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影视角色的影响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特征独特。影视角色塑造既是影视剧本创作的核心,又是动作与表演的本体。造型生动、个性特征鲜明、能够恰如其分演绎故事内容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视角色是优秀影视片的核心与灵魂。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影视角色塑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将中国深厚底蕴的传统艺术文化应用于现代文化角色塑造当中的,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影视影片。
  关键词:传统文化;影视角色;影响
  前 言
  影视角色在影视片中占据关键的地位,它的成功塑造将影响到该影视片的精彩程度。影视角色造型就是借助于各种特有的表现方式来向观众传达某种意念和审美,吸引观众的眼球,并为影视片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当今的影视产业以及影视角色的塑造中,影视产业从业者开始逐渐地迷失了自我,在整个国产影视的形象上,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越来越少,而大量充斥着的是对国外影视的的抄袭和模仿。这一切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影视及其角色形象开始沦为附庸,走向落寞。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渗入以及对其角色的深刻影响,是我国优秀影视片的核心与灵魂。我们不仅仅要吸取国外影视的艺术特点和造型艺术,更是要运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要素来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影片。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的影视产业已经走过了80多个春秋,目前国内许多影视影视作品都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而创作出来的。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影视风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影视影视作品的欣赏品味越来越高,因循守旧的制作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广大观众的要求。除此之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的影视行业的创作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影视产业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影视影视创作结合起来成为了该领域的一个新亮点,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得影视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在获得丰厚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广大观众所熟知,最终得到发扬广大。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影视角色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还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1.2 中国传统元素与影视的结合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影视作品的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影视的创作已经不单单是大众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渐渐演变称为一种特有的文化产业。它与电视剧、电影一样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媒介,影视艺术在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领域具有极强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并获得心理认同感,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将目光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上,从我国的传统绘画和书籍中寻找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象,将传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融入到作品当中。自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至今,许多影视作品中的动物、人物形象都源自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譬如,影视电影《宝莲灯》的创作背景就是中国民间的神话传说,另外,2015年上映的影视电影《大圣归来》就是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背景而创作的。其中孙悟空“打抱不平”和“不畏强权”的形象正是勤劳、善良、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伟大精神的化身。除此之外,我国其它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葫芦兄弟》、《东郭先生》等都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身影,这些作品不仅“寓教于乐”,使广大观众容易接受,还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发扬光大。不仅对青少年分辨善恶、如何面对和解决困难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引导作用。
  1.3 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角色塑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角色塑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使我国的影视产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领潮流,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影视。
  2中國传统文化元素与塑造影视角色的关系
  2.1中国传统艺术造型的概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积累并形成的宝贵民族遗产,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形式千变万化,主要包括唐山皮影、书法篆刻、景德镇陶瓷、山水画和地方戏曲等。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基本上都是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文和道德的理念,将我国早期劳动人民的思想充分的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造型体系的民族艺术。这种民族艺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其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含大量的人文观念,而且在色彩、形象和构成等方面的审美标准也做出了统一的规范,对人们思想和行为具有隐形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由木偶、年画、皮影、剪纸、扎染等,这些艺术造型都具有“线和影”的特。在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中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的演绎更具人文特色,而且更加贴近真实、反映生活,中国的书法、绘画泼墨更是写意和传神。近几年来,部分上述的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由于缺乏创新已经濒临灭绝,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影视和影视创作者已经开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影视剧和影视的创作之中,是传统文化又重新焕发了盎然生机。
  2.2利用中国传统艺术塑造影视角色
  角色设计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核心,关系到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且鲜明而具有特色的人物和动物形象的塑造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影视角色造型和性格设计是影响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所有的影视角色的设定风格主要包括拟人化风格、写实风格、漫画风格、和可爱风格等。然而在这些形象的塑造和风格设定的过程中创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角色所体现的主题起着决定性作用。创作者的想法和故事的主题直接体现在所设计出的角色形象上,而且创作者往往会赋予人物角色以特定的性格。与此同时,影视作品的美术风格、和表现媒介都会对角色的塑造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上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出中国第一部影视片, 至1956年《骄傲的将军》的拍摄, 中国影视片在“民族化”道路的探索上迈出了第一步。《骄傲的将军》的角色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与中国绣像人物的画法, 略显形式化, 有戏曲艺术影视化之感。
  3传统文化对影视角色塑造的影响
  3.1传统文化对影视角色塑造的影响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财富,为我国影视产业更好更快的地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其对影视角色创作的影響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剪影造型法:剪影艺术主要表现为简单镂空、不加雕饰处理的创作方法。该方法通常比较注重人物形态的表现,有时还需要引入夸张的表达技巧,借助鲜明的的静、动协调、恰当的虚实结合,以体现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
  (2)利用色彩象征法:就拿戏曲文化来说,我国的传统京剧中通常用脸谱来表现主人公的不同性格和身份,譬如如白色代表奸诈、红色代表忠义、黑色代表正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形式集象征性、抽象性于一身,这种表达方式经过不断改进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之中。
