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少误操作不仅可以降低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的频率,而且能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尽管电气误操作对变电系统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只要电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电力行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培养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变电运行事故的出现。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一、变电运行中电气误操作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运行管理方面原因
首先,没有完善和严谨的规章制度。变电运行人员开展倒闸操作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电气误操作的机率。其次,对于现有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即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操作人员有时仅凭个人经验,也难以有效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
2.人的因素
变电运行设备最终需要相关的操作人员来予以操作,如果操作人员自身专业技能不达标,工作态度懒散,存有侥幸和依赖等心理,均会增加电气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在一些操作关键环节中,更是容易出现人为失误。
3.错误填写操作票
为有效预防误操作事故,电气倒闸操作票需采用书面形式,对于具体操作任务、项目和顺序等予以明确规定。正确填写操作票,需要包含接受操作任务、填票和审票等三个步骤。实际中却总是由于人为原因至操作票错误,进而引发误操作事故。诸如调度员制定操作任务的时候以及值班员核对接受任务的时候,没有使用设备双重名称以及规范的操作术语,由于受令人和发令人针对同一操作任务的理解不清,进而导致操作票和调度任务难以对应。再比如,操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差,致使填写的操作票质量较差或者不能够认真填写操作票,进而导致操作出现偏差。
4.无票操作或擅自改变操作顺序
部分值班人员单纯凭借个人经验,认为操作票是可有可无的,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檢查才补填操作票。还有部分人员在实际操作时,不将操作票带人生产现场,操作完成后一并打勾,进而造成误操作事故。
5.擅自操作
没有调度命令而擅自操作现象也是导致误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220kV变电所在处理6001隔离开关缺陷的时候,没有调度命令,而擅自将其所在的220kVI母线地刀合上。而另一操作人员全然不知情,在尝试将该母线上的另一把隔离开关6121合上的时候,导致带地刀合隔离开关,进而致使该变电所220kV的母线全停,损失负荷19MW。
6.操作前未“三核对”
操作后检查不到位。走错间隔引起的误操作也是常见的变电运行事故,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之前没有认真核对名称、编号和状态而盲目操作。另外在操作过程中,一人暂时离开现场,而另一人在等待时移动了站立位置。而继续操作时没有再次核对设备,将等待时站立的位置默认为原操作设备,进而引发误操作。
二、物的因素
1.电力设备无明显标识
一次、二次设备没有标识或者标识不够清晰规范,诸如电气设备没有铭牌,不标识双重名称和相色等,都极为容易导致误判断,进而引发误操作。新設备投入使用时,没有及时更换名称、编号和标识,都会导致操作人员走错间隔,进而导致误操作。
2.操作路径不畅通
一般来说,变电站在设计之初,均会将操作路径是否畅通是否合理考虑在内,以便于操作人员行走。然而由于变电站的扩容、扩建以及设备改造等,影响到操作人员的正常行走。
3.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
目前在很多变电站中均装设了防误闭锁装置。但是由于各个变电站所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且存在多种类型,部分防误闭锁装置仅采用电气闭锁或仅采用机械闭锁。
三、防范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的有效措施
1_完善规章制度,且严格予以执行
为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性,有效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需要不断健全变电站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需进一步明确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还应该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保障变电运行中电气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操作行为的可靠性。
2.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对于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分为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两个方面,要求操作人员对于操作设备、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的基本原理等烂熟于心,对于具体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处理措施了然于胸,对于操作规章制度熟知并能严格遵行。同时还应该严厉杜绝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以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相关操作过程。
四、操作前进行“三对照”
操作中坚持“三禁止”操作前需要严格遵行“三对照”,也就是对照操作人员和运行方式,严格填写操作票;对照系统图,审查操作票和预演;对照设备编号,保障无误后再开展具体操作活动。同时在操作中还应该严格坚持“三禁止”,也就是严禁操作人和监护人同时操作,严禁带有疑问而操作,严禁注意力不集中,一边操作一遍从事其他活动。
五、进一步完善防误闭锁装置
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属于强制性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目前机械锁和机械程序锁是最常用的两种防误闭锁装置。不过这两种装置易于生锈,一旦失灵或者维护不当,都可能导致操作不便或者操作不动等现象,进而延误了最佳的倒闸操作时间。为避免该问题,近年人们研发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效果良好。
