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玉米的栽培,所以我国多地都一直在进行玉米的栽培以及种植。就我国现在的玉米种植情况来看,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而这些病虫害都是会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就需要我們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再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本文就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来展开更加深入详细的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防治措施
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有很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并且对贫瘠的土地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广泛的栽培,但由于各种内外界条件的不利影响,使得玉米整个生长周期中会出现很多种类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对玉米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轻则影响产量,重则绝收。所以面对这些病虫害,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之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我国的玉米能够得到更高的产量以及更优的质量。
1 玉米病害
1.1 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玉米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真菌感染,再加之后期偏施化学肥料,配合着合适的气温湿度条件,就造成了有利于真菌感染的条件。而且一般情况下玉米病害的都是对叶面、叶鞘苞叶造成危害,初期都是在玉米植株的这几个部位上出现褐色或灰黑色的霉斑,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就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叶片甚至植株,并且很大程度上会出现病害在植株间传染的现象。例如:玉米大斑病,初期主要是玉米植株叶片受到感染,后期严重时会感染叶鞘和苞叶。而这种病害一般从叶片底部开始发生感染,不断向上影响,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染病,但也会出现从叶片中上部开始感染的情况。感染的初期时,叶片上会出现大型核状病斑,之后会进一步扩展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大斑,一般大小为5~10cm长,叶面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病斑逐渐扩展成片,使植株枯死。
1.2 防治措施
想要对这些病害进行防治,首先需要我们在选种的过程中选择高产、优质、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并且推广搭配种植,提高玉米田中整体的抗病性等水平,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要进行粉碎青贮进行饲料化利用,或高温堆肥发酵并施行深翻,使感染源无法在土地中存活;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同一类型的病菌积累在土地中;通过早播来培育壮苗,同时要注意水肥管理,注意氮肥、钾肥、磷肥搭配使用,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之后根据发病的传播情况,清除病残株或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达到减少真菌感染源的目的。而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植株,则应该首先根据发病特点来尽快确定植株所得病害种类,之后再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例如: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的玉米大斑病,在确定了植株是感染了这种病害之后,根据相关的资料来配置合适浓度的药剂,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喷洒这些药剂,之后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肥料的用量。一般在各种玉米病害的发病初期,本着减小对玉米植株的影响,都会选择喷施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之后根据病害的发展情况再选择不同的药剂。
2 玉米虫害
2.1 发生原因以及特点
玉米植株虫害一般都分为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五个类型,会危害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则是蚜虫,可危害玉米植株及杂草。植株出苗期的危害主要是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抽穗期会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玉米植株的生长,还有可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感染后期利用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会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蚜虫一般数量较大,往往是一片叶子上会出来一群蚜虫,且由于蚜虫的繁殖能力较强,所以对于植株危害的传播能力也会较大,经常会出现一株玉米出现蚜虫病害,很快周围的植株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且由于蚜虫会危害整个植株的各个部位,所以对于玉米植株来说的危害较大。
2.2 防治措施
前期需要我们在栽培期间选择优良品种的玉米进行种植,在发现植株有感染虫害的情况下,可以首先选择防治的措施,即选择植株所感染虫害类型的昆虫天敌进行养殖,并将其放入感染虫害的玉米田中,对虫害进行有效地抑制,但这种防治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防治周期较长,所以只适用于虫害感染的初期。而对于玉米植株感染较严重的阶段来说,仍然需要首先判断所感染的虫害类型,之后选择喷施合适的化学药剂。并且由于很多情况下某一种药剂对很多类型的虫害都会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所以在对玉米植株进行药物喷洒杀虫时就一定要配置好药剂的浓度,避免消灭那些有益的虫类。若初期喷洒的药物对于消灭虫害来说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来详细分析这些害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方式,以及它们侵蚀玉米植株器官的方式,之后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例如:玉米蓟马危害严重时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玉米种植大国,并且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所以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种类的病虫害,而这些病虫害恰恰是玉米产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对其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更好的防治方法,以此来为我国玉米的品质以及产量提供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茜.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范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18):95.
