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以8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L)评分、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术后一周,实验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DTV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FMA-L及MMT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妇科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并改
【机 构】
:
榆林市第二医院,榆林,71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以8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L)评分、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术后一周,实验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DTV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FMA-L及MMT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妇科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并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降低DTV发生率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以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27.91%(12/43),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42/43),高于对照组83.72%(36/43)(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老年下肢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促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与早期干预对降低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以60例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33%、3.33%、10.00%,低于对照组20.00%、23.33%、33.33%(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结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及围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疼痛及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
目的 探究无缝隙护理在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照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D-D、Fbg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价值.方法 以12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UE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UEDVT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11.67%(7/60),P<0.05).两组干预后R值升高,MA值降低,观察组R值水平高于对照组,M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
目的 探讨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以60例产妇为对象,观察其产褥期发生VTE概率,分析VTE相关原因,并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60例产妇共有12例出现下肢VTE.单因素分析显示VTE组与非VTE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35)、生产方式(OR=2.687)、体质量指数(OR=2.485)、住院时间(OR=3.021)是影响产褥期妇女发生VTE高危因素..结论 对影响产妇产褥期发生V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口腔癌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以80例口腔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角色、社会、情绪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舒适度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以68例接受肝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程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进食、首次下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口出血、伤口感染、肝功能异常、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4%、2.94%、0、0、0,低于对照组36.47%、33.53%、23.53%、17.65%、14.71%(P<0.05).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
目的 探究术中、术后不同体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体位,术后给予带枕平卧位,观察组术中采用上半身抬高30°,再调整为右侧左侧低的体位,并于患者膝关节处垫一软枕,术后给予半卧位.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及并发生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