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前不久,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一份针对全省15个省直辖市的154所城乡中小学和4所大学中的6~22岁学生进行的体制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此次调研共获得有效统计卡片52539张,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常见病患病状况,性发育等方面共41项指标。调研过程中,调查者同时对12527名学生和861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业负担等情况。这是继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全省学生体制健康调研工作以来,有一次在全省范围内展开的大规模学生体制健康综合性,多学科的调查工作。本次研究调查显示,学生体制状况不容乐观。
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我省城乡男女7~18岁各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三项主要指标的平均值2005年较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甲乡村学生身高、胸嗣平均值提高幅度较大(男生分别提高1.56cm0.74cm,女生分别提高1.45cm、0.32cm),城市学生体重平均值提高幅度较大(男女生分别提高1.73kg、(0.98kg)。与“九五”期间相比,全省青少年身体形态总体发展呈增长的趋势。2005年学生身高的城乡差异仍明显存在,但较2000年已有所缩减,18岁男女学生平均身高的城乡差分别为1.7cm和0.9cm。
7~18岁阶段是青少年儿童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朝,其形态指标的增长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年时期的体格和体型。结果表明,7~18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总增长量,多数指标“八五”期间较“七五”期间有所下降,“九五”期间发育速度又重新加快了,而“十五”期间的发育速度较“九五”期间更快。
人体机能有所下降
在“十五”期间的5年中,城市男女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平均值大多数呈下降趋势,仅有城市男生17岁,城市女生16岁,乡村男生11~13岁、16~18岁,乡村女生15~18岁呈正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各年龄组肺活量平均值下降144.43ml,最大下降幅度为476.4ml;城市女生各年龄组平均下降132.38ml。乡村男女生2005年与2000年相比虽然分别有6个、4个年龄组肺活量平均值有所上升,但平均水平下降85.23ml、63.87ml。总体而言,近5年全省学生肺活量水平较“九五”期间有所下降,特别是城市学生肺活量下降幅度大于农村学生。
全省城乡男女学生肺活量7~18岁的总增长量“七五”“八五”期间基本表现为逐渐递减趋势,1995年各项数据均低于1991年和1985年。“九五”期间城乡男女学生与“八五”相比均呈现出明显增加现象,特别是城市男女学生7~18岁的总增长量2000年超过前3次调查水平,为15年来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而2005年全省城乡男女学生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2000年,再次出现负增长现象,且城乡差异依然明显存在。全省城乡男女中小学生的呼吸机能发育水平“十五”较“九五”期间有所下降,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生发育速度下降明显。
体能素质总体下滑
本次调研中,对我省城乡男女学生的速度、力量、下肢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速度素质(50米跑) 与2000年的调研结果相比,城市7~18岁男女各年龄组学生的速度素质(50米跑)有升有降;乡村学生除13岁男生持平外,其余各年龄组全部下降。
2.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
在城市7~18岁男女学生各12个年龄组中,男生全部下降,女生有9个下降。乡村学生有升有降。
3.力量素质(男生斜身引体或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男生7~12岁测试项目为斜身引体,男生13~18岁为引体向上,女生为仰卧起坐。与2000年调研结果相比,全省7~18岁城乡各年龄组男女学生力量素质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城市男生10岁组斜身引体平均为25.6次,2000年为42.27次,5年间下降了16.67次,比1991年全国平均水平(26.41次)还低;乡村男生10岁组也下降了8.83次。城市13~18岁年龄组中男生引体向上值平均仅为2.7次,农村为3.4次,其中乡村男生18岁组引体向上平均值由2000年的814次下降为4.8次,降幅达到40.5%。
7~18岁城乡女生的腰腹肌力量(仰卧起坐)与2000年相比较全部下降,其中城市女生16岁组30.5次,比2000年37.87次下降了7.37次。
4.耐力素质(50米×8往返跑、800米跑、1000米跑)
7~12岁小学生测试项目为50米×8往返跑,13~18岁女生为800米跑,13~18岁男生为1000米跑。与2000年相比,城乡7~12岁各年龄组学生的耐力素质有升有降,而城乡13~18岁男女各年龄组的耐力素质全部下降。其中城市女生16岁组800米跑成绩下降了14.22秒,乡村女生17岁组成绩下降了11.54秒:城市14岁组男生1000米跑成绩下降了21.7秒,乡村男生18岁组成绩下降了17.73秒。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结构有所变化
1.贫血、蛔虫检出率大幅度下降,肥胖学生检出率明显上升
2005年我省学生(7、9、12、14、17岁年龄组)贫血的检出率为10 66%;7~/22岁低体重的检出率为18.96%,轻度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2.32%,中度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0.13%,重度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0.02%,超重检出率为11.07%,肥胖的检出率为7.32%;农村学生(7、9岁年龄组)肠道蛔虫的检出率为2.6%。与2000年(17.68%)的调研结果相比,2005年全省城乡学生贫血的检出率下降了7.0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39.71%。农村学生肠道蛔虫的检出率由1991年的26.55%下降至2.6%。但全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上升,如超重检出率较2000年(8.43%)上升2.6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31.32%;肥胖的检出率较2000年(6.14%)上升1.1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19.22%。
2.龋患率流行程度较低,但治疗率亦偏低
12岁年龄组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监控龋病的指标年龄。2005年全省12岁学生恒牙龋患率为13.07%,龋均为0.25,与2000年(恒牙龋患率为8.80%,龋均为0.14)相比有明显上升,龋患率上升幅度为48.52%。世界卫生组织根据12岁年龄组的龋均将龋齿患病情况分为5个等级以评价龋病的流行程度,龋均为0.0~1.1时属很低水平。据此判断,全省学生龋患率目前仍处很低水平,但龋患率上升速度较快。 全省学生龋齿的患病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学生的龋齿得不到及时治疗,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仅为18%,农村学生仅为5%,约相当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
