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五彩趣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在课堂导入、学习过程、课堂结束语三个阶段精心设计激趣方法,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新鲜感一过,很多学生出现了应付、假学习、假合作的现象。这样会使课堂出现乱而无序、松散而不紧凑,表面看来热闹的课堂,却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若加上适量的调料,再掌握好火候,则成佳肴。同样,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加点调料,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就能有效避免“从课本到课本,从知识到知识”的循环,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一、引人入胜的“起调”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抒发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比如学习“青藏地区”时,我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画面中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原景观、庄严神秘的宗教寺庙、朴实勤劳的藏族人民,在李娜高亢的歌声中徐徐展开,学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在学生们惊叹、向往的情绪中我点出了课题,在音乐的余音里步入了神圣的殿堂。
  又如在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人:“有一双胞胎姐妹,妹妹却比姐姐大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还可以利用古诗文导人,使人耳目一新,引人人胜。例如讲地形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讲森林美化环境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讲丘陵时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这些诗犹如“味精”一样使地理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二、扣人心弦的“主旋律”
  
  “领异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当我们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时,有时候会出现沉闷气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歌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同时使沉闷的课堂焕发生机,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还是以《青藏地区》为例,在学习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时,我展示了一幅图片:《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照片,它蕴含着一个悲壮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索南达杰任县委副书记期间,十多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足迹遍布可可西里这座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与偷猎者作不懈的斗争。1994年元月,索南达杰率领4名工作人员在可可西里太阳湖附近抓获了20个偷猎者。因为偷猎者中有两个伤病员,索南达杰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派2个工作人员押送他们连夜赶往几百公里外的格尔木治疗,自己和另一个工作人员则押送18名偷猎者和缴获的车队,索南达杰自己留在最后一辆车上压阵。偷猎团伙觊觎执法者人少就乘机反扑,将第一辆上带路的工作人员击昏并抢夺了武器,把中间的车排成弧型,疯狂的盗猎者竟用猎杀藏羚羊的方法对准索南达杰来的方向——等他一靠近,打开车灯,照射着他,十几条枪同时开火——索南达杰倒在血泊里,身边是截获的两卡车2000余张藏羚羊皮。索南达杰临死都保持着半蹲举枪射击的姿势,等增援人员赶到时已经是五天後了,可可西里零下40度的严寒早已把他冻成了一尊青藏高原上不屈的冰雕。当我讲完的时候,学生满含眼泪的说:“老师,我也会向英雄一样保护藏羚羊、保护我们的环境”……一则故事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也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再如讲“气候”一节时,可讲《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
  
  三、回味无穷的“终曲”
  
  好的结束语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下面是我最常用的结课方法:
  1、巩固练习法:新课讲授结束后,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来完成,既可以使课堂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品质。
  2、悬念过渡法:设立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每堂课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堂课结束时,教师不妨借用旧体章回小说惯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手法,设一个“扣”,布一个“局”,给学生留一个悬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3、归纳总结法:该法是在授课完成后,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整堂课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既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完成,也可以已通过教师指导由学生来完成,还可以师生讨论共同来完成。归纳总结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人手,力求多形式、多维度,有创新、有深度,切忌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机械再现。
  总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三部曲,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在整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在寓教于乐中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和谐课堂 学生地位 课堂环境    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培
【摘 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激励性,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課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富有时代感,与时俱进,有效教学还要关注教学的反馈性,在反馈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景激励 教学民主    有效教学,就是说师生都应追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
摘 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慎重地培养和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既是学校德育系统工程的高层次内容,也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培养和造就大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
在今年暑期,我们又如约相聚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新一轮的学科培训,这次的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有效实施评课?”而展开。在未学习这本书之前,其实脑子里对评课的概念是挺模糊的,无非是学校组织全体语文组的教师先集中去听组内的每一位老师的课,然后在聚在一起评评议议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但多数老师都是碍于情面,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于是乎都是多栽花少栽刺。大多都是诸如教学程序有条理,普通话规范,能充分调动学生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并能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尤其重要。或许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触,都觉得要教给孩子某种作画技能并不难,但要辅导孩子搞创作就倍感头疼。可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们不允许我们的学生只会简单的模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让他们去想象,去描绘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也茫然过,无奈过,甚至有时也暗示孩子们“走捷径”——学着从别人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使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学会倾听”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倾听”就是“细心听取”的意思,即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课堂上有了倾听,师与生之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会出现绝大部分学生不敢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开口“说话”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以前从没有上过讲台而不敢上;有的是因为语文基础较差,对于老师指定的题目或话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不知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组织;有的是缺乏自信,怕自己说得不好,被老师、同学耻笑,即有个别学生敢上讲台“说话”,也不能很好地就老师给的话题展开来说。而当前是市场化经济时代,人际关系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