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模型的建模技术综述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软件产品线是基于专业领域的大粒度可复用的一种规范化的开发软件产品的方法,基于特征模型建模是软件产品线建模中最热门的方法,由于特征模型受到广泛关注,众多机构开发了不同的建模技术,选择合适的建模技术很困难,在特征模型领域中开展了对建模技术的综述,按照综述的方法系统的总结了建模技术,并深入的探讨建模各阶段的主流技术。
  关键词:综述;软件产品线;特征模型
  引言
  软件产品线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成本低,类似于流水线生产的一种方法,得到的软件产品具有多样性和专业性[1]。获取开发领域软件系统的共性特征和可变性的特征是软件产品线建模的关键。CMU SEI工程研究所在1990年发明了面向特征的产品建模方法FODA,如今已经成为软件产品线建模的主流技术,而且在软件开发阶段也有了相应的扩展。其中FODA中的特征就是软件产品线中共有特征和可变性特征的统称。面向特征的软件产品线技术很多,适用方向各有不同,本文总结各建模方法的关键技术,并针对建模的各个阶段主流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面向特征的软件产品线开发方法
  软件产品线是使用类似于流水线的思想开发软件产品,主要是建立各个不同领域自身的产品线,在这个软件产品线上就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独特性,提取该领域所有的共同特征,使用大粒度可复用的方法建立全面的、系统的产品线。然后在产品线的基础上,根据每款产品的特有功能,即可变性特征来开发软件产品。从而实现开发经济、高效而且高质量软件产品的目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David L.Pnaras提出了“程序家族的概念” [2],这个概念就是软件产品线的前身。FODA用在美国军队运动控制领域,随后CMU SEI提出了软件产品线实践框架。德国马格德堡大学 Thomas Thum等人提出了 基于特征模型的软件产品线全程开发框架(Feature IDE),该框架把软件生产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领域分析、需求分析、领域实现和软件生成阶段。而四个阶段都是在Eclipse 中进行实现,覆盖了整个SPLs開发过程,从而实现了一致的用户界面和自动化。
  2 基于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领域分析方法
  FODA的关键技术单元是特征,使用特征将问题领域中需求进行模块化组织,在开发其他产品的时候,可变的特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满足产品线根据行业或者客户的要求随需应变[3]。
  基于特征模型的软件产品线开发方法把软件的开发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在领域分析方法研究中,FODA方法的提出使得基于特征的方法是在领域建模中最受热门的主流方法,随着FODA的关注度的提升,世界各地的研究所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特征结构的构造已经软件实现的对接进行了扩展。如Fuzzy等在共有特征和私有特征的理念基础上,完善了特征之间的关系。德国马格德堡大学Thomas Thum研究出Feature IDE整体框架,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而且采用开源的方式,在Eclipse中集成开发环境(IDE),从而实现了软件产品线(SPLs)的构建。并且可以对接现有的其他面向特征的开发方法和编程语言。
  3 基于特征模型的建模表示方法
  特征模型的表示方最常用的是图形化表示和文本式表示,其中可以创建有效的软件产品的配置有两个主要的商业成果,分别为 pure::variant和 Cears。其关键技术是KConfig和CDL,二者都提供了编辑器和文本,其中编辑器用于配置软件特征,而文本是使用形式化语言描述模型。KConfig是专们用在 Linux操作系统,而 CDL 用于ecos嵌入式操作系统。而在教学和学术方面,可以使用GUIDSL语法来描述特征模型,该语法还可以生成表单来创建和保存配置。SPLOT是一个在线工具,可以提供在线特征模型编辑器和配置编辑器,而且可以对特征模型进行自动分析。FAMA也可以实现对特征模型的自动分析,但该方法侧重于比较不同的特征模型,并且有约束和可选配置功能。FMP使用视图的方式表达了特征模型,主要是树结构。S2T2可以实现模型的有效配置,使用解算器提供的视觉解释。Feature IDE覆盖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不仅满足特征模型的建立,还可以为领域实现和软件生成阶段提供开发平台和可复用构件。
  参考文献:
  [1]苏浓光,杨贯中.一种基于形式化可配置特征单元的特征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01)
  [2]赵鄂,杨博文,杨贯中.一种适用于软件产品线的特征模型[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10)
  [3]张伟,梅宏.面向特征的软件复用技术——发展与现状[J].科学通报.2014(01)
其他文献
摘要:出租车作为大众出行的一种常用交通工具,出租车计价器的使用为司机和乘客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计价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导致不能正确显示里程数和价格,将会引发司机和乘客的纠纷。通过总结出租车计价器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并进行广泛的推广,使出租车司机也能够掌握这些常见故障的修理方法,确保计价器的正常使用,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出租车计价器;常见故障;快速判断;修理方法  引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水治理作为城市环境工程的重点内容,已经成为衡量环境治理工程落实的关键指标。本文对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结合污水治理的实际经验,总结了污水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持续化  污水治理不仅是城市水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居住密集,人口众多,加上产