3.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又创新高,小学生、农村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增长幅度尤为突出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全省7~22岁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50.52%,比2000年的40.73%上升了9.79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4.04%;城市学生为58.08%,较2000年上升了9.8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0.37%;农村学生为42.97%,较2000年上升了9.8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9.62%。分学段统计,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26.77%,比2000年(17.71%)上升了9.0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51.16%;初中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54.96%,与2000年(51.01%)相比上升了3.9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7.19%;高中生视力低下率为80.36%,比2000年(720.78%)上升了7.5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10.41%;大学生视力低下率为87.67%,比2000年(80.21%)上升7.4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9.30%。从构成比来看,在视力低下患者中,重度视力低下所占比例为36.47%,中度视力低下为29.05%,轻度视力低下为34.48%。在视力低下患者中,近视者占91.45%,即全省学生中绝大部分视力低下患者为近视眼。
记者访谈
记者:您对我省目前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何评价?
郭蔚蔚(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不断加强,促进了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学生7~18岁各项身体形态指标2005年较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乡村学生身体形态整体水平比过去15年中有大幅度提高。城乡学生的某些生理机能虽都有所下降,但城乡之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我省学生身高的变化,说明我省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仍在不断提高。而且,学生肠道寄生虫、贫血患病率大幅度下降,龋齿控制在较低水平,反映了1985年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随着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省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记者: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您认为哪些问题特别需要引起注意?
郭蔚蔚: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具体来说,城乡学生呼吸机能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的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农村学生视力低下的患病率的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学生体能素质明显下降。综合来看,中小学各年龄组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尤其是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农村中小学生的速度素质下降非常明显。
记者:您认为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郭蔚蔚:第一,学业负担过重,室外活动时间少。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减少,体育锻炼不足,有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到1小时。有近70%的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有近75%的学生把周末的休息时间用于学习、看电视和玩电脑。对861名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学生目前身体不好的原因,认为“体育锻炼不够”的占90.94%,居第一位;其次为“作业太多”,占48.78%;居第三、第四位的为“睡眠不足”和“玩的时间太少”,分别占45.53%和43.90%。
第二,缺乏锻炼意识,主动锻炼不足。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较少与学生缺乏锻炼意识、主动锻炼不足有直接关系。在12527名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55.28%的学生回答因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有62.92%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活动项目中,喜欢长跑(耐力)项目的仅占19.59%。
第三,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备缺乏。近年来,城市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越来越小,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严重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另外,家庭教育、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等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学生锻炼不足的客观原因。
第四,健康教育薄弱,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学生视力情况、龋齿和肥胖等常见病患病率的高低,与学生用眼卫生、口腔卫生、营养与饮食卫生知识的掌握以及是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尽合理,体育锻炼不足,营养科学知识缺乏等,导致了学生肥胖比例不断增加。
记者:目前,省教育厅采取了哪些对策与措施来改善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郭蔚蔚:去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的现状,严肃地指出: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了,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十几年以后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的体质。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我省已制定出了具体政策。并将逐步加以落实。
第一,修订我省中招体育考试方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中招体育考试,进一步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同时采取全省高中会考增加体育考试科目的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二,总结我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经验、做法,拟订河南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行动计划,建立测试报告书制度。
第三,设计并启动《全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备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第四,设计并启动《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三年轮训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第五,制订颁布《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使有关要求简洁、醒目,便于检查、落实。
第六,总结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保障机制,帮助解除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尤其是有一定风险的活动的疑虑、束缚,克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噎废食的现象。
