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弹体冲击过程的数值分析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qianwus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指导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于ABAQUS/Explicit建立其弹体冲击数值模型,分析弹体速度、加速度、能量变化以及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和损伤过程,揭示抗冲击机理。结果表明:0~3μs弹体速度急剧下降,加速度急剧上升;0~14μs陶瓷阻止弹体,弹体能量损耗;随后,纤维对弹体起吸能作用,弹体速度平稳下降,加速度大幅度下降且处于波动状态。甲板上应力沿X、Y方向对称分布;0~14μs甲板出现纤维断裂和裂痕;20~25μs陶瓷板完全破损;30μs,甲板被击穿。
  关键词: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冲击;数值模拟;ABAQUS;损伤失效
   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030-03
  0  引言
  众所周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且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减震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此外,该材料的可设计性较强等。因此,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等领域。
  复合材料层合板受到物体冲击时,其破坏的原理及其复杂。Behdinan等[1]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和带有倾斜角度的弹体穿透陶瓷复合甲板的能量情况。Hokrieh和Javadpour[2]利用Ansys/Lsdyna模拟软件研究碳化硼陶瓷和凯芙拉49纤维复合材料头盔的弹击情况,得出了Chocron–Galvez模型理论的正确性。Williams等[3]利用ANYSIS有限元软件以芳纶纤维为例,研究弹体穿透复合装甲的过程中应力的变化情况。Robinson等[4]利用DYNA有限元法研究了子弹对混杂纤维与单一纤维的抗贯穿能力,探讨混杂比例对吸收能量的影响,获得了最佳混杂比例的结论。王云聪等[5]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凯芙拉纤维层合板进行模拟,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模拟方法和模型的建立是复合实际的。
  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数值模拟由于陶瓷的破损后形成的碎片对弹体的作用较为复杂。因此,本文应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软件,研究陶瓷/纤维层间复合材料防护甲板冲击过程中弹体的能量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变化,防护甲板的应力的分布,以及弹体侵彻甲板的過程,为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甲板的设计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其防护能力。
  1  数值模型
  1.1 模型与网格划分  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结构由凯芙拉纤维层、高强玻璃纤维层以及陶瓷层组成。凯芙拉纤维层与高强玻璃纤维层的混杂比例为1:3,纤维的铺层角度为0°/30°/60°/90°/-60°/-30°/0°。高强玻璃纤维层为迎弹层,其后为陶瓷层,随后高强玻璃纤维层与陶瓷层间隔放置,各层之间用胶粘剂粘接,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在冲击过程中,主要是弹头部分起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建模时将子弹做简化处理,利用刚性半球体代替子弹对甲板的冲击。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C3D8R六面体单元对弹头进行网格划分,划分网格数为532个,如图2(a)所示。复合材料甲板的几何尺寸为:250mm×250mm×6mm,采用传统壳体单元进行建模,网格的划分方式为渐进式的,即网格的密度从冲击点向防护甲板外逐渐减小,并对弹头与甲板接触区域网格进行细化处理,网格数为9876个,如图2(b)所示。子弹与甲板之间采用通用接触且接触刚度因子设置为1.0,选择端部固定边界条件即(U1=U2=U3=UR1=UR2=UR3=0),建立整体模型如图2(c)所示。
  1.2 材料属性与失效准则
  1.2.1 材料属性  材料甲板的防护性能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对于弹体的受力没有任何要求,弹体在冲击过程中的受力与变形的情况可忽略不计,可将弹体做钢化处理,其材料属性见表1。
  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宏观上表现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其中,凯芙拉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属性、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属性、陶瓷材料层的属性见表2。
  1.2.2 失效准则  采用二维Hashin失效准则进行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判定,表示如下:
  纤维拉伸失效: (1)
  纤维压缩失效: (2)
  基体拉伸或剪切失效: (3)
  纤维压缩或剪切失效:
  (4)
  式中:Xt、XC——纵向拉伸强度和纵向压缩强度;Yt、YC——横向拉伸强度和横向压缩强度;S12——面内剪切强度。
