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情况及其趋势分析

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早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估慢性病防控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 死亡资料来源于覆盖天津市全人口的死因监测数据,选取死亡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户籍地址为河北区的全部居民死亡个案数据.采用SAS 8.0软件计算慢性病过早死亡数、过早死亡粗率、过早死亡标化率以及早死概率.根据WHO推荐的计算方法统计早死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计算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8年河北区4类慢性病过早死亡标化率由287.40/10万下降至232.66/10万,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2.29%,P<0.05),早死概率由16.44%下降至13.17%,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2.22%,P<0.05).男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由20.22%下降至18.12% (APC=-1.47%,P<0.05),女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2.44%下降至8.03%(APC=-4.30%,P<0.05),下降趋势快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60%、-0.80%和-8.05%,P<0.05),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1.97%,P<0.05).结论 2009-2018年河北区居民慢性病过早死亡呈下降趋势,男性为过早死亡高发人群,男性糖尿病尤为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地“打医”“杀医”事件频频曝光,医患关系十分紧张,给医疗从业者身心带来了双重伤害: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医患间关系有显著的改变:互相理解和信任、高度协调和配合、融洽且友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本文对疫情下的医患关系变化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为未来巩固和营建医患之间的良性关系提供思路。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环节。目前,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已全面实现,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仍然存在,健康扶贫仍是长期任务3文本梳理了健康扶贫的主要举措,并分析了后脱贫时代健康扶贫存在的难点问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健康扶贫工作需要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格局、合理确定健康扶贫福利边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