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an8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介入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下疼痛、间歇性的跛足行走、患肢发凉改善时间分别为(6.84±1.28)、(8.34±1.62),(5.62±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18.55±1.62),(21.45±2.33)、(17.28±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3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介入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扩张闭塞动脉,恢复下肢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250例疑似流感患者,取患者咽拭子标本,分别应用病毒分离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37.20%高于病毒分离培养法的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62.14%、特异度94.55%及准确率76.40%均高于病毒分离培养法的31.43%、86.36%、55.60%,差异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