  性能参数见表3。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瞬态动力学分析复合甲板的弹体侵彻过程,在ABAQUS中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时间积分,来确定控制时间,时间设定为30μs。
  2.1 速度与加速度曲线曲线分析
  2.1.1 速度曲线分析  弹体以400m/s的速度冲击6mm厚的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甲板,其速度随时变化的曲线见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甲板弹体冲击过程中,其弹体的速度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0~2.5μs),曲线的斜率较大,降速很快。原因是: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甲板中较硬的陶瓷背板对弹体的冲击起到了阻抗作用,即产生了硬阻止;随后,弹体的冲击能量受到纤维复合材料层中纤维的网状韧性拉力,即对其产生吸能的作用;在该阶段内,弹体的速度迅速降低,是整个冲击过程中速度下降最快的部分;第二阶段(3~10μs),曲线的曲率较大,但弹体速度降低较少。原因是:此时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甲板中的陶瓷板已经基本冲击破碎,只剩下一部分纤维产生吸能作用,直至速度降到最低。最后阶段,曲线基本逐渐趋于平缓,弹体速度基本不再发生变化,以末速度继续前进。   2.1.2 加速度曲线分析  随着侵彻程度的变化以及碰撞材料的属性的变化,弹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弹体的加速度的变化也相对应的分为三个阶段:0~3μs阶段、3~25μs阶段、25μs~最后阶段。其中,在前两个阶段中,曲线是不稳定的,处于波动状态。并且,在初始阶段(对应该阶段弹体速度的变化),弹体的加速度出现骤然增大的现象。与之相应的,此时甲板中的应力达到最大值。直到弹体穿出甲板后,弹体加速度才趋于恒定。
  2.2 应力分析  在整个侵彻过程中甲板应力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在整个冲击过程中,甲板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着弹点,应力在甲板中像波纹一样沿X、Y方向对呈对称趋势传播。并且,由图可知甲板中沿X方向应力传播的面积大于Y方向的,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铺设时纤维的角度和方向所导致的。所以,若加强甲板X方向弹性模量,即可提高复合材料甲板的防弹能力。随着弹体侵彻的深入,复合材料甲板的受力区域也随之增大,20-30μs期间,弹体击穿复合材料甲板。
  2.3 弹体侵彻状态图  弹体侵彻甲板过程的模拟,可通过迭代收敛控制单元格的失效过程实现,当超过一个阀值时,即表明纤维或甲板的破损,单元格就会被放弃,弹体侵彻甲板的过程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在8μs时,甲板发生变形,甲板背后出现突起,甲板最外面的高强玻璃纖维层中部分单元出现了失效,但并没有发生完全的断裂。当冲击发生14μs时,弹体即遇到了甲板中的陶瓷背板,此时,将发生弹体与陶瓷背板的硬性接触,陶瓷背板对弹体进行硬阻抗,陶瓷背板此时开始破裂,相应地,弹体的速度在此时也发生明显的突变(见图3)。此时,纤维断裂,甲板中出现裂痕。冲击进行到20-25μs时,陶瓷背板基本完全破损,凯芙拉纤维层和第五层的高强玻璃纤维层的韧性对弹体起到吸能作用,阻止弹体侵彻。30μs时,伴随着纤维的崩断、分层,甲板被击穿。
  2.4 弹体能量分析  冲击过程中弹体能量变化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0~14μs是甲板吸能的主要阶段,在这期间弹体能量变化的很快,弹体能量急速衰减,总的能量变化量约为7.6J。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阶段陶瓷背板对抵抗弹体的冲击发挥重要作用。之后,弹体能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原因是:该阶段凯芙拉纤维对弹体能量的吸收起到主要作用,直至甲板被击穿。
  3  结论
  基于ABAQUS建立了弹体冲击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弹体冲击陶瓷/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过程中弹体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能量的变化,甲板的应力分布以及甲板的失效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论如下:①弹体冲击甲板的过程在30μs内完成,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速度、加速度及能量的急剧变化阶段和平缓变化阶段。0~2.5μs弹体速度急剧下降,2.5~10μs内弹体速度减小的较少,随后速度趋于平稳;0~3μs,弹体加速度急剧上升,3~25μs加速度下降,且此期间加速度曲线处于波动状态;0~14μs是弹体能量损失的主要阶段,随后能量变化比较缓和。速度、加速度、能量变化的急剧阶段,是由于较硬的陶瓷背板对弹体进行硬阻止,平缓阶段则由部分纤维起吸能的作用。②甲板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着弹点,且沿X、Y方向对称分布,0~14μs时甲板出现纤维断裂,甲板出现裂痕。20~25μs时,陶瓷板完全破损,纤维材料的韧性对弹体起到吸能作用。在30μs时,甲板被击穿。
  参考文献:
  [1]Z. Fawaz , W. Zheng, K. Behdin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rmal and oblique ballistic impact on ceramic composite armours[J]. Composite Structures.2004,63(3-4):387-395.
