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良同行”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本性是善良的,但对儿童的教育不得法,往往事与愿违。善良是一个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历久弥坚的瑰宝,善良教育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本人将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际,谈谈小学生的善良教育,探索一种与善良同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善良教育;以身作则;引导;角色互换
  从教十多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虽说有了点经验,但是总觉得力不从心,以前用惯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各种状况。现在的学生与以往学生相比,调皮捣蛋的情况非常普遍,有部分学生脾气乖张、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对同学拳脚相向,往往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还不以为然。这类事情频繁发生,我不禁叹息这些小孩怎么内心深处没有存留一点善良?儿童是可塑性最强的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因而对他们进行传播真善美的善良教育十分必要,那么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对于激发孩子内心的善良是那么的重要,我要拨动孩子善良的心弦。孩子有了善良这一品格基础,就会形成其他优良的品格,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这就是说,善良不是天生的,要靠教育、灌输和培植,做点善事易,修善心难,诚如古语“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我要采取行动让我的班级“与善良同行”,让孩子在激发善良的同时激发其他优良的品格。
  那么,怎样挖掘孩子内心的善良,培养孩子的善良习惯?我开始探索“与善良同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以身作则,与人为善
  教人向善,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到与人为善。要想培养一个善良的学生,要形成一个富有善良之心的集体,教师必须有善良之心和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加纯洁和善良的心灵。教师是个特殊职业,不是有知识有文凭就能胜任的,尤其是小学教师,他们肩上承担着育人的重担。我认为一位理想的小学教师应具备:善良的本性、较高的情商和不断更新的知识。
  我把“善良的本性”排在第一位,因为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幼小的孩子,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教师有怎样的示范与行动,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效果。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与人为善”,才能给幼小的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做到与人为善,首先,用善良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的情况,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老师的善念、善行将会对他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用善良之心对待同事和其他人,学生生活在学校中,老师如何和同事相处,他们都看在眼里,老师和睦地与同事相处,老师间融洽的同事关系就是学生学习与人为善的榜样,与家长相处时,我也时刻注意与人为善,这才能给学生全方位的情感熏陶。
  宽容和仁爱是古人最推崇的高尚品质,从“仁者爱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可见一斑,所以宽容、仁爱也应该被作为善良教育的教育内容之一。某同学平时比较毛躁,别人一旦“侵犯”了他的利益,他绝不罢休,一定以武力解决。一次还一拳把一个同学的后脑勺打了个大包,他还不以为然,还理直气壮的说是那个同学先拉了他一下。虽然他的父母也来了,他也毫无后悔之意。那一段时间恰逢甲流高峰期,没过几天这位同学在课堂上吐了,一下子溅到了我的衣服上,我却没有责怪他,马上扶他去看校医,帮他清扫干净地面。后来我和他谈话,告诉他宽容别人自己也得到快乐,其实他也在受到别人宽容对待时有所触动,变得不爱斤斤计较了。
  二、带领孩子们从生命和自然中感悟善良
  热爱生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首先,它指儿童热爱自己的生命,对生活充满热情;其次,热爱生命还指儿童热爱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我把几盆植物放在了班里的书柜顶上,让孩子们定时浇水,时常看护,孩子们在看护植物的时候不知不觉触发了对生命的热爱,他们知道了植物生长的不易,于是没有在放学经过校道时随便摘叶子了。我告诉他们,植物也害怕吵闹,我们如果吵闹,植物就长得不好,我还把有关植物在吵闹的环境下生长不良的资料读给他们听,证明我没有说谎,于是,上课纪律不由得好多了。有一天中午上班时,我发现几个小孩在校道处围在一块,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流浪猫,我和孩子们一起把猫暂时放在课室里,照顾了两天,直到小猫被另外一位老师领养走,亲自照顾小猫,是他们的一种全新经历,他们倾注了爱和关怀。我建议他们在家里也养一些动植物,慢慢培养爱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与热爱生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也应该作为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时,我通过各种途径向孩子宣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危害,以及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也让他们自己找资料,于是教室里的垃圾不见了,随时都是洁净的。
  三、妙用书籍和故事引导善良
  针对班级管理各方面的问题,几乎都可以有对应的故事来开展教育活动,针对性极强。不仅如此,用故事来调节班级管理,可以给刻板的班级管理工作增添活泼的气息。这符合孩子的天性,这样的班级管理才称得上是人性化。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种方法运用起来就自如多了,我推荐他们阅读一系列有关爱心、感恩等美德的书籍和故事,并鼓励他们带回去阅读,举行了多次善良美德故事比赛,让学生在典故和书香中渐渐受到感染。
  四、通过角色互换体会善良
  在孩子们排队慢时,我告诉他们,后面的班级被我们堵住了,走不了,他们放学晚了家长会担心的;在孩子们经过其他班的课室吵闹时,我告诉他们,我们考试时不希望别人吵闹,那么,我们同样不能吵着别人;当有些孩子迟到时,我告诉他,组长为了等他交作业本浪费了一节早读课,老师担心他是不是在路上有意外,把全班同学扔在课室早读而急着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询问。
  有位同学把另一位同学的脸抓伤了,他怎么也不肯道歉。我问他:“你妈妈的脸如果被别人抓伤了,你怎么想呢?”他马上知道自己的错误了。
  有位同学上课经常不认真,我为了帮他把课补上,有一天把他留了很久。最后,我把他送到了他家楼下后告诉他:因为他,我回家晚了,市场没有菜卖了,老师只能吃方便面了;他妈妈为了等他吃饭,饭都凉了。他像是听明白了,低下了头。以后他上课认真多了。
