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物质条件得到极大丰富,这就导致社会各界对周围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其中就包括土壤环境。土壤环境同农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影响人类健康,为使土壤污染的情况得到缓解与治理,应对土壤环境展开监测。因此,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情况展开分析,提出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改善土壤污染情况,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法
引言:在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时,监测土壤环境的质量,有利于对土壤质量现状产生清晰的了解与评估。若想使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且保证数据结构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应同土壤环境现状相结合展开质量控制和保证,使土壤环境监测更具可比性与精密行。因此,需研究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推动生态建设进程,使土壤治理具有坚实基础[1]。
一、重视调研工作
为保证监测土壤环境的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监测人员应于正式工作前夕将调研工作做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搜集与当地土壤环境有关的资料。其中涉及:自然条件、土壤性质、污染历史、环境和农业发展现状等,针对自然条件而言,有关工作人员应对采集土壤样品区域的土地利用、地形地质、气象、出现自然灾害情况、水文条件和植被情况等展开搜集;针对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工作者应对农业的化肥使用、水利灌溉和生产结构等展开搜集;针对土壤而言,工作者应对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类型和污染物排排放量等内容展开搜集。搜集资料,可以使土壤监测具有清晰的方向,也会使土壤采样更具针对性[2]。
二、科学设置样品数量
在监测详细的土壤环境时,保证和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中关键内容为采样和制样,其同监测结果存在直接联系,影响其精准性。在进行监测期间,应按照随机和等量原则对样品数量展开确定,并规划设置采样布点。设置布点工作主要有分块随机、简单随机和系统随机的手段;对于采集样品而言,关键涉及三阶段,包括前期、正式与补充采样,如果在具体监测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监测单位,工作者能直接开展采样工作。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内容,使样品采集和布点设置更具有规范性。
三、对样品质量展开控制
在采集样品前夕,安排工作人员全面调查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同时与最终结果相结合,挑选适合的采样点和时段。再按照相关数据使采样方案得到优化与完善。并且在具体工作期间,有关工作者应依据相关规定内包含的具体要求综合控制采样位置和数量,尽最大努力防止在采集样品期间出现样品污染的情况。当采集工作完成后,现场工作者应将采样过程记录下来。利用此方法,能有效保证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3]。
四、确保制备质量
在实验室内对样品展开化验分析,因此需贮存样品且将其运到实验室。在此期间,工作者需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如果样品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运到实验室,就应展开合理贮存。对于样品制备,详细流程涉及以下几步,分别是:样品风干、粗磨、细磨和分装等。若想使样品质量得到保证和控制,实验室应建立风干室和模样室,且具有独立性。在对样品进行分装时,需保证所用工具均经过清洁和消毒,防止在分装期间发生污染的情况,在挑选分装袋时能采取特地制造的牛皮纸袋等。当实现样品制备后,制样人员和管理者应详细核对,同时于交接单上签字,表示确认。
五、科学处理样品
污染物和土壤存在很多种类,污染物和土壤若是具有差异性就会使土壤内测定样品的手段和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区别[4]。需按照监测目的与要求的区别挑选处理样品的手段。样品处理,即把通过采集得到的土壤样品利用物理过程将其制备为土壤待测品,且保证均匀性,同粒径要求相一致;在样品制备期间,需确保原始样品总体物质含量和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直接对新鲜有机样品展开分析测试,但土壤样品应展开制备工作。
六、控制精密度
利用精密度测试,能体现出实验工作者在监测期间使用的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内出现的随机误差,控制精度程度主要涉及:再现性、平行性和重复性精密度。控制样品的精密程度,应分析所有批次内所有项目中百分之二十的平行样品;如果样品数量比五小,就应保证平行样大于等于1。精密程度的合格范围应是测定平行双样的结果,其误差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如果结果合格率小于百分之九十五,就应重新测定该批样品,同时同详细现状相结合,加入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平行样,当合格率大于百分之九十五时不再加入平行样。
七、控制准确度
在展开详细分析时,应保证分析每批样品时均存在质控样,以确保样品精密度测定的合格概率为前提,保证质控平行双样的测定值同保证值范围相符合,即执行水平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如果比标准范围高,就表示该样品批次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不具备有效性,应同实际现状相结合,组织二次测定。
如果样品测定的项目没有标准物质和质控样品,能通过加标回收方法测定精准度。若想控制加标率,应与相同批次内回收检测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试样。如果测定期间样品数量没有达到十,就应同具体现状相结合,合理提高加标比率。這时应注意的问题是:相同批次内,加标试样应大于一个。从控制加标量的角度看,应合理控制被测组内的详细含量。
八、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情况展开分析,提出相关方法。首先,做好调研工作,使土壤监测具有清晰的方向;其次,科学设置样品数量,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再次,对样品质量展开控制,确保制备质量;最后,科学处理样品,控制精密度和准确度。如此,使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根荣.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北方环境, 2020, 032(003):172-173.
[2]王建英, 张得恩, 刘开隆. 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浅析[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9, 32(01):31-33.
[3]绳秋月, 钟罗罗, 吴植. 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研究[J]. 节能与环保, 2019, No.305(11):90-91.
