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探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校又担负着教书育人重要责任,所以,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现代社会的“健康”不仅仅躯体、生理上的健康,更应包含精神、心理健康。当今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也给人们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生活在这样社会大环境的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有些学生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再加上心理的压抑无处宣泄,致使出现一些极端的做法,比如辍学、离家出走、自残、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责任;另外,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普遍现象,但随之出现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增多的父母离异、丧母或丧父的单亲家庭,以及留守儿童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中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忽略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的话,对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学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创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又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异常表现能送去一个眼神,宽容学生暂时的不足,减少学生被老师批评的焦虑,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放下心理顾虑,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各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等。
  二、体现教师的主体教育地位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以往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几乎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应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另外,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是中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祖国的未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这不是一项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但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何勇海.青少年心理健康就该当大事来抓[N].吉林日报,2020-01-02(008).
  [2]尹德福.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23.
  [3]高玲.心理健康服务“家-校-社区”合力共建模式探究[J].国际公关,2019,(12):10+12.
  [4]姜灵芝.多媒体情境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公关,2019,(12):102.
  [5]胡国伟.关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33-34+36.
  [6]刘莉.音乐活动融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江苏教育,2019,(88):51-53.
  [7]赵克勤.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9(32):175.
  [8]王生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创建和谐平安校园[J].教育革新,2019 (11):14.
  [9]宋玉莲.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及改善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2):60-62.
  [10]刘籽艺.校园心理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94-196.
  [11]刘海斌.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19,(31):77-78.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语言知识二级标准提到要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能认读学单词,了解单词有重音,知道单词的音,形,义。特别提出注重培养单词对于词汇的解读能力,拼读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了拼读规律的重要性,掌握拼读规律对于孩子的词汇认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孩子,进一步加强对应语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英语学习有较大兴趣,在课堂阶段融入简单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发音教学,改善拼读能力的至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协调学生关系、学校和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是优化班级管理效果、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选择。本文构思一部分关于“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的策略,为教师成为优秀的引导者、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型班主任教育  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协调学校和家庭关系的主要纽带,必须学会使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学习。智慧型班主任是对能够合
期刊
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教师的语言技巧,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教师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听得兴致勃勃,通过语言声音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还可以运用许多音乐语言来代替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需要教师的多方位的基础专业知识,丰富精彩的教学内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还需要使整节音乐课充满
期刊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引领着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达到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透渗德育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
期刊
高中实行了选课走班的环境下,学生的差距更明显。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的理念。日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界探究的热点,乡镇初中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这一年来的教学教研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  关键词:名著 整本书阅读 核心素养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下,整本书阅读已引起了语
期刊
众所周知,“读”、“写”的能力,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高低。我校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指导,部分孩子已经初步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但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思考:能不能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读与孩子的写结合,来对她们进行指导呢?经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挖掘课内阅读资源,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题材新,文章布局精妙,用词用句精准,体裁合理,对促进学生的阅
期刊
近几年来,我们潍坊市峡山区岞山街道留戈庄小学全体师生立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改变教学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改进课程体系,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实现了“让课堂宽出去,学生动起来,学习活起来”的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变课本教材的呈现方式,使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首先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机取舍,贴近学生生活、学生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改革,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显得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
期刊
摘要:学校、家庭共育良才,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沟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家校沟通的方式日益多样。但是,我们却日渐忽视“面对面”沟通产生的电子信息沟通设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以及这种方式背后培养起来的家校关系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家校沟通 面对面 作用 家校关系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是一定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校一方的代表,家长作为家庭一方的代表,避免不了直接的和间接的接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