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jie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公民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重要的能力之一。为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课文的分析,轻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随着新课改的纵向深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在阅读中加强语言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训练;4教师应深入对文本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兴趣
  阅读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课文的分析,轻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纵向深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
  一、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占有主动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思维、个性、创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严重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以教师分析课文为主,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维,导致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而教师的分析又主要来自于参考书的解释,导致整个课堂都处在一种没有自主思维的规范程序之中,体现不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个性和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必然不会被儿童所接受。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首先要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思维,创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指导者的自主探究性课堂。
  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缺乏理性思维和自我约束力的小学生身上这一点表现的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课堂,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老师的强制下学习,看似纪律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早就跑出去了,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更加不利于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提供情境背景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中离不开 形象、色彩和声音的运用。
  例: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找妈妈时,当我捧着一个养着小蝌蚪的鱼缸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入到鱼缸中“小东西”身上,于是我告诉大家:“他叫‘小蝌蚪’,它们的妈妈把卵产到水里就游走了,当他们发育到这么大的时候,就要拖着长长地尾巴去找他们的妈妈了,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妈妈,好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的集中到阅读材料中去。
  三、在阅读中加强语言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训练
  小学生学习往往是“只看热闹,不学门道”,在阅读中只注意故事情节,不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词语的读写练习,这样就会由于词汇量的不足而导致阅读的障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但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语言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就使整个课堂和阅读过程流于形式和浮躁,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把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巧妙的融入到阅读和教学的过程中去,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为小学生的独立阅读积累了足够的词汇。如在教学《自选商场》时,根据课文情景和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把“商场”“牛奶”“面包”“牙膏”等词语的训练穿插进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词语的读写练习,这样就能在阅读的同时加强词语的训练,在词语的练习中推进阅读的进展,不仅使阅读的过程有滋有味,也使词语的练习轻松愉快,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本身应深入对文本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深入到文本中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读懂文本的精彩之处,再“跳”出来以“学生”的视角感悟文本中的思想与感情,才能组织出一节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探究式语文课堂,如果教师深入文本不够深入,就会导致课堂组织过于肤浅和形式化,看似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实则毫无课堂逻辑,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更发掘不了语文文本的精髓和真谛。“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文学内涵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首先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努力创建自主探究性的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在阅读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和词语的积累,为学生独立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1
  [2] 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0
  [3] 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4] 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5] 吴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构建研究[J].宁波大学.2011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党建研究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于7月1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徐泽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级离退休老同志孙维本、马国良、王海彦出席
汽车是指以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运输车辆。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等. 鉴于长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亟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习反思及学习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反思;学习迁移;渗透  由于高中数学课时少、内容多以及难度大,使得多数教师为追求教学进度,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Nin(n=1~9)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一些以前文献中没有提到的稳定结构,并与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得到的最稳
“我只能管到学校里的时间,社会的大环境不是我个人能决定的。我的希望是,十年以后他们再来看我,能成为反贪骨干就很好了。我想,如果真的有让我失望的事情发生,大概也是我未必能看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PIII鞭毛系统的一级主调控基因flhDC缺失突变,所得突变株在细菌泳动实验中丧失了泳动能力;对fliA启动子融合报告菌株的检测发现,与大肠杆菌一样,在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中二级调控基因fliA的表达也受到flhDC的调控;对野生型和突变株在非生物活性表面和生物活性表面生物膜形成的观察和统计表明,flhDC突变株在不同表面上生物膜的形成明显减少,并降低了对线虫表面侵染的严重度.以上结
采用Gupta多体势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及淬火方法,分别求解了Fen及Nin (n=2~100)团簇的最低能几何结构及能量.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尺寸范围内除少数团簇的结构不同外,两类团簇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扫除“四风”,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改起,以过硬的作风树正气、祛歪风。扫除“四风”,领导带头既是方法,又是责任。要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