成腰背扭伤。
122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导致电离辐射蓄积门诊常用的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电动吸引器、电插线板,在操作时有发生漏电短路现象和电灼伤的可能。有资料统计,如自我防护不当,电离辐射蓄积可能导致癌变。[2]
13化学性危害因素
131化学消毒剂如碘酒、乙醇、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门诊每天的物品和环境消毒都离不开以上化学消毒剂。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刺激皮肤、眼睛、呼吸道粘膜。还可引起皮肤烧伤,甚至爆炸等安全问题。有的消毒剂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
132配液过程中化学药物的伤害很多化学药物具有毒性,经常接触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个别护士工作中防护意识差,认为戴口罩、手套工作不方便,造成对身体不同程度的伤害。
14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
141护患纠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之媒体的负面报道,使病人及家属对医院不信任、期望值过高。护士稍有不慎或违背操作规程,就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造成护患间纠纷。
142人身攻击门诊每天接触大量病人及家属。每个人素质不同,加之本人来院时间无规律性,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尤其危重病人家属情绪不稳定,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对护士出言不逊、大打出手。
143心理压力门诊护士工作节奏快、频繁倒班。扰乱了正常生活规律,造成护士情绪不稳定、心理疲劳。抢救病人时需争分夺秒,不许有丝毫差错,这种风险性高的工作给护士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2职业防护措施
21感染性因素的防护措施
211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和科学规范管理树立职业防护理念,建立健全防护管理制度。管理者有责任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尤其在针刺伤防护管理方法上应改进,做到科学管理,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212加强个人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增强个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对新护士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的岗前培训。对在职护士应不断进行相关继续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213个人防护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操作时根据不同防护要求,戴口罩、手套、帽子、眼罩。同时洗手是避免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护士平时要掌握洗手指征、认真洗手。
214针刺伤的处理护士在操作中受到针刺伤后,应立即采取现场处理措施。挤出伤口的血,肥皂擦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冲刷并消毒。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测、追踪观察或用药预防。同时还要认真执行上报制度。
22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护士工作时应规范操作。搬运病人时应掌握省力原则。科室应合理配置人力,加强同事间协作。使用高科技医疗仪器时,掌握使用说明,严格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注意用电安全,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23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操作时应戴手套、口罩,尽量不接触有刺激性的消毒剂。易挥发性的化学剂注意加盖密闭保存。治疗室定时开窗换气,加强空气流通,有条件的治疗室应安装排气扇。
232各种治疗用药时的防护护士在配制药物时,为减少空气中弥漫的药物颗粒进入呼吸道,应戴周边有松紧带的口罩。在接触毒性大的化疗药物,护士应戴聚乙酯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同时还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医院最好设置单独化疗药物配药间,以便集中处理。如不慎接触药液,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废安瓿、注射器用后放入专用有盖容器中。
24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241减轻护士工作压力领导者应多关心一线护理人员。各岗位与津贴奖金挂钩,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改善门诊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合理排班、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门诊应挑选一些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也好的护士。护理管理人员要引导护士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良好心境。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到劳逸结合。
242加强宣教、增强护士法律意识随着医疗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逐渐增多。护理管理人员要教育护士从法律高度认识职业的责任。强化法律观念,避免工作中受到无端人身伤害。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程序,保证各项操作执行的严肃性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
[1]毛秀英,等实习护士发生针刺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3,(2):143
[2]崔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续)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7,8(3):98
【关键词】职业防护;门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63-01
门诊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的护理服务。护士在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同时,常忽视了自身职业的安全与健康。现对门诊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指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
1危害因素
11感染性危害因素
111呼吸道感染门诊人员流动量大,卫生清扫方法不当,空气中悬浮的细菌播散加速。并且因首诊负责制的原因,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如肺结核,需通过检查才能确诊转到传染病院。护士在防护措施不当的情况下接触病人。又如突发疫情的非典时期,有时来不及防护或防护物资不足,这些都增加了门诊护士通过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机会。
