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五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道德视角谈贪污问题,认为要 贪污,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澈如水的 ,才可以一文不取。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度性手段,因此封建王朝才出现大家都说清廉,但人人都 的恶果。
  A.防治 节操 口是心非
  B.防止 节操 阳奉阴违
  C.防止 情操 口是心非
  D.防治 情操 阳奉阴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跟随广播学习普通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过大多数电台主播语速较快,对于初学播音的人听起来确实不易。
  B.如果一所中学过于重视科研的发展,忽视教学,学校的教学就会出现理性多于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完全背离教育教学本质。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的状况。
  D.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幻若梦境,动人心弦。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画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④③② B.⑤②④③①
  C.⑤①②④③ D.②⑤①④③
  4.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5.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早韭嫩,晚菘肥,菜蔬之美岂是吃牛排吃汉堡面包的人所能领略?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
  初,高祖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高祖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谨即言之。”时将遣译南征,译请元帅。帝曰:“卿意如何?”译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高祖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伐陈。行有日矣,帝不悆【注】,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高祖入受顾托。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上谓译曰:“我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
  未几,诏译参议乐事。译以周代七声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奏之,上嘉美焉。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上遣使吊祭焉。谥曰达。
  (选自《隋书》,有删改)
  注:不悆: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讳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殿下勉著仁孝 勉:勉强。
  B.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 节度:管辖。
  C.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 祈:祈求。   D.时年五十二,上遣使吊祭焉 吊:吊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译有学问,又擅长骑马射箭,后来担任太子宫尹,因其在太子奉召西征吐谷浑中有功,受赐“开国子”爵位,食邑三百户。
  B.宣帝将要派郑译南征,郑译请求给安排一个皇亲国戚出身的元帅镇守并安抚那里的百姓,在郑译的运筹下,高祖得以与郑译一同南征。
  C.郑译很懂音乐,不拘生活细节,室内器物摆设很乱,高祖疏远他,暗中嘱咐官吏不要把事情报告给他,高祖受禅登基后郑译退休回家。
  D.高祖下诏命郑译参与商讨重修隋朝音乐的事,郑译重修了七始的要义,命名为《乐府声调》,一共八篇,呈给高祖后,受到高祖的称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4分)
  译文:
  (2)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留意焉。(4分)
  译文:
  9.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郑译的主要形象特征。(4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 别
  李 中
  行杯酌罢歌声歇,不觉前汀月又生。
  自是离人魂易断,落花芳草本无情。
  都门送别
  沈 彬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
  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1)两首诗中写野外植物的句子各起什么作用?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哪一句与“岸柳萧疏野荻秋”句的感受相同?(3分)
  答:
  (2)古人送别诗往往用浓墨于送别场面,但李诗却别具一格。请指出其(前两句)特别之处,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
  (3)诗评家云:沈诗写离别之情,妙在不从正面落笔。请结合全诗内容,作具体分析。(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3)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5)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前赤壁赋》)