第七,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常规体检制度,并协调解决好费用来源,逐步形成定期检测、重在预防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督机制。
第八,联合省体育局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教体结合的实施意见。
总之,省教育厅将下大决心,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我省城乡男女7~18岁各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三项主要指标的平均值2005年较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甲乡村学生身高、胸嗣平均值提高幅度较大(男生分别提高1.56cm0.74cm,女生分别提高1.45cm、0.32cm),城市学生体重平均值提高幅度较大(男女生分别提高1.73kg、(0.98kg)。与“九五”期间相比,全省青少年身体形态总体发展呈增长的趋势。2005年学生身高的城乡差异仍明显存在,但较2000年已有所缩减,18岁男女学生平均身高的城乡差分别为1.7cm和0.9cm。
7~18岁阶段是青少年儿童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朝,其形态指标的增长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年时期的体格和体型。结果表明,7~18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总增长量,多数指标“八五”期间较“七五”期间有所下降,“九五”期间发育速度又重新加快了,而“十五”期间的发育速度较“九五”期间更快。
人体机能有所下降
在“十五”期间的5年中,城市男女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平均值大多数呈下降趋势,仅有城市男生17岁,城市女生16岁,乡村男生11~13岁、16~18岁,乡村女生15~18岁呈正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各年龄组肺活量平均值下降144.43ml,最大下降幅度为476.4ml;城市女生各年龄组平均下降132.38ml。乡村男女生2005年与2000年相比虽然分别有6个、4个年龄组肺活量平均值有所上升,但平均水平下降85.23ml、63.87ml。总体而言,近5年全省学生肺活量水平较“九五”期间有所下降,特别是城市学生肺活量下降幅度大于农村学生。
全省城乡男女学生肺活量7~18岁的总增长量“七五”“八五”期间基本表现为逐渐递减趋势,1995年各项数据均低于1991年和1985年。“九五”期间城乡男女学生与“八五”相比均呈现出明显增加现象,特别是城市男女学生7~18岁的总增长量2000年超过前3次调查水平,为15年来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而2005年全省城乡男女学生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2000年,再次出现负增长现象,且城乡差异依然明显存在。全省城乡男女中小学生的呼吸机能发育水平“十五”较“九五”期间有所下降,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生发育速度下降明显。
体能素质总体下滑
本次调研中,对我省城乡男女学生的速度、力量、下肢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速度素质(50米跑) 与2000年的调研结果相比,城市7~18岁男女各年龄组学生的速度素质(50米跑)有升有降;乡村学生除13岁男生持平外,其余各年龄组全部下降。
2.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
在城市7~18岁男女学生各12个年龄组中,男生全部下降,女生有9个下降。乡村学生有升有降。
3.力量素质(男生斜身引体或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男生7~12岁测试项目为斜身引体,男生13~18岁为引体向上,女生为仰卧起坐。与2000年调研结果相比,全省7~18岁城乡各年龄组男女学生力量素质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城市男生10岁组斜身引体平均为25.6次,2000年为42.27次,5年间下降了16.67次,比1991年全国平均水平(26.41次)还低;乡村男生10岁组也下降了8.83次。城市13~18岁年龄组中男生引体向上值平均仅为2.7次,农村为3.4次,其中乡村男生18岁组引体向上平均值由2000年的814次下降为4.8次,降幅达到40.5%。
7~18岁城乡女生的腰腹肌力量(仰卧起坐)与2000年相比较全部下降,其中城市女生16岁组30.5次,比2000年37.87次下降了7.37次。
4.耐力素质(50米×8往返跑、800米跑、1000米跑)
7~12岁小学生测试项目为50米×8往返跑,13~18岁女生为800米跑,13~18岁男生为1000米跑。与2000年相比,城乡7~12岁各年龄组学生的耐力素质有升有降,而城乡13~18岁男女各年龄组的耐力素质全部下降。其中城市女生16岁组800米跑成绩下降了14.22秒,乡村女生17岁组成绩下降了11.54秒:城市14岁组男生1000米跑成绩下降了21.7秒,乡村男生18岁组成绩下降了17.73秒。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结构有所变化
1.贫血、蛔虫检出率大幅度下降,肥胖学生检出率明显上升
2005年我省学生(7、9、12、14、17岁年龄组)贫血的检出率为10 66%;7~/22岁低体重的检出率为18.96%,轻度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2.32%,中度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0.13%,重度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0.02%,超重检出率为11.07%,肥胖的检出率为7.32%;农村学生(7、9岁年龄组)肠道蛔虫的检出率为2.6%。与2000年(17.68%)的调研结果相比,2005年全省城乡学生贫血的检出率下降了7.0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39.71%。农村学生肠道蛔虫的检出率由1991年的26.55%下降至2.6%。但全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上升,如超重检出率较2000年(8.43%)上升2.6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31.32%;肥胖的检出率较2000年(6.14%)上升1.1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19.22%。
2.龋患率流行程度较低,但治疗率亦偏低
12岁年龄组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监控龋病的指标年龄。2005年全省12岁学生恒牙龋患率为13.07%,龋均为0.25,与2000年(恒牙龋患率为8.80%,龋均为0.14)相比有明显上升,龋患率上升幅度为48.52%。世界卫生组织根据12岁年龄组的龋均将龋齿患病情况分为5个等级以评价龋病的流行程度,龋均为0.0~1.1时属很低水平。据此判断,全省学生龋患率目前仍处很低水平,但龋患率上升速度较快。 全省学生龋齿的患病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学生的龋齿得不到及时治疗,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仅为18%,农村学生仅为5%,约相当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
3.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又创新高,小学生、农村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增长幅度尤为突出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全省7~22岁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50.52%,比2000年的40.73%上升了9.79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4.04%;城市学生为58.08%,较2000年上升了9.8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0.37%;农村学生为42.97%,较2000年上升了9.8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9.62%。分学段统计,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26.77%,比2000年(17.71%)上升了9.0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51.16%;初中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54.96%,与2000年(51.01%)相比上升了3.9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7.19%;高中生视力低下率为80.36%,比2000年(720.78%)上升了7.5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10.41%;大学生视力低下率为87.67%,比2000年(80.21%)上升7.4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9.30%。从构成比来看,在视力低下患者中,重度视力低下所占比例为36.47%,中度视力低下为29.05%,轻度视力低下为34.48%。在视力低下患者中,近视者占91.45%,即全省学生中绝大部分视力低下患者为近视眼。