  (3)利用装饰变形法:中华民族在早期就创造出了大量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图腾,这些图腾的符号形象就称之为装饰变形法。这些图腾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忍精神的象征。该艺术手法已经经常被用于影视和影视的创作之中,例如在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会看有“中国龙”的形象,而龙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图腾的伟大象征。
  3.2 传统文化对影视角色的影响
  3.2.1传统文化对影视造型设定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我国影视产业的创作之源和赖以生存的土壤,影视角色的塑造是影视艺术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它能够使影视作品富有生命力。在2011年的德国汉堡影视大赛上,《太阳神树》这部作品荣获了“中国国家奖”。实际上这部作品就是在我国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海外东经》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它向人们讲述了人类之子与母亲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太阳神树》中的人物故事和造型不仅采用了中国古典人物造形方法,同时也有效采用了古典壁画的艺术形式。从此类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影视作品中的角色设计对作品整体的的艺术风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影视角色的造型风格的设计除了要结合时代特点并汲取国外制作技术的精华,同时还要融入我国的民族特色,将民族特色作为我国影视作品的风格特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3.2.2传统文化对影视语境设定的影响
  影视作品中人、动物形象各异,基本上都是以人为原型的拟人化表演,在很多地方是区别于真实的人物表演。因此,在影视作品创作的前期,创作者应当为影视角色赋予鲜明的特色,同时还要设计与人物形象吻合的语言方式。影视角色的设计应加入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因素,根据情境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适当调节影视角色在表演过程中的分寸和技巧。譬如,我国的优秀影视片《三个和尚》的创作当中就在配乐、故事情节和情景等方面展现出了唯美的中国画风格。此外,在影视制作技术方面,《三个和尚》还完美结合了佛家文化与现代艺术风格进,营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语境。同时,该片还对故事情节作了写意和诗化处理,将其蕴含的生活哲理进行了完美的阐述,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4结 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影视角色塑造相结合,不仅能够赋予中国古典文化新的生命,还可以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体国人共同努力,尤其是影视和影视产业的创作者在艺术形式和制度文化方面取长补短,不断将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的知识和文化融合起来。除此之外,影视创作者除了要熟练掌握影视制作技术及各类设计软件的使用之外,更重要的是遵循影视创作的发展规律,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影视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 王可.影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4.
  [2] 栾伟丽.影视造型与民间美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1.
  [3] 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8.
  [4] 孙立军.世界影视艺术史[M].海洋出版社.2012,,3.
  [5] 贾涛,韦凯.浅析民间皮影造型艺术特点[J].美术大观,2007,7.
  [6] 陈墨白.浅谈中国提线木偶剧的演变与发展[J].文学界,2010,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现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创意与创意产业三个方面内涵进行分析,并且从创新度和国别分类两种模式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延作出划分,希望能够实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内涵;模式分类;国别分类  引言: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纪实摄影艺术为基础,讨论纪实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更是一种反映出社会真、善、美的展现。纪实摄影有着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是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如何纪实摄影的精神本质?本文中,将吕楠的“三部曲”作品创作进行分析,为摄影创作提供新的创作源泉和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纪实摄影;精神本质;人文关怀  一、前言  谈到纪实摄影,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纪实
期刊
摘 要: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清新自然的行文风格见长,特别是其带有多重意义的结尾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本文大致将汪曾祺小说多义性的结尾分为四类:景物描写式结尾、诗歌引用式结尾、俚语谚语式结尾和作者发问式结尾。  关键词:汪曾祺;结尾;留白  汪曾祺的小说很耐人寻味,与他高明的结尾艺术很有关系。他大部分小说的结尾都是留白式多义性的结尾,对读者具有重大启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商业摄影行业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国商业摄影的历史虽然没有欧美国家历史来的悠久,但是几年来却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展现了我国时尚商业摄影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整体能力来比,中国的商业商业摄影仍然与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在时尚商业摄影领域的发展及现状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商业摄影;发展现状  商
期刊
摘 要: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具有交互性。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说算是一件半成品,观众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面前不仅是观赏者,更是作品的一半部分甚至是作品的创造者,这就是交互性。这种交互艺术的应用和体现带给我们了一个全新体验,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同时期的新媒体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观众与作品的关系互相转变,交互性使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关键词:新媒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珠宝之歌》这一悲剧作品下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是如何一步步因爱成恨又是如何一步步从青涩天真到爱慕虚荣,以女主人公的内心波动为脉络形成一条主线,透过珠宝这一诱发点来刻画人性的“真美”与“丑美”。 因此,此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对它的深入剖析能够为声乐学习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  关键词:玛格丽特 珠宝之歌 人物塑造 演唱风格  一、《珠宝之歌》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网络大电影的发展势头愈加猛烈,电影的品质却参差不齐。本文针对当下网络大电影存在的问题,用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理论在审美趣味、电影场景和影片内容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网絡大电影;低碳;美学  近年来,网络大电影发展风起云涌,不仅投资不断上升,网大的明星阵容也不断升级,制作强度也堪比院线电影,分账票房也屡屡打破网络大电影的分账记录。但是如果依据低碳美学与低碳艺术原理对其文本进行考察,
期刊
摘 要:谭盾,作为中国新音乐作曲家之一,其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把现代技法与传统的曲调相融合。而《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他为数不多的钢琴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篇文章从音乐本体出发进行分析,把音符与画面相结合,并融入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视角。  关键词:谭盾;钢琴组曲;画面  一、回顾——坚持不懈敢于追逐音乐梦的谭盾  谭盾,作为中国新音乐作曲家之一,而从湖南的田间地头走到费城交响
期刊
摘 要:电影《一九四二》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遵循了本真性原则,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画面细节的真实性上有颇高的艺术价值,由此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当代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低俗化、虚假化以及同质化等高碳现象。在这种环境下,本片始终坚持真善美的向导、本真性的原则,由此可见,《一九四二》基本符合低碳美学的特质。  关键词:《一九四二》;低碳美学  影片《一九四二》所追求的是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现状和问题,本文也提出几条优化政府与媒体关系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促使政府与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达成和谐的“同盟”关系,确保我国社会安全。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媒体  一、政府、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功能  (一)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