[4]豆兴敏, 宋静静. 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20, 000(006):P.150-151.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法
引言:在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时,监测土壤环境的质量,有利于对土壤质量现状产生清晰的了解与评估。若想使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且保证数据结构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应同土壤环境现状相结合展开质量控制和保证,使土壤环境监测更具可比性与精密行。因此,需研究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推动生态建设进程,使土壤治理具有坚实基础[1]。
一、重视调研工作
为保证监测土壤环境的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监测人员应于正式工作前夕将调研工作做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搜集与当地土壤环境有关的资料。其中涉及:自然条件、土壤性质、污染历史、环境和农业发展现状等,针对自然条件而言,有关工作人员应对采集土壤样品区域的土地利用、地形地质、气象、出现自然灾害情况、水文条件和植被情况等展开搜集;针对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工作者应对农业的化肥使用、水利灌溉和生产结构等展开搜集;针对土壤而言,工作者应对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类型和污染物排排放量等内容展开搜集。搜集资料,可以使土壤监测具有清晰的方向,也会使土壤采样更具针对性[2]。
二、科学设置样品数量
在监测详细的土壤环境时,保证和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中关键内容为采样和制样,其同监测结果存在直接联系,影响其精准性。在进行监测期间,应按照随机和等量原则对样品数量展开确定,并规划设置采样布点。设置布点工作主要有分块随机、简单随机和系统随机的手段;对于采集样品而言,关键涉及三阶段,包括前期、正式与补充采样,如果在具体监测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监测单位,工作者能直接开展采样工作。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内容,使样品采集和布点设置更具有规范性。
三、对样品质量展开控制
在采集样品前夕,安排工作人员全面调查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同时与最终结果相结合,挑选适合的采样点和时段。再按照相关数据使采样方案得到优化与完善。并且在具体工作期间,有关工作者应依据相关规定内包含的具体要求综合控制采样位置和数量,尽最大努力防止在采集样品期间出现样品污染的情况。当采集工作完成后,现场工作者应将采样过程记录下来。利用此方法,能有效保证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3]。
四、确保制备质量
在实验室内对样品展开化验分析,因此需贮存样品且将其运到实验室。在此期间,工作者需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如果样品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运到实验室,就应展开合理贮存。对于样品制备,详细流程涉及以下几步,分别是:样品风干、粗磨、细磨和分装等。若想使样品质量得到保证和控制,实验室应建立风干室和模样室,且具有独立性。在对样品进行分装时,需保证所用工具均经过清洁和消毒,防止在分装期间发生污染的情况,在挑选分装袋时能采取特地制造的牛皮纸袋等。当实现样品制备后,制样人员和管理者应详细核对,同时于交接单上签字,表示确认。
五、科学处理样品
污染物和土壤存在很多种类,污染物和土壤若是具有差异性就会使土壤内测定样品的手段和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区别[4]。需按照监测目的与要求的区别挑选处理样品的手段。样品处理,即把通过采集得到的土壤样品利用物理过程将其制备为土壤待测品,且保证均匀性,同粒径要求相一致;在样品制备期间,需确保原始样品总体物质含量和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直接对新鲜有机样品展开分析测试,但土壤样品应展开制备工作。
六、控制精密度
利用精密度测试,能体现出实验工作者在监测期间使用的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内出现的随机误差,控制精度程度主要涉及:再现性、平行性和重复性精密度。控制样品的精密程度,应分析所有批次内所有项目中百分之二十的平行样品;如果样品数量比五小,就应保证平行样大于等于1。精密程度的合格范围应是测定平行双样的结果,其误差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如果结果合格率小于百分之九十五,就应重新测定该批样品,同时同详细现状相结合,加入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平行样,当合格率大于百分之九十五时不再加入平行样。
七、控制准确度
在展开详细分析时,应保证分析每批样品时均存在质控样,以确保样品精密度测定的合格概率为前提,保证质控平行双样的测定值同保证值范围相符合,即执行水平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如果比标准范围高,就表示该样品批次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不具备有效性,应同实际现状相结合,组织二次测定。
如果样品测定的项目没有标准物质和质控样品,能通过加标回收方法测定精准度。若想控制加标率,应与相同批次内回收检测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试样。如果测定期间样品数量没有达到十,就应同具体现状相结合,合理提高加标比率。這时应注意的问题是:相同批次内,加标试样应大于一个。从控制加标量的角度看,应合理控制被测组内的详细含量。
八、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情况展开分析,提出相关方法。首先,做好调研工作,使土壤监测具有清晰的方向;其次,科学设置样品数量,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再次,对样品质量展开控制,确保制备质量;最后,科学处理样品,控制精密度和准确度。如此,使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根荣.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北方环境, 2020, 032(003):172-173.
[2]王建英, 张得恩, 刘开隆. 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浅析[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9, 32(01):31-33.
[3]绳秋月, 钟罗罗, 吴植. 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研究[J]. 节能与环保, 2019, No.305(11):90-91.
[4]豆兴敏, 宋静静. 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20, 000(006):P.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