  在孩子们出现问题时,对他们讲大道理是没什么作用的,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学习的重要性,什么是前途,但是让他们知道为别人着想,这很重要。
  实行这一系列管理方法一年多,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那根善良的心弦被拨动,他们对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所有这些都内化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互帮互助,班集体的气氛融洽多了,班级纪律大大好转。我不禁感叹:孩子们长大了!
  善良是一个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历久弥坚的瑰宝,鉴于它在良好社会风气、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方面的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把善良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今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进行“善良教育”,要让孩子心存善良,有爱人之心、同情之心,有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只有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才能爱满人间,我们的社会才能少几分暴戾之气。
  参考文献
  [1]陈海滨,徐丽华.优秀班主任教育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红路等.特色班级建设[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赵小红.学生品德问题与教育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
【摘 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对教学质量影响巨大。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小学心理学原理通过巧设情境教学,打破常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主动学习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在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是情绪低落时的两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如果能为学生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不少数学教师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往往会采取回避或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轨道的方式,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教学思考:精心预设铺垫生成、和谐课堂促进生成、教学机智把握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机智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
【摘 要】“研学后教”教学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从我校采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校的科学老师一直“让教于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简单梳理和原因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更有效地实施。 
摘要:针对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果,以及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需求,从阳光工程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高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情服务的招生理念,贯彻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境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贯彻执行。  关键词:高校招生; 阳光工程; 人文关怀; 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73
【摘 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以科学课程为基础,教学中教师的探究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探究活动;创新能力;科学素质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它的“难”除了在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外,还在于没有稳定的专任教师。指导老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更是阻碍学科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综合实践;科组建设;组织形态;教研形态;文化形态  科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组织,是学校教育思想下行最底层更是最有效的执行组织,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新增设的一
天气转凉,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但是幼儿园里的大树如何温暖过冬呢?原来大树也怕冷,也可以穿上冬衣御寒呢。  2018年12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大雪”节气,由幼儿教育杂志社主办,义乌市教育局和义乌市宾王幼儿园承办,义乌市实验幼儿园、义乌市国贸幼儿园、义乌市福田幼儿园参与的“为树穿新衣,时尚过暖冬”亲子活动在义乌市宾王幼儿园开展。  互动游戏,快乐开场  亲子活动在游戏中拉开了序幕。“拍拍你的头,
【摘 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从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创新意识到营造创新氛围,再到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最后多角度诱发思维以提高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论述,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能力;自主;轻松;开放;质疑  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事情。新课程理念下的
【摘 要】“研学后教”数学课堂通过融入趣味情境、生活情境、悬疑情境、操作情境和探究情境等“情境教学”,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情境教学;数学课堂  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一年多来,“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应用拓展”成为当今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诚然,“研学后教”的课堂,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