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小型可控人工湿地为研究平台,选取美人蕉(Canna indica)、常绿鸢尾(Iris tector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菖蒲(Acorus calamus)与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等8种常见湿地植物作为实验物种,通过不同植物物种组合(单种与混种),在模拟不同硝铵比(NO-3与NH+4含量之比)情况下进行污水处理实验,研究不同硝铵比对人工湿地中植物单种或混种的硝化与反硝化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组合(单种与混种)的平均硝化强度均随硝铵比的下降而显著下降,单种植物根区的平均硝化强度从23降至14μg·kg-1·h-1,植物组合的平均硝化强度则从27降至13μg·kg-1·h-1;而平均反硝化强度在不同硝铵比条件下在289~318μg·kg-1·h-1的范围内变化.(2)不同硝铵比对不同植物组合(单种与混种)的硝化强度具有较大影响,而对反硝化强度影响较小.硝铵比为100:0与50:50时,混种植物组合根区的平均硝化强度显著高于单种植物.总之,植物组合对人工湿地系统植物根区的反硝化强度影响不大,而对硝化强度有较大影响,植物混种的根区硝化强度比植物单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