  (6)邦有道, ;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7)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8)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雪 夜
  文/陈应松
  将寒冷凝聚得这么小,这么柔软,这么娇嫩,弱不禁风的雪,下起来了。在无边无际的江汉平原上,雪如此密集均匀而来,就像瀑布一样倾泻,就像一个人无声地大哭,就像漫天的冤屈,就像一千万个神话中出现的场景。肆无忌惮,千军万马,奔腾直下。哦,这雪,已经难有这样的邂逅了,我用一本书和床头被子的组合来镇住这突来的打击。一个听雪者,我的内心几乎翻腾。我故意强装镇定,来掩饰我的慌张,仿佛等待恋人初来,深夜叩门。一个聆听者,面对着广袤雪原的深邃和迷乱。雪使大地失去了色彩——虽然是森冷赤贫、衣衫褴褛的冬日色彩,失去了河流和沟壑、村庄和池塘。雪还使大地失去了所有的道路,但风雪中的夜归人找到了它。
  “风雪夜归人”,这五个字,是茫茫古典诗歌中最为深邃的一句,你无论怎样都解不了其中那份美妙奇特的意境。真是千里万里,千世万世,它穷尽了无数的话语和思想,让世界上所有的表达都黯然失色,味同嚼蜡。
  因为还有风雪中夜归的人,我将分外安静。我的命运,就像此刻的我,赶在大雪封堵路口前回到了温暖安全的地方。虽然窗外一片混沌,黑夜变本加厉,让冬天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有些人,雪不是好东西,像诅咒和鞭笞,像轮番的欺侮。
  静静的雪夜。可以喘一口气了。一窗之隔,可雪落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我坐拥一床棉被、一个床头、一本书。雪下得这样大,有点猝不及防。雪如此之多,太过奢侈了,太过奢侈了!不能这样,让惊喜来得太猛,排山倒海,让人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天空太干净,就像大地深处的盐海,与我们的生活隔得太远。这世上有如此之多的卑劣小人和肮脏交易,有如此之多被践踏的污渍和俗不可耐的建筑。凡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必一片狼藉,包括人心。雪的到来胜过传说,就像是从遥远旷野里流窜而来的一群巨兽,抖落着满身蓬松的毛。太突然了,雪总是突然而至,又如此地与我们平日经受的生活不同,它的闯入,会让我们的心一个趔趄,一阵绞痛。
  大平原上这种漫无边际的雪,终于把世界碾平了。但它不是廉价的安慰。虽然充斥着假象,还是应当相信它这夜半辛苦而来的真诚,是全身心的。看,天空非常明亮,田野也很明亮,仿佛是拂晓,雪是有光的。所有野外生存的小动物似乎都开始出动了,都在跃跃欲试,欢呼这样时刻的到来,都在暗暗地攥劲儿愣喜。挺住,意味着一切。不能让世界沉沦,梦也几乎快冻僵。需要白银一样的雪安抚我们在冬天里的没有尽头的无助。生活没有平等的时候,尤其在此刻。还有哪些人没有归来,还散落在雪夜的迷茫和欺凌中?一头落下的雪,是他们奔波的见证。
  将大片大片的雪隔绝在门外的时候,有温暖在身,倾听世界在一瞬间变化的奇迹,这样的遭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有聆听雪在竹叶上发出声音的。我今夜让耳朵飞得很远,让它进入平原的深处,在沟壑和湖面上去捕捉雪的声音。是的,如果进一步,“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还有明天从梦中醒来撞到这样喜庆安静、雍容华贵的早晨,眼睛为晴雪所洗,鸟群欢唱。这是后一步的事。重要的是,现在,我手捧着一本书,在灯下,向雪夜的深处致意。   在雪向更远的原野上推进的时候,村庄把多少梦境壅进更肥厚更暖和的空间,雪像刮刀刮走了大地上的屈辱,空气格外清新。在越来越干瘦的田园、河流和湖泊上,雪是它们最好的脂肪。
  都在经受,慢慢地把自己变得矮小和臃肿。同时,更为宏大的景象将在明天发生。但我依然喜爱下雪的乡村之夜,一张床,一本书,一只聆听的耳朵,一个往风雪深处疾跑的心。而心将消失,成为一片迷蒙的白色,成为在风雪中越走越远的睡眠。
  雪花是最为神奇的圣洁之物,是上帝撒下的花朵,只为那些心中有空地的人开放。像是夜半出现的精灵,可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双忙碌的手撒下这样多的花瓣。雪花是天上的水做的。
  多好的夜晚,在这么混乱肮脏的世界上,还有雪存在着,存放在天际。还有这样冷不丁就疯狂倾倒着整筐整筐水晶的大奇迹,还有这样乐观调皮的上帝在眷顾着我们,仿佛偷偷趁着夜晚给我们的门口放了一捆柴火。活下去是有趣的。紧接着将是更为静谧的梦,在越来越巨大的飘舞飞旋中,在越来越深沉的落雪里,时间与最古老的信仰和幸福连接上了。
  我等待着那些最后归来的旅人,肩扛着风雪,带来野外的寒气。跺跺脚,成为雪的信使。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2.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太突然了,雪总是突然而至,又如此地与我们平日经受的生活不同,它的闯入,会让我们的心一个趔趄,一阵绞痛。
  答:
  13.文章以“雪夜”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答:
  14.本文写作者在雪夜里坐拥温暖棉被安逸地读书,为什么还要特意写那些“风雪夜归人”?(6分)
  答:
  15.谈到本文写作主题,陈应松在接受采访时说:“没啥意思呀,就是雪夜我在自己床上读一本书,非常幸福呀!”这种“幸福感”从何而来?请结合文章,从人文情怀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入世与隐世
  ①中国文化是一种入世的文化,中国伦理是一种入世的伦理。但是,这种入世文化与入世伦理的持存和运作的条件,是在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中必须存在某种退出机制作为互补和互动,就像在出世文化中必然要求入世的机制或必然要求以入世为前提一样。正是这种“反动”才使入世具有精神上的自我调节功能,这正是儒家与道家的生长的哲学土壤。
  ②就伦理世界而言,儒家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其通过维护个体德性,即通过以“伦理上的造诣”为本质的道德世界或道德自我意识的建立,使个体皈依于实体。儒家伦理中个体对实体的皈依,乃是一种悲怆情愫,或者说儒家伦理正是试图培育这种悲怆情愫。由此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孔子的“三畏”中,以“畏天命”为首,为什么在儒家入世文化中要悬置一个作为最高范畴的“天”,为什么要始终不放弃追究“莫之为而为”的“天”和“莫之致而致”的“命”。