112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多经血液传播各种疾病。[1]导致护士损伤的医疗锐器中,各种针头、安瓿碎片最常见。护士因工作紧张或年轻护士操作不熟练,被刺伤的事情常有发生。同时安瓿质量不好,导致安瓿碎片扎手,受伤后没有及时采取规范的消毒处理措施也会导致感染。
12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搬运病人门诊护士常接触危重的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因人力不足,用力不当或搬运姿势不合理,常会造成腰背扭伤。
122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导致电离辐射蓄积门诊常用的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电动吸引器、电插线板,在操作时有发生漏电短路现象和电灼伤的可能。有资料统计,如自我防护不当,电离辐射蓄积可能导致癌变。[2]
13化学性危害因素
131化学消毒剂如碘酒、乙醇、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门诊每天的物品和环境消毒都离不开以上化学消毒剂。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刺激皮肤、眼睛、呼吸道粘膜。还可引起皮肤烧伤,甚至爆炸等安全问题。有的消毒剂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
132配液过程中化学药物的伤害很多化学药物具有毒性,经常接触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个别护士工作中防护意识差,认为戴口罩、手套工作不方便,造成对身体不同程度的伤害。
14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
141护患纠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之媒体的负面报道,使病人及家属对医院不信任、期望值过高。护士稍有不慎或违背操作规程,就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造成护患间纠纷。
142人身攻击门诊每天接触大量病人及家属。每个人素质不同,加之本人来院时间无规律性,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尤其危重病人家属情绪不稳定,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对护士出言不逊、大打出手。
143心理压力门诊护士工作节奏快、频繁倒班。扰乱了正常生活规律,造成护士情绪不稳定、心理疲劳。抢救病人时需争分夺秒,不许有丝毫差错,这种风险性高的工作给护士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2职业防护措施
21感染性因素的防护措施
211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和科学规范管理树立职业防护理念,建立健全防护管理制度。管理者有责任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尤其在针刺伤防护管理方法上应改进,做到科学管理,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212加强个人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增强个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对新护士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的岗前培训。对在职护士应不断进行相关继续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213个人防护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操作时根据不同防护要求,戴口罩、手套、帽子、眼罩。同时洗手是避免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护士平时要掌握洗手指征、认真洗手。
214针刺伤的处理护士在操作中受到针刺伤后,应立即采取现场处理措施。挤出伤口的血,肥皂擦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冲刷并消毒。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测、追踪观察或用药预防。同时还要认真执行上报制度。
22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护士工作时应规范操作。搬运病人时应掌握省力原则。科室应合理配置人力,加强同事间协作。使用高科技医疗仪器时,掌握使用说明,严格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注意用电安全,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23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操作时应戴手套、口罩,尽量不接触有刺激性的消毒剂。易挥发性的化学剂注意加盖密闭保存。治疗室定时开窗换气,加强空气流通,有条件的治疗室应安装排气扇。
232各种治疗用药时的防护护士在配制药物时,为减少空气中弥漫的药物颗粒进入呼吸道,应戴周边有松紧带的口罩。在接触毒性大的化疗药物,护士应戴聚乙酯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同时还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医院最好设置单独化疗药物配药间,以便集中处理。如不慎接触药液,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废安瓿、注射器用后放入专用有盖容器中。
24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241减轻护士工作压力领导者应多关心一线护理人员。各岗位与津贴奖金挂钩,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改善门诊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合理排班、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门诊应挑选一些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也好的护士。护理管理人员要引导护士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良好心境。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到劳逸结合。
242加强宣教、增强护士法律意识随着医疗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逐渐增多。护理管理人员要教育护士从法律高度认识职业的责任。强化法律观念,避免工作中受到无端人身伤害。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程序,保证各项操作执行的严肃性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
[1]毛秀英,等实习护士发生针刺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3,(2):143
[2]崔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续)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7,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