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形态、动力与屏障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经历了实体书版权输出、线上网文外译推介、网文IP分发的多媒体传播和网络文学模式输出等几种主要形态.综合国力的“文学表情”、中国文化的故事魅力和拓展海外市场的行业需要,构成了网文出海的动力机制.谨遵落地国法规,解决好网文出海的版权难题;把握跨文化传播的社会差异,从文化通约走向文化融入;以品质化内容生产保证适配作品的可持续供给等,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需要突破的三道屏障.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育人是亟待进行理论慎思与追问的内在要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问题的论述,是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的根本遵循.劳动教育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共生性、系统性与互动性的思维方式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逻辑,即遵循以教育为主导、彰显以制度为保障和倡导以生活为渗透的“三位一体”育人逻辑体系.为此,构建劳动教育育人的培养体系、创新劳动教育育人的治理评价与监督体系以及营造劳动教育育人的文化生态环境,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的实践路径.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论述容易将身体从社会情境中抽离,使身体与社会情境分化.将身体回归分析的中心,有助于寻找劳动和劳动教育在当代日常生活中被“嫌弃”或“弱化”的根源.论文从劳动的具身性出发,分析了劳动的语义变化及劳动与身体的关系,部分解释了人们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负面情感.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往往远离复杂的社会情境,营造劳动的诗意和情怀,忽视劳动对身体的损伤和侵蚀;资本驱动的消费主义和流量经济以“精致包装的身体”形塑未成年人的生活榜样.前者将未成年人“驱”离劳动场域,后者将未成年人“诱”离劳动场域.劳动教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乡村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按照中央乡村振兴五大要求,在产业、环境、乡风、治理与民生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更要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党建工作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创新,高质量开启乡村共同富裕新征程。  杭州市近年来针对一些乡村基层党组织缺人才、缺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