期刊
摘要:喷涂工艺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而喷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文章介绍了喷漆有机废气产生的原因,就喷漆过程有机废气产生方式及处理措施展開探究,通过处理方案的对比讨论,明确了UV光催氧化处理工艺的优越性。  关键词:喷涂工艺;有机废气治理;UV光催氧化处理  表面喷漆是一种保护金属不被氧化腐蚀的方法,具有适应性广、施工灵活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然而,在喷漆
期刊
摘要:近年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有序运行离不开资源的持续供应,基于此,深水钻井技术装备不断升级,以此增加石油资源数量,确保天然气资源更好的满足应用需要。但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深水钻井技术应用阻力不断加大,为了提高深水钻井技术装备利用率,扩大深水钻井技术装备应用空间,本文针对该论题深入探究,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深水钻井技术;现状;趋势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架构存在缺乏可扩展性、不能共享通信资源、不能共享目标机代理等资源的问题。文章研究嵌入式软件通信架构(TargetcommunicationFramework,简称TCF),以及基于该架构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技术。TCF在目标机和宿主机之间建立共享的通信链接、统一通信协议、基于服务的架构,共享通信通道和目标机代理,是下一代嵌入式软件开
期刊
摘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林业资源都有森林资源所提供,所以森林资源所占据的地位不可替代,人工混交林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相当重要。充足的氧气以及林木等都来自于人工混交林,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工混交林的重要作用,但实际针对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机械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从人工混交林的作用以及意义两个角度出发,进而促使人共同交流健康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并且从根本
期刊
摘要:导向装置作为连续管钻机中为连续油管导向的装置,主要功能是引导或稳定连续油管,随着连续油管技术的发展,导向装置也经过改进和创新,弥补了传统导向装置的缺点,现在已经发展为其可以与注入装置结合,合二为一,通过注入轮实现导向和注入作用,导向装置的导向效果直接影响到连续油管注入的注入速度和使用寿命。本文从专利文献的角度,分析连续油管导向装置的技术发展历程,有助于审查员了解技术演变、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案
期刊
摘要:近些年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林业资源受到火灾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破坏,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经济以及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林业火灾扑救工作的重视程度。现阶段使用的火灾扑救方法中最为有效的就是航空化学灭火法。在灭火工作中,科学使用航空化学灭火措施可促使林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针对空中灭火水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关键词:航空化学灭火
期刊
摘要:在森林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致使滥砍乱伐属于常见现象,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这无疑会为生态系统平衡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要想提升森林资源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同期开展森林的培育工作,实行有效的森林抚育间伐操作,在保证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的同时,为社会各类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下文就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和抚育间伐措施进行阐述,希望可以有
期刊
摘要:在实际对营林措施鼠害进行控制的过程当中可主要从长远防治以及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观点几方面出发,这是结合我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实际的直观体现,尤其是在生态脆弱,鼠害啃食树木较为严重的区域,我们首先应该对森林生态的恢复层进行有效建立。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也可对森林体系以及环境预防体系进行顺利的构建,林鼠繁殖密度数量会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不断下降的现象,主要是在恢复鼠害天敌种群的基础上实现对鼠患的彻底清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