  ③但是,儒家伦理难以回答一个问题:个体与实体在入世过程中产生矛盾甚至尖锐冲突时怎么办?儒家认为通过修身养性的德性修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可最终消除二者之间的紧张,是“宁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改变社会的秩序”。但是,事实上这种道德性的进取并不能或者说并不在任何境遇下都能真正消除这种紧张。道家以从伦理世界中退隐的方式,并通过在道德世界中培养和形成从伦理世界中退隐的能力和品质,即退隐的“伦理上的造诣”解决个体与实体的矛盾,维护伦理实体。通过否定欲望的价值,以维护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秩序。儒家与道家,在终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方面殊途同归。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道家的这种在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中的退出机制,仅有儒家的入世,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秩序总难以避免被颠覆和破坏的危险。
  ④庄子的哲理寓言“曳尾涂中”是个典型的诠释。乌龟到底是想被杀以后为人供奉,还是混迹于泥水之中?庄子的选择是“曳尾涂中”。“曳尾涂中”正是道家式退隐取向的文学表述。
  ⑤中国社会的结构是家国一体,与这个结构相联系的伦理精神的核心特点是整体至上、人伦至上。个体没有被给予应有的地位,血缘、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各个层次的伦理关系对个体无疑是一种叠加的束缚,儒家伦理所要求的,就是在这个关系缜密的伦理世界中安伦尽分,坚持义务的绝对性。然而个体毕竟在现实世界或教化世界中是一个不可抹杀的存在。道家通过从伦理世界中的退出,通过在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关系中对自然和现实价值的否定,达到伦理世界的稳定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平衡。这种取向是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是对现实世界、伦理世界的消极认同和消极维护。
  (选自《道家伦理的精神哲学意义》,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答:
  17.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庄子“曳尾涂中”这个寓言内涵的理解。(6分)
  答:
  18.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6分)
  单纯把儒家和道家视为非此即彼不可共生是思维的短视和心胸的狭隘,正如阴阳可存于一体,化为太极,儒道亦可存于一体,那就是学道家做人、学儒家做事。
  答:
  七、作文
  19.下面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后的一段获奖感言。
  “在儿童时代,我曾经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例子。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这辈子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来没有梦想过今天这样隆重的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所称颂。”
  其中“完全没想到”和“从来没有梦想过”令人印象深刻,它会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等);预防和治理(灾害等)。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节操:气节操守。情操: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2.D(A项主客颠倒,应为“对于初学播音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不易”。B项“出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等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为“出现精神不振,甚至低血糖休克的状况”。)
  3.C
  4.C
  5.D[试题分析: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A项中的“斯是陋室”体现了清贫,“惟吾德馨”说明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所以就不觉得简陋了。体现了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B项“环堵”:房屋四壁。堵,墙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晏如:安然自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体现了清贫,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依然安然自乐,体现了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C项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也体现了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D项寄托了作者周敦颐在污浊的现实生活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品质的志向。该项没有体现出清贫。]
  6.A[勉:尽力。]
  7.C[“不拘生活细节,室内器物摆设很乱”错,“狼籍”指名声败坏。]
