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微课程与环境的互相渗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其环境是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创设的,是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因此幼儿园环境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同时我们又可将这种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正如瑞吉欧所说,“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相作用”,环境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正越来越挥发出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环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而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微课程已成为一所学校响亮的名片,它是基于幼儿生活背景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体验为宗旨,游戏为载体,从幼儿熟悉的人、事、物出发,构建科学的活动体验课程。
  一、创设良好环境,合理设置微课程
  幼儿的兴趣是短暂的,如果环境一直没有变化,幼儿就会逐步失去兴趣。由此可见,良好的环境创设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生动的环境,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微课程设置中,我们会选择幼儿感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来开展。例如,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常常蹲在草丛中寻找着、研究着,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对小小的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螞蚁的家在哪里?”“蚂蚁的身体怎么这么小啊?”“蚂蚁有妈妈吗?”“蚂蚁吃什么?”“蚂蚁能活多长时间?”“蚂蚁是怎么走路的?”……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我们以“蚂蚁”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环境创设上,我们和幼儿一起完成了“蚂蚁”的调查表,并布置“蚂蚁的种类”“蚂蚁的外形”“蚂蚁的生活”“蚂蚁的分工”等主题版面展示。在幼儿作品栏中展示有:小蚂蚁的世界(绘画)、蚂蚁的家(手工)、蚂蚁总动员(手工)等。且收集并展出各种材质制作的蚂蚁,特别是生长在中国的蚂蚁,丰富幼儿对蚂蚁的认识,让幼儿置身于“蚂蚁”的世界,一起探索蚂蚁的奥秘,经历一场愉快而好玩的蚂蚁王国之旅!
  二、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环境为幼儿的教育服务,同时它大多是由幼儿亲自参与,精心布置的。在我们幼儿园,每个班都有一块主题墙。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都会发动幼儿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例如,在中班下学期主题活动“纸盒的秘密”中,根据主题,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教室环境,所有的区角材料的投放紧扣“盒子”这个主要元素来展开。盒子的收集是活动的关键,于是教师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盒子。当这个消息发下去后,马上各种盒子一下充斥了我们整个教室。瞧!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盒子:食品包装盒、玩具包装盒、生活用品包装盒……应有尽有。教师又与幼儿商讨,师生共同布置了区角环境。如美工区《纸盒创意画》、建构区《盒子城市》、生活区《包裹打包》……经过改造后的活动室,俨然成了一个盒子乐园,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低结构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在环境与课程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三、在家庭环境中渗透微课程
  家庭是幼儿第一个学校,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而且每位家长有着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家长的参与会给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拓宽表现的途径和手法。因此,家庭环境也是我们进行课程延伸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幼儿园微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请他们参与课程的设置、深入教育的环节与活动。如,定期举行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自愿来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手工、玩游戏或者介绍自己工作等等。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中,我们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做做、玩玩、尝尝、跳跳的欢乐气氛中,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把家长和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了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互动和多元表达。此外,每学期对幼儿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我们的行为,无形中帮助家长改善了一些教育理念、行为,也间接地帮助他们优化了家庭的环境。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参与者,让家庭的环境为幼儿的教育服务。
  四、在社区环境中渗透微课程
  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春天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观赏桃花园,秋天一起去看金灿灿的稻田,感受阵阵稻花香。作为优秀的社区文化,它影响着每一位幼儿。这些都成了我们微课程建设的优质资源环境。在微课程建设中,我们也充分利用了社区周边各种资源环境。例如,在开展“美丽的小区”这一建构游戏时,引导他们参与了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在课程开始前,请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熟悉小区的环境布局以及相关设施等。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各种瓶子、纸盒、吸管、易拉罐、硬纸板等废弃物品作为创作材料,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各小组将这些废弃材料搭建成了停车场、楼房、大门、池塘、围墙等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并且用水彩笔、油画棒为建筑物增添了色彩,创作出了一个美丽的小区。又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一封信”时,我们带领幼儿去参观了邮政各部门的工作环境,从而生成了“参观邮局”“各种各样的邮票”“寄信”等活动。所以说,将微课程扩展到社区中,不仅是空间的扩大,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总之,微课程的贯彻落实在目前的社会上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极其丰富的探索性、创新性以及思考性,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它启发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独特思维,促使其重视教学目的和规律,将幼儿园微课程的发展作为己任,宣扬和建设幼儿园校园文化。
  【作者单位:淮安市天津路幼儿园
其他文献
混凝土桥梁在使用中常见病害钢筋腐蚀、伸缩缝病害、桥面裂缝等.如不及时维护.会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并造成主体结构的破坏。加强桥梁日常维护十分重要,一是加强经常性维修,建立日
目的观察纳洛酮辅治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基金论文率、资助基金级别、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合著率、合作度、发文机构、作者所在区域的角度。对2001~2005年《情报理论与实践》所载基金资助论文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将二者应用于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既能树立形象、求得支持。又能提高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图书馆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
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对科学启蒙的认知。因为科学实验现象具有真实性、形象化,还有检验知识的能力,同时科学实验是集观察、演示、实践、调查等于一身的课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实验活动中,经常要涉及实验的数据,它是从客观上反映主观事实,但数据不能代表最终的实验结论,只有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
电子白板被看作当代教学手段的前沿设备,交互式白板已经出现在日常教学中,渐渐地教师开始意识到交互式白板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多种学习活动,例如演示、呈现、沟通、协作、互动等,能扩展学习资源,简化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善课堂教学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来开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创建活跃型班级的新途径。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
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教材中实验操作难度较大,相对就会增加理解难度,限制学生思维的形成,动手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利用取材简便、实验过程动态有趣的两个创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在边学边玩中了解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由于有趣且利于理解,学生就有主动探索欲望,可为学生的终
ASTER是搭载在Terra上的一种多光谱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它包含从可见光到热红外范围的l4个波段,分辨率从15m到90m,具有多种用途,本文介绍了ASTER数据特性及其优缺点,并阐述了ASTER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前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了课程教学目标之一。科学课程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农村小学开设科学课程可以有效利用农村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为例,探究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