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空间布局的基层创变——以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例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服务是对经济发展初次分配不公的修正和补偿,但公共服务供给在开放、整合、协调程度上存在差异,自身也会面临分配不均的问题.对社区居民来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对提供者来说则是要改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两方面都需要从“社区生活圈”的角度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布局,按照“人的尺度”,不断提高其开放性、自足性和共享性,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幸福感.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的基层实践提供了有益探索,从打造村居“公共服务空间”入手,形成了以“家门口”服务站为核心,包括“开放空间”“自足空间”和“共享空间”建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圈层”结构.
其他文献
现阶段教育形势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且随着互联网作用在社会中的突显,职业学校与网络课程的联系日益密切,以便在新的教育形势变化中寻求更稳定的发展,这促进了教育方式及教育方法的革新,促进了当代职业学校在线教育的发展.文章着重以中职类机电专业为研究分析对象,实际研究探索职业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及完善对策,以有效实现互联网与职业学校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极大地改善中职类机电院校的教学质量,以促进职业学校在新一轮教育浪潮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并不断完善更新职业院校课程建设.
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课堂的改革内容,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较系统的阐述了如何进行实训课堂的改革.打造网络化实训教学课堂,营造信息化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和交流,提高实训课堂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协作学习.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和作业面积也在逐年增多,植保无人机已经成为田间地头的寻常风景.介绍了植保无人机的类型,研究了应用优势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植保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