  8.(1)等到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任命郑译做御正下大夫,不久改为太子宫尹。(2)我早想出任地方长官,这您是知道的。斗胆向您说出心里话,您替我稍微留心。
  9.善于谋划,轻浮阴险。[根据文中“译性轻险……然以其有定策功”,可以看出郑译善于谋划、轻浮阴险。]
  参考译文:
  郑译字正义,是荥阳郡开封人。郑译很有学问,并懂得音乐,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时,郑译应召离家担任给事中士的职务。等到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任命郑译做御正下大夫,不久改为太子宫尹。当时太子有很多德行不当的地方,内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常劝皇帝废掉太子改立秦王,因此太子一直不安心。后来皇帝下诏让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就暗中对郑译说:“秦王,是皇帝喜爱的儿子。乌丸轨,是皇帝信任的大臣。今天我这次出行,会不会发生秦朝扶苏那样的事情?”郑译说:“希望殿下尽力仁爱孝顺,不违背做儿子的原则就行了。不要担心别的事。”太子认为他说得对。打败敌人之后,郑译因为功劳最大,受赐“开国子”爵位,食邑三百户。等到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就是宣帝。
  当初,高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的交情,郑译又一直知道高祖相貌奇特,于是全心结交。到了这时,高祖受到宣帝的猜忌,心里不踏实,曾在永巷私下里对郑译说:“我早想出任地方长官,这您是知道的。斗胆向您说出心里话,您替我稍微留心。”郑译说:“凭您的德行威望,天下归心于您,想求取以后的富贵,我怎么敢忘记。请允许我立即上报皇帝。”当时将要派遣郑译南征,郑译请求安排一个元帅。皇帝问:“你认为怎么样呢?”郑译回答说:“想要平定江东,除了皇亲国戚和重要的大臣,无法镇抚。可以让隋公去,并让他担任寿阳总管来监督军中事务。”皇帝听从了郑译的建议。于是下诏命令高祖做扬州总管,郑译发兵和他一起在寿阳会师,来讨伐陈国。前进了几天,皇帝病重,于是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划,让高祖觐见接受托付。接着郑译宣读诏书,文武百官都受高祖的管辖。
  郑译性格轻浮阴险,不关心职责,贪赃受贿,名声败坏。高祖暗地疏远郑译,但因为他有出谋划策的功劳,不忍心罢免流放他,暗中嘱咐官吏不要把事情报告给郑译。等到高祖受禅登基,郑译以上柱国公的身份退休回家,被赏赐了很多东西。郑译因为自己被疏远,暗中招道士章醮来帮他祈求保佑,郑译的奴婢控告郑译从事妖术。皇帝对郑译说:“我不辜负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呢?”郑译无言以对。
  不久,皇帝下诏命郑译参与商讨音乐的事。郑译认为周代七声残缺,自从大隋建国以来,礼乐应该更新,重修七始的要义,命名为《乐府声调》,一共八篇。交给皇帝,皇帝很是赞赏。开皇十一年,郑译因病在职位上死去,时年五十二岁,皇帝派遣使臣吊唁祭奠他。谥号为“达”。
  10.(1)李诗中的作用是:以草木的无情衬托(反衬)人情感的深沉。沈诗中的作用是:写出送别时凄清的景象,渲染(烘托)黯淡的气氛。杨柳岸晓风残月。
  (2)李诗首句没有写送别的宴席场面,交代送别宴席结束。第二句写宴后月升,突出宴时之长。进一步突出两人长久沉浸在分别的痛苦中。
  (3)沈诗首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出送别的黯淡气氛。第二句中的“莫回头”独出机杼,劝行客不要回头,恐回头又增几份愁苦。(采用对写法)委婉地写出了离别之苦的深重。末句用比喻,以水喻剑,水难断离愁,加倍烘托出离愁的绵长。
  11.(1)无案牍之劳形 (2)洪波涌起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春与秋其代序 (5)取之无禁 (6)危言危行 (7)砯崖转石万壑雷 (8)铁骑突出刀枪鸣
  12.大雪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作者由雪的多而干净,想到了世界、人心的“混乱肮脏”,心中涌起无助和无奈的情感。[对于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应当联系作品主旨和具体语境来分析。由“太突然了,雪总是突然而至”可知,大雪的到来让人猝不及防;“它的闯入,会让我们的心一个趔趄,一阵绞痛”,结合上下文可知,大雪引起了作者对世界、人心的思考,由此组织答案即可。]
  13.①“雪夜”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以“雪夜”为题概括了文章内容。②突出了“雪夜”这一典型环境和写作背景,将“我”和“风雪夜归人”置于特定环境和背景之下。[解答本题,注意从场景、内容等角度分析。文章的主体是描述雪夜,因此以“雪夜”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雪夜”也是典型环境和写作背景,文章的写作思路、人物的活动都在这个背景中展开。]   14.①用“风雪夜归人”的艰辛来衬托作者在“雪夜”里坐拥温暖棉被安逸读书的幸福之感。②利用屋内作者坐拥温暖棉被安逸地读书与屋外那些行色匆匆的“风雪夜归人”两种情景的对比,体现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③在雪夜里坐拥温暖棉被安逸地读书,却不忘那些昼夜兼程的“风雪夜归人”,表明作者的人文情怀。④为作者在雪夜里思考人生,为后面对社会的评价做铺垫。[“风雪夜归人”在文中谈得并不多,要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前后联系,组织答案。本题题干中的两种情景所体现出来的对比和衬托的效果非常明显。分析时特别要注意作者的情感,要结合主题进行思考。]
  15.①作者在雪夜里独自偎在自己温暖的床上读一本书,感到非常幸福。这种幸福感一是由与“风雪夜归人”的对比而产生的;二是因对雪的喜爱,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思考。②这种幸福感受,既增添了文章的思想光彩,也彰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希望“风雪夜归人”能像自己一般,在温暖的家中享受安宁与幸福的心愿,可以感受到作者心怀恻隐而善良厚道、心系社会而顾念他人的崇高情怀。(允许有不同的解读,如“社会的不平等”“生活的祈盼和希望”等,但要切中“人文情怀”)
