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触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短期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不接触(No-touch)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6至11月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同时行单纯OPCABG术治疗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4例临床资料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资料,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124例患者年龄(60.7±10.3)岁,男80例(64.5%),体质指数(25.4±2.5)kg/m2,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8.0±7.0)%,肌钙蛋白(0.24± 0.02)μg/L。手术时间(4.0±0.4)h,16例(12.9%)患者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全静脉桥完成手术。静脉桥血管数目144根,静脉吻合口数284个。单根桥静脉-前降支(NTSVG-LAD)16例,单根桥静脉-对角支(NTSVG-D)4例,序贯桥静脉-回旋支-后降支(NTSVG-OM-PDA)99例,序贯桥静脉-回旋支-左室后支(NTSVG-OM-PLV)5例,序贯桥静脉-回旋支-右冠主干(NTSVG-OM-RCA)4例,序贯桥静脉-对角支-回旋支-后降支(NTSVG-D-OM-PDA)16例。No-touch静脉桥流量(51.9±2.4)ml/min。无院内死亡患者,术后因乳内床止血不充分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1例(0.8%),下肢切口不良1例(0.8%),术后随访124例,随访率100%。术后27 d死亡1例(0.8%),死因为不明原因的全身血运感染。

结论

No-touch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OPCABG术中应用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肺耦合分析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5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并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睡眠障碍患者44例。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PSG和心肺耦合监测。对心肺耦合与PSG睡眠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心肺耦合呼吸紊乱指数(RDI)与PSG各参数的相关性。以PSG为金标准,计算心肺耦合分析技术对OS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期刊
期刊
目的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呼吸障碍中心诊断为OSA、具有完整联系方式的成人患者进行电话调查,完成问卷。内容包括诊断后是否接受治疗、治疗方式、未治疗的原因、是否复诊等。结果共524例OSA患者具有完整联系方式,480例(91.6%)完成有效问卷,其中轻、中、重度OSA患者分别占6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且接受CPAP治疗的8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CPAP治疗均采取人工滴定方式进行。根据基线及CPAP治疗时PLMS指数(PLMI)及其变化(界值:PLMI≥15次/h)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分析颅脑术后不同革兰染色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其他感染检验参数的差异,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减少超广谱抗菌药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采取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颅脑手术后诊断为颅内感染的病历资料,分析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抗感染疗程及预后。结果5年期间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813例,发病率为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