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教师,对农村农民有作深厚的情意。在农村中学教学工作了七年多,对农村农民以及农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农民纯朴善良、憨厚老实,农村娃单纯天真、活波可爱。但农民有传统的缺陷,受其父母思想的影响,孩子在教育上也有很多困扰。
班主任工作,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许多共同的感受:繁、乱、杂,并且工作难度大,任务又相当艰巨。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们能够孜孜不倦地坚守在这一岗位上呢?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我们这些纯朴的孩子们。想不想做,那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做得好,那是能力水平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赋予智慧的翅膀,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成功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如:学习方面,分好、中、差;纪律方面,分好、中、差;家庭方面,分好、中、差;行为方面,分好、中、差等。现我就对于班级留守子女的教育体会以及对策方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我于2005年9月开始,就着手搞了一个关于《农村中学留守子女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课题。当时我的认识是: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学生是“留守子女”,就是这样在研究的班级中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如果按现在父母只要有一方在外的均为“留守子女”划分,班级中留守学生可能达三分之二左右。我经过了详细的调查,这部分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班上的学习、纪律成问题的在这一类学生之中,尤其是男生,问题更加严重,这给我们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经调查,其结果表明:我班的留守学生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父母介入较少导致学习成绩较低
据资料显示,在我班49名学生中,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占35%;其中由父母一方在家养育的占62%;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看管的占38%;寄养在亲戚家的占6%。由于孩子自制力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又缺少家长的督促,致使很多孩子在成绩方面不尽人意。
2、缺少父母的爱等亲情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许多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在外,使他们没有信任的倾诉对象而变得自我封闭,对社会冷淡、内向、不和群,不少孩子有心理障碍,看问题、做事情很极端。
3、辍学、失学现象严重
有些家长目光短浅,再加上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宣传,这使得他们认为读书没有用,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他们只是让孩子混大,到时候就一起外出打工。有这样的家长,孩子当然就非常厌学。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打开留守学生教育的缺口。那么,怎样作好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呢?对此,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⑴ 搞好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建议无条件自己养护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的、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的、能更好地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选,最好留一个在家爱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和完整。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要让家长明白,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另外,父母在外的,要经常与孩子的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值得让家长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解决。
⑵ 抓好留守学生的学校教育,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使得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几乎全部落在学校教育的肩上,尤其是我们这些班主任身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将留守学生进行分类,按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划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由专人负责。
其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
第三,开展家访和谈心活动,让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变化和孩子自身的变化。家校紧密结合,团结一心,使孩子受到有效的教育。
第四,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贪玩是孩子的本性,作为教师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而是应该利用好孩子这一特征,给予合理正确的引导,使其成良性发展。
最后,学校应采取激励和奖励机制,对于为留守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的先进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形成良好的育人工作氛围。
⑶ 建立三种制度,采取五条措施
三种制度:
建立档案和联系制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管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建立结对帮扶制度:联系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为其解难。
建立应急机制:留守学生在校如遇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救助处理措施。
五条措施:开设亲情电话、配备“编外家长”、家长书信(电话)联络、学生心理咨询、走访谈心。
我想,广大教师一定有更多更好的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互相交流。
(作者电话:13882788785;信箱:shellyliushengqun@126.com)
班主任工作,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许多共同的感受:繁、乱、杂,并且工作难度大,任务又相当艰巨。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们能够孜孜不倦地坚守在这一岗位上呢?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我们这些纯朴的孩子们。想不想做,那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做得好,那是能力水平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赋予智慧的翅膀,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成功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如:学习方面,分好、中、差;纪律方面,分好、中、差;家庭方面,分好、中、差;行为方面,分好、中、差等。现我就对于班级留守子女的教育体会以及对策方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我于2005年9月开始,就着手搞了一个关于《农村中学留守子女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课题。当时我的认识是: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学生是“留守子女”,就是这样在研究的班级中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如果按现在父母只要有一方在外的均为“留守子女”划分,班级中留守学生可能达三分之二左右。我经过了详细的调查,这部分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班上的学习、纪律成问题的在这一类学生之中,尤其是男生,问题更加严重,这给我们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经调查,其结果表明:我班的留守学生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父母介入较少导致学习成绩较低
据资料显示,在我班49名学生中,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占35%;其中由父母一方在家养育的占62%;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看管的占38%;寄养在亲戚家的占6%。由于孩子自制力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又缺少家长的督促,致使很多孩子在成绩方面不尽人意。
2、缺少父母的爱等亲情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许多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在外,使他们没有信任的倾诉对象而变得自我封闭,对社会冷淡、内向、不和群,不少孩子有心理障碍,看问题、做事情很极端。
3、辍学、失学现象严重
有些家长目光短浅,再加上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宣传,这使得他们认为读书没有用,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他们只是让孩子混大,到时候就一起外出打工。有这样的家长,孩子当然就非常厌学。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打开留守学生教育的缺口。那么,怎样作好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呢?对此,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⑴ 搞好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建议无条件自己养护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的、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的、能更好地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选,最好留一个在家爱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和完整。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要让家长明白,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另外,父母在外的,要经常与孩子的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值得让家长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解决。
⑵ 抓好留守学生的学校教育,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使得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几乎全部落在学校教育的肩上,尤其是我们这些班主任身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将留守学生进行分类,按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划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由专人负责。
其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
第三,开展家访和谈心活动,让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变化和孩子自身的变化。家校紧密结合,团结一心,使孩子受到有效的教育。
第四,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贪玩是孩子的本性,作为教师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而是应该利用好孩子这一特征,给予合理正确的引导,使其成良性发展。
最后,学校应采取激励和奖励机制,对于为留守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的先进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形成良好的育人工作氛围。
⑶ 建立三种制度,采取五条措施
三种制度:
建立档案和联系制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管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建立结对帮扶制度:联系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为其解难。
建立应急机制:留守学生在校如遇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救助处理措施。
五条措施:开设亲情电话、配备“编外家长”、家长书信(电话)联络、学生心理咨询、走访谈心。
我想,广大教师一定有更多更好的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互相交流。
(作者电话:13882788785;信箱:shellyliushengq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