记者访谈
记者:您对我省目前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何评价?
郭蔚蔚(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不断加强,促进了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学生7~18岁各项身体形态指标2005年较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乡村学生身体形态整体水平比过去15年中有大幅度提高。城乡学生的某些生理机能虽都有所下降,但城乡之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我省学生身高的变化,说明我省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仍在不断提高。而且,学生肠道寄生虫、贫血患病率大幅度下降,龋齿控制在较低水平,反映了1985年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随着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省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记者: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您认为哪些问题特别需要引起注意?
郭蔚蔚: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具体来说,城乡学生呼吸机能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的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农村学生视力低下的患病率的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学生体能素质明显下降。综合来看,中小学各年龄组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尤其是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农村中小学生的速度素质下降非常明显。
记者:您认为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郭蔚蔚:第一,学业负担过重,室外活动时间少。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减少,体育锻炼不足,有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到1小时。有近70%的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有近75%的学生把周末的休息时间用于学习、看电视和玩电脑。对861名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学生目前身体不好的原因,认为“体育锻炼不够”的占90.94%,居第一位;其次为“作业太多”,占48.78%;居第三、第四位的为“睡眠不足”和“玩的时间太少”,分别占45.53%和43.90%。
第二,缺乏锻炼意识,主动锻炼不足。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较少与学生缺乏锻炼意识、主动锻炼不足有直接关系。在12527名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55.28%的学生回答因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有62.92%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活动项目中,喜欢长跑(耐力)项目的仅占19.59%。
第三,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备缺乏。近年来,城市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越来越小,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严重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另外,家庭教育、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等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学生锻炼不足的客观原因。
第四,健康教育薄弱,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学生视力情况、龋齿和肥胖等常见病患病率的高低,与学生用眼卫生、口腔卫生、营养与饮食卫生知识的掌握以及是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尽合理,体育锻炼不足,营养科学知识缺乏等,导致了学生肥胖比例不断增加。
记者:目前,省教育厅采取了哪些对策与措施来改善我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郭蔚蔚:去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的现状,严肃地指出: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了,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十几年以后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的体质。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我省已制定出了具体政策。并将逐步加以落实。
第一,修订我省中招体育考试方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中招体育考试,进一步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同时采取全省高中会考增加体育考试科目的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二,总结我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经验、做法,拟订河南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行动计划,建立测试报告书制度。
第三,设计并启动《全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备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第四,设计并启动《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三年轮训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第五,制订颁布《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使有关要求简洁、醒目,便于检查、落实。
第六,总结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保障机制,帮助解除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尤其是有一定风险的活动的疑虑、束缚,克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噎废食的现象。
第七,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常规体检制度,并协调解决好费用来源,逐步形成定期检测、重在预防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督机制。
第八,联合省体育局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教体结合的实施意见。
总之,省教育厅将下大决心,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