  [2]Shokrieh M M, Javadpour G H. Penetration analysis of a projectile in ceramic composite armor[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08 82(2): 269-276.
  [3]Williams K, Reza Vaziri.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Ballistic Response of GRP Plates.J[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 58(9): 1463-1469.
  [4]Billon H H, Robinson D J. Models for the Ballistic lmpact of Fabric Armou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2001, 25(4): 411-414.
  [5]王云聪,何煌,曾首义.Kevlar 纤维层合板抗弹性能的数值模拟[J].四川兵工学报,2011,32(3):17-20.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宅”成为生活常态,以“云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等为特征的新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复苏、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新引擎。受疫情影响,白酒消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以新消费为着眼点,以白酒产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白酒消费群体、消费场景、消费需求的转变与升级,将新消费细化为“新消费人群”“新消费场景”“新消费用途”,研究如何借助三新消费蕴藏的新机遇推动后疫情时代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特斯拉涡轮由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而广泛应用于低功率的动力输出,本文数值研究了特斯拉涡轮内部的流动特点及性能,比较了不同盘直径时流动结构和总体性能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增加圆盘直径可引起气流和圆盘的作用区域增大,有利于输出扭矩和功率,同时气体的切向速度和圆盘的旋转速度之差减小,引起涡轮效率的增加。转速为30000r/min,盘直径为120mm时,特斯拉涡轮输出功率可达1088.7W,
摘要:机械式变速器是使汽车前进与倒退的传动装置,其高效率的传动作用是其他变速器无法取代的。采用机械式变速器的汽车可以很好的锻炼驾驶员的协调性,并给与驾驶员较好的超车体验。强大的牵引力量使得汽车在换挡时有冲击感和不够稳定等问题,汽车制造相关行业仍然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文章结合变速器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分析,总结出汽车机械式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关键词:汽车;机械式变速器;传动机构;
摘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利用热管强化传热的船舶烟气余热温差发电实验装置,并选取三组热源温度(275℃、300℃和325℃)开展实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并得出热源温度是影响温差发电装置输出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Abstract: A power genera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by using waste heat of a ship wit
摘要:为了满足曲轴加工的自动化升级要求,改建一条曲轴自动加工生产线,此生产线需根据工艺流程配置曲轴加工设备,生产线设备以数控设备为主,使用桁架机械手运输物料,并在工序间设置在线检测单元和相应的缓存站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关键词:曲轴;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方案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通过混合动力控制电路板将氢氧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并联,并将氢氧燃料电池作为主电源进行供电,当氢氧燃料电池供电不足时切换至锂电池供电,从而达到延长载体续航时间的目的。  关键词:混合动力控制电路板;氢氧燃料电池;锂电池   中图分类号:U4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009-02  0
摘要:随着对发动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受制于石油资源和排放法规的影响,传统燃料发动机已逐渐被淘汰,新型燃料发动机发展前景良好。而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和排放性,并能大大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使用,已经成为了当下新型发动机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该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为其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以期促进今后该技术的发展。  Abstract: With
摘要:电磁阀的结构简单,动态相应特性良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中。电磁阀内部的动铁在线圈产生的吸力与弹簧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并保持在相应的位置。动铁运动过程中电磁阀线圈做功,而靠电磁力保持时,线圈不做功,线圈将所有的电能转化为热能,造成温度升高等各种问题,所以有必要控制动铁保持时线圈的功耗。根据驱动电压类型电磁阀可分为直流电磁阀、交流电磁阀两种。交流电磁铁在动铁吸合到位保持的过程中,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燃烧室结构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通过ESC试验循环和稳态满载测试确定了满足要求的燃烧室匹配方案。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mbustion chamber structure on diesel engin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