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艺术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课堂教学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数学课堂语言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语言要严谨、简约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语言传递中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严谨、简约.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例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尤其是概念教学,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例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又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另外,语言要精确.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例如,在“正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二、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初中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例如,有的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三、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教师用形象生动地语言把教学内容勾画成鲜明的表象时,学生才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而是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例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如图(图略),这是一个活动组合投影片,甲地、乙地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语言要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而且还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示赞许、反对、劝勉、制止、命令等意向.课堂上教师的眼睛看某些学生的频率,反映教师对他们的好恶.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或是做小动作,教师用暗示或责备的眼光反复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只要双方的视线一接触,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而有所收敛或立即改正.有的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表示赞许,就会给学生以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使之体会成功的快乐,促使其更加专注地听讲,钻研教材.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教师拿出一个呼啦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力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地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提高.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对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育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对物理教师而言,在素质教育中要尽量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
恩格斯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科学的内容就是概念的体系.”概念在任何科学体系中都非常重要,在数学科学中当然也不例外.数学概念的建设处于数学科学建构基础的核心地位,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  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及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都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如中学数学课程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化学教育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等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广大化学教师探究的课题。    一、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以学为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的教学时,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称为导入新课。  恰当地导入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保证教学效果。  这对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新教师尤为重要。    一、温故求新法    这种方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或启发学
摘要 选择11个绿豆品种在寿县进行生产试验,探讨适合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结果表明,宛绿2号、皖科绿6号、皖科绿4号、皖黑绿1号、皖科绿5号、冀绿0816产量高、抗性强,适宜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绿豆;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沿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42-02
摘要 本文以籼粳杂交晚稻春优84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单季稻春优84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优84随着播期的延迟,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株高、穗长逐渐降低,全生育期显著缩短,最终造成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以播期5月10日、5月25日、6月9日处理产量较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春优84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均表现
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实现思维的自主放飞.笔者结合自身参与课题研究的体验,就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谈一点认识.    一、营造网络环境下的民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可以提供一种生动、活
摘要 气象因素制约潜江市小麦、油菜生产,2018年、2019年潜江市连续2年遭遇极端天气,1—2月的长期低温多雨和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高温高湿天气对小麦、油菜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潜江市气候变化特点,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小麦和油菜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油菜;极端天气;影响;应对措施;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512.1;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操作情境,满足心理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
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非常重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让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感悟数学的真谛呢?这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