  16.首先(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了儒道互补和“反动”的观点;接着(第2~3段)论述了儒道不同理念以及道家出现的必然性;最后(第4~5)段诠释了道家精神内涵及儒道对个体义务的不同要求。[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再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归纳整合,进而得出文章论述思路并用自己的话准确简明地表述出来。]
  17.①内涵:“曳尾涂中”体现了道家退出策略和隐世取向。②“曳尾涂中”强调个人在社会关系和伦理世界中的超脱与解脱。[解答本题要结合文中内容理解“曳尾涂中”的内涵,根据文中第④段的内容可知,“曳尾涂中”主要体现了道家的隐世取向,强调个人在社会关系和伦理世界中的超脱与解脱。]
  18.①儒家与道家在入世和出世的机制上互为“反动”,但也互为补充,构成整体。②儒家与道家,在维护伦理实体、维护伦理世界的秩序这一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方面殊途同归,学道家淡泊名利做人、学儒家积极进取做事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终极目的。[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文内的观点去理解、分析文外的语段。该句主张将儒道存于一体,言下之意,也就是寻找文中关于两者共性的观点并以之来阐释这句话。]
  19.略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到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老人拿出一只在20世纪80年代以五百多万港币拍得的斗彩鸡缸杯,斟茶相待,马未都右手拈起此杯,左手托稳,一口饮尽清茶,然后向老人行礼道谢:“这是我这一生喝过的最昂贵的茶了。”老人说:“茶不以杯贵,却以人贵。你是贵客、知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Ⅰ. 单项填空  1. Green represents life, growth, pea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d is a symbol of good luck in many cultures.  A.thoughB. since  C. whileD. before  2. You have given up on that project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事实上,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充分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与抄袭。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而也有人认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写作方向]  材料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孔子的“行藏观”。行,就是施展抱负,积极入世。藏,就是独善其身,退隐江湖。个人被任用,与外部世界调和,孔子就会施展抱负;个人不
Unit 1  I. 词汇  1. occasion n. 课文原句:That is an occasion when model planes and model rockets are flown over the second grounds. (L28P9)  【点拨】 occasion ①[C]时刻,时节;②[C]重要的庆祝活动;③[U]场合,时机;④原因,根源  常见的用法有:  on
历年高考数学应用题,创意新颖,背景熟悉,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能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热点题型之一.从每年的阅卷情况来看,同学们的错误还是形形色色,层出不穷.本文对应用题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归类总结,探寻错误形成的原因,找出易错点,并提出纠错策略,希望对大家解决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
[原文]  人还在进化吗  文/鲍尔吉·原野  如果把蜜蜂放大100倍,人所看到的蜜蜂根本不是蜜蜂,而是一辆卡车。卡车也不对,是金绒毛坦克。但坦克没有装翅膀,它应该是一架武装直升机,或会飞的卡车,装六只钳子的坦克。蜜蜂被放大之后,人们看到的是科技产品。它的复眼如LED屏幕,明晃晃的又像100×100只灯。它的嘴——姑且叫嘴,实际是采集器。人嘴如果换成这样一个采集器,道德将明显提升。人的道德下降(或
[原文]  静水流深  文/赵万里  以往的岁月里,我曾经向好几位书法大师求过墨宝。每次,当宣纸铺开,笔墨调匀,大师问我要什么字时,我总是说,我喜欢“静水流深”的意味。每当这时大师们总会歇下竹管,良久不语。这份静默,让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深度。然而,不知为什么,每次大师们留下的,都不是“静水流深”这四个字。我多少有些遗憾,却没有深想。  直到前不久,我向一位同龄朋友再次讨求这四个字时,他才坦诚地说:我
Module 10Units 1—2 鞏固操练
期刊
【摘 要】 科研教学实验中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该文在加强与优化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从自身实践出发,通过结合制定管理制度使用ilab智能管理平台对低值易耗品实行严进严出、可追溯查源,严格实行购买申请、领用登记制度,有效督促学生节约使用各类试剂耗材,减少实验消耗等进行了探讨,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 低值易耗品;管理措施;ilab智能管理平台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