总之,造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的原因较多,归结起来无外乎管理制度、人为因素和物的因素等。因此为有效避免电气误操作问题,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工作,落实“三对照”和“三禁止”,进一步完善防误闭锁装置,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作者单位:贵州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一、变电运行中电气误操作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运行管理方面原因
首先,没有完善和严谨的规章制度。变电运行人员开展倒闸操作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电气误操作的机率。其次,对于现有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即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操作人员有时仅凭个人经验,也难以有效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
2.人的因素
变电运行设备最终需要相关的操作人员来予以操作,如果操作人员自身专业技能不达标,工作态度懒散,存有侥幸和依赖等心理,均会增加电气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在一些操作关键环节中,更是容易出现人为失误。
3.错误填写操作票
为有效预防误操作事故,电气倒闸操作票需采用书面形式,对于具体操作任务、项目和顺序等予以明确规定。正确填写操作票,需要包含接受操作任务、填票和审票等三个步骤。实际中却总是由于人为原因至操作票错误,进而引发误操作事故。诸如调度员制定操作任务的时候以及值班员核对接受任务的时候,没有使用设备双重名称以及规范的操作术语,由于受令人和发令人针对同一操作任务的理解不清,进而导致操作票和调度任务难以对应。再比如,操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差,致使填写的操作票质量较差或者不能够认真填写操作票,进而导致操作出现偏差。
4.无票操作或擅自改变操作顺序
部分值班人员单纯凭借个人经验,认为操作票是可有可无的,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檢查才补填操作票。还有部分人员在实际操作时,不将操作票带人生产现场,操作完成后一并打勾,进而造成误操作事故。
5.擅自操作
没有调度命令而擅自操作现象也是导致误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220kV变电所在处理6001隔离开关缺陷的时候,没有调度命令,而擅自将其所在的220kVI母线地刀合上。而另一操作人员全然不知情,在尝试将该母线上的另一把隔离开关6121合上的时候,导致带地刀合隔离开关,进而致使该变电所220kV的母线全停,损失负荷19MW。
6.操作前未“三核对”
操作后检查不到位。走错间隔引起的误操作也是常见的变电运行事故,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之前没有认真核对名称、编号和状态而盲目操作。另外在操作过程中,一人暂时离开现场,而另一人在等待时移动了站立位置。而继续操作时没有再次核对设备,将等待时站立的位置默认为原操作设备,进而引发误操作。
二、物的因素
1.电力设备无明显标识
一次、二次设备没有标识或者标识不够清晰规范,诸如电气设备没有铭牌,不标识双重名称和相色等,都极为容易导致误判断,进而引发误操作。新設备投入使用时,没有及时更换名称、编号和标识,都会导致操作人员走错间隔,进而导致误操作。
2.操作路径不畅通
一般来说,变电站在设计之初,均会将操作路径是否畅通是否合理考虑在内,以便于操作人员行走。然而由于变电站的扩容、扩建以及设备改造等,影响到操作人员的正常行走。
3.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
目前在很多变电站中均装设了防误闭锁装置。但是由于各个变电站所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且存在多种类型,部分防误闭锁装置仅采用电气闭锁或仅采用机械闭锁。
三、防范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的有效措施
1_完善规章制度,且严格予以执行
为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性,有效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需要不断健全变电站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需进一步明确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还应该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保障变电运行中电气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操作行为的可靠性。
2.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对于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分为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两个方面,要求操作人员对于操作设备、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的基本原理等烂熟于心,对于具体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处理措施了然于胸,对于操作规章制度熟知并能严格遵行。同时还应该严厉杜绝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以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相关操作过程。
四、操作前进行“三对照”
操作中坚持“三禁止”操作前需要严格遵行“三对照”,也就是对照操作人员和运行方式,严格填写操作票;对照系统图,审查操作票和预演;对照设备编号,保障无误后再开展具体操作活动。同时在操作中还应该严格坚持“三禁止”,也就是严禁操作人和监护人同时操作,严禁带有疑问而操作,严禁注意力不集中,一边操作一遍从事其他活动。
五、进一步完善防误闭锁装置
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属于强制性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目前机械锁和机械程序锁是最常用的两种防误闭锁装置。不过这两种装置易于生锈,一旦失灵或者维护不当,都可能导致操作不便或者操作不动等现象,进而延误了最佳的倒闸操作时间。为避免该问题,近年人们研发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效果良好。
总之,造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的原因较多,归结起来无外乎管理制度、人为因素和物的因素等。因此为有效避免电气误操作问题,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工作,落实“三对照”和“三禁止”,进一步完善防误闭锁装置,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作者单位:贵州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