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化疗32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37.50%;观察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颈癌;化疗;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26-02
  为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均已婚,年龄40~57岁,平均年龄(49.68±5.37)岁;肿瘤分期:14例为Ⅰa期,9例为Ⅱa期,9例为Ⅱb期;对照组患者均已婚,年龄41~58岁,平均年龄(50.04±6.81)岁;肿瘤分期:15例为Ⅰa期,9例为Ⅱa期,8例为Ⅱb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每天按照医嘱静脉滴注化疗药物,用药前指引患者饮食,实施体位和穿刺部位护理。化疗时,确保患者皮肤和口腔清洁,避免受外界刺激。同时,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和空气质量较好的病房。
  1.2.2 观察组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为: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随时观察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化疗前对患者化疗次数、过敏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和不良反应史进行评估,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和知识欠缺的人员进行宣教。③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化疗专科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完善病房护理工作。④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适当实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根据患者个人兴趣爱好,采取不同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化疗后脱发生理现象。在化疗恢复期保证患者得到充足休息,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定期定时复查等。⑤静脉输液护理,护理人员保护好患者血管,提高穿刺技术,选择合适静脉,不要在24小时内穿刺过的静脉下方再穿刺,避免渗漏,必要时选择留置针等。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注意护理礼仪。⑦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脱发为化疗中常见不良反应,指引其用乐观心态面对化疗。在化疗恢复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同时应定期复查等。
  1.3 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其中,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调查表评分>80分;满意:调查表评分为60~80分;不满意:调查表评分<60分。护理质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分为4个级别,一级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死亡或出现重度残疾;二级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出现中度残疾或是器官组织损伤致使出现严重功能障碍;三级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出现轻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致使出现一般功能障碍;四级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出现显著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 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1例药物渗漏,1例静脉栓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32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6例药物渗漏,6例静脉栓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肿瘤化疗科室患者病情和治疗具有特殊性,因此其极易出现风险事件。护理人员有效识别宫颈癌术后化疗的护理风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化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为常见的护理安全风险,最易导致医患纠纷,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护理人员正确思维方式和临危不乱良好品质,并促使护患之间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等。但是我国护理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护理风险意识,应对风险事件和纠纷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不足,应针对出现的不足通过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应对风险事件能力,降低风险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37.50%;观察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与张秋君[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 诺.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3):127-129.
  [2]张秋君.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23):232-233.
  (收稿日期:2015.05.2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属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机体锻炼、心理
目的:分析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贫血患者,其中40例缺铁性贫血为实验一组,40例地中海贫血为实验二组;选取 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血细胞检测,对比三组的血液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结果:实验一组患者的RBC、Hb、RBC/ MCV明显低于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实验二组的RDW明显高于实验一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抽取4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0)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n=20)患者在常
【摘 要】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代谢综合征(MS)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12例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行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医生模式实施全程跟踪观察,观察干预1年后两组血糖、血脂、体质量等的变化,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干预1年后BMI、HbAl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C均明显
基础医学实验技能课程在我校开设已经有五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使刚进入医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医学实验技能,为将来接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5例阴道分娩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静脉滴注或臀肌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观察比较两组防治产后出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
目的i通过探究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与磁共振(MRI)成像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AQP4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t选择42只家兔,分成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观察组制作烫伤模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患者护理中应用中药湿敷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