[2] 丁细群,罗文军,杨文平,等.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6(23):72-73.
[3] 王文明.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149,151.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防治措施
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有很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并且对贫瘠的土地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广泛的栽培,但由于各种内外界条件的不利影响,使得玉米整个生长周期中会出现很多种类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对玉米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轻则影响产量,重则绝收。所以面对这些病虫害,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之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我国的玉米能够得到更高的产量以及更优的质量。
1 玉米病害
1.1 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玉米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真菌感染,再加之后期偏施化学肥料,配合着合适的气温湿度条件,就造成了有利于真菌感染的条件。而且一般情况下玉米病害的都是对叶面、叶鞘苞叶造成危害,初期都是在玉米植株的这几个部位上出现褐色或灰黑色的霉斑,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就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叶片甚至植株,并且很大程度上会出现病害在植株间传染的现象。例如:玉米大斑病,初期主要是玉米植株叶片受到感染,后期严重时会感染叶鞘和苞叶。而这种病害一般从叶片底部开始发生感染,不断向上影响,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染病,但也会出现从叶片中上部开始感染的情况。感染的初期时,叶片上会出现大型核状病斑,之后会进一步扩展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大斑,一般大小为5~10cm长,叶面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病斑逐渐扩展成片,使植株枯死。
1.2 防治措施
想要对这些病害进行防治,首先需要我们在选种的过程中选择高产、优质、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并且推广搭配种植,提高玉米田中整体的抗病性等水平,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要进行粉碎青贮进行饲料化利用,或高温堆肥发酵并施行深翻,使感染源无法在土地中存活;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同一类型的病菌积累在土地中;通过早播来培育壮苗,同时要注意水肥管理,注意氮肥、钾肥、磷肥搭配使用,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之后根据发病的传播情况,清除病残株或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达到减少真菌感染源的目的。而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植株,则应该首先根据发病特点来尽快确定植株所得病害种类,之后再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例如: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的玉米大斑病,在确定了植株是感染了这种病害之后,根据相关的资料来配置合适浓度的药剂,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喷洒这些药剂,之后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肥料的用量。一般在各种玉米病害的发病初期,本着减小对玉米植株的影响,都会选择喷施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之后根据病害的发展情况再选择不同的药剂。
2 玉米虫害
2.1 发生原因以及特点
玉米植株虫害一般都分为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五个类型,会危害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则是蚜虫,可危害玉米植株及杂草。植株出苗期的危害主要是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抽穗期会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玉米植株的生长,还有可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感染后期利用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会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蚜虫一般数量较大,往往是一片叶子上会出来一群蚜虫,且由于蚜虫的繁殖能力较强,所以对于植株危害的传播能力也会较大,经常会出现一株玉米出现蚜虫病害,很快周围的植株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且由于蚜虫会危害整个植株的各个部位,所以对于玉米植株来说的危害较大。
2.2 防治措施
前期需要我们在栽培期间选择优良品种的玉米进行种植,在发现植株有感染虫害的情况下,可以首先选择防治的措施,即选择植株所感染虫害类型的昆虫天敌进行养殖,并将其放入感染虫害的玉米田中,对虫害进行有效地抑制,但这种防治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防治周期较长,所以只适用于虫害感染的初期。而对于玉米植株感染较严重的阶段来说,仍然需要首先判断所感染的虫害类型,之后选择喷施合适的化学药剂。并且由于很多情况下某一种药剂对很多类型的虫害都会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所以在对玉米植株进行药物喷洒杀虫时就一定要配置好药剂的浓度,避免消灭那些有益的虫类。若初期喷洒的药物对于消灭虫害来说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来详细分析这些害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方式,以及它们侵蚀玉米植株器官的方式,之后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例如:玉米蓟马危害严重时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玉米种植大国,并且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所以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种类的病虫害,而这些病虫害恰恰是玉米产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对其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更好的防治方法,以此来为我国玉米的品质以及产量提供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茜.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范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18):95.
[2] 丁细群,罗文军,杨文平,等.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6(23):72-73.
[3] 王文明.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