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相对集中投资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通过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水平。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在任何情况下,资产组合投资都可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正由于此,分散投资风险的资产组合理论成为投资者的普遍奉行的法则。
但是,投资总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最佳权衡。如果仅为了分散风险而投资,势必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美国投资理论家杰拉尔德?罗伯说:“绝大多数真正巨大的财富都是通过集中化取得的”。沃伦?巴菲特的成功就不是依靠分散化投资,而是通过相对集中化投资取得的。为了寻找投资优势,巴菲特只投资5—10种股票,而且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普通股的投资组合,这些普通股在它们的价格与合理价值估计值之间都存在一个安全边际——为的是保证所选股票既虽少又精。此外,巴菲特只在将至少10%的净价值投资一种股票时才买进,并期望永远持有这种股票;并只在找到值得投资的地方时才投资现金;他严密准确地进行价值研究,有合理的、深思熟虑的投资理由。他不考虑市场、大众及时尚。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小罗伯特?G?哈格斯特龙曾评价道:“他选择几种可能长期获得高于市场利润的股票,集中投资,并努力地经受住任何短期市场波动的冲击。”巴菲特认为自己的投资是:“按发生概率进行多种活动和操作,但反对孤注一掷”。实际上,巴菲特是一个极为理性的有限分散投资者。他不仅反对盲目集中投资,而且反对刻板分散投资。他批评那些教条的分散投资主义者说:“既然已经知道几种股票都是以最低的价格买入,为什么还要分散资金,而不集中去投资呢?”
二、股票投资的硬功夫:评估价值
我国股民在股市中冲浪,辛苦几年没有赚到什么钱,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股市目前还不规范,一些上市公司缺乏良好的企业经营理念,漠视股东利益,在财务上造假账,欺骗了广大投资者;二是由于主力机构和庄家兴风作浪,误导股民,使绩优个股受冷落,ST、PT股成为股市追逐的热点。除此之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广大股民的投资理念有问题,急于暴富,热衷于短线,冷淡了长线,盲目跟庄信“炒”,过分迷信技术分析,而忽视了价值分析。
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重视价值分析。投资者的根本任务是计算价值,只有通过研究与市场价格有关的因素评估价值,才能以低廉的价格买进企业的股票。例如,1973年巴菲特计算出华盛顿邮递公司的内在价值约有40~150亿美元,在股票市场至少有1亿美元,他便毅然买进该公司的股票,后来果然获利匪浅。直到25年以后,他所经营的伯克希尔公司依然持有这一股票。为了正确评价企业价值,必须彻底了解企业,如通过参加企业年度会议,评价企业管理,阅读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企业的资料,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比较。为了确保了解企业,还必须询问并弄清企业过去的销售额和经营利润是否稳定增长,确定以这种稳定的业绩评价遥远的未来是否合理。
在投资前巴菲特总是精心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因而保证了他决策较少失误。他有4条金融准则,即力求找到的4个关键问题的答案:1.净资产收益率,即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是多少;2.所有者受益,即有多少收益属于股东;3.边际利润,即边际利润有多大;4.再投资利润收益,即:企业留有的每1英镑的股东基金至少能创造1英镑的市价吗?如果“运营企业的预期净资产收益率令人满意;管理良好可信;市场没有高估企业价值",他就会根据自己制定的“股市价格低于企业实际价值”的买进标准,果断地买入该企业的股票。相反,“有时市场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会高于经营状况所显示的价值。这时,我们就会卖出股票”。更为精明的是,巴菲特和他的好友一直是作为企业家投资,而不是市场分析家,也不是宏观经济学家,更不是证卷分析家。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找不到值得投资的地方就绝不投资。”这句话值得我们三思并牢记。因为,巴菲特的成功不是依赖于幻想。他不迷信于偶然的运气,也不盲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组合方法,而是在不合理性的市场上,依靠常识和一贯的理性。
三、从不随大流
巴菲特非常信奉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话:“市场”先生有不可治愈的感情毛病。它的报价会在乐观与悲观之间大幅波动,投资者必须保持正确的“心理态度”,即除了对价格以及该价格是否使自己感兴趣之外,不要介意任何事情。巴菲特从不随从大流,他所取得独特的成功有赖于别人大多不遵循他的思路。他对公司投资收益的分析,来自高度公开的事件,而非内部的消息。他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当市场价格大大低于经营价值时,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
巴菲特的3条非金融准则对那些“初生牛犊不畏虎”的中国股民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一条准则是:业务简单而容易理解。它使巴菲特不贸然进行高科技、高增长股投资,也不盲目参与那些异乎寻常增长的公司,即使是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他也不会轻易购买微软的股票。因为,他十分清楚:如果股民不熟悉某项业务,就无法对其投资价值做出理性判断。前一个时期,不是有人热衷于“炒”高科技股,准备到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去一搏吗?学习巴菲特,你还是谨慎点为好。
第二条准则是:稳定的经营历史。巴菲特不愿意看到那些不稳定的技术和不稳定的管理。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波斯顿说的好:“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就来对未来做出计划,是不可行的。”可见,不了解一个企业的经营历史就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在目前一些企业信誉度还不高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更得对所投资企业的历史认真考察。否则,你就会上当受骗。
第三条准则是:前景乐观。巴菲特在稳健预测的基础上对那些真正有前途的企业投资,当然是相对安全和充满信心的。格雷厄姆认为:“成功购买股票的最基本能力,是准确预见未来的能力”。
以上的非金融准则及巴菲特的金融准则:净资产收益率、所有者受益、边际利润、再投资利润收益,应当成为我国股民的投资准则。只有按这7条准则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认真分析,才会获得真知灼见,才不会盲从庄家和小道消息。
尽管目前中国股市还不够成熟,西方一些价值型投资方法还难以广泛应用,但是未来中国股市必然要走上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不仅是政府部门需要规范管理,而且广大股民也需要向理性投资方向努力。记住巴菲特遵守的一些格言:“我在行动前思考”,“我对自己的行为与信仰有一个逻辑判断”,“我不会停止询问,直到我几乎能肯定我知道真相”,“我明白我的情感,但从不让情感左右我的行动”......令人佩服的是,连巴菲特这样的伟大投资家都在用“角色榜样”不断勉励自己,向心目中的英雄看齐,我们为什么不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尽快学会新理念新方法新技巧呢?(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