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共识、分歧与展望

来源 :国际经济法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中美两国重启双边投资条约(BIT)谈判。目前,双方已基本达成共识的主要条款包括序言、投资者的范围、最惠国待遇、公正与公平待遇、间接征收和拒绝授惠条款。双方的分歧集中在国民待遇、业绩要求、劳工与环保标准,以及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若干条款。其中,分歧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是国民待遇问题。作者针对这些分歧提出了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认为,双方通过谈判和妥协达成的BIT将对世界投资条约法制产生重要影响。 In October 2012,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umed negotiations on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 At present, the two sides have basically reached consensus on the main terms include the preamble, the scope of investors, 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 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indirect collection and refusal of term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focused on national treatm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a number of provisions i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between investors and host countries. Among them, the biggest and most difficult one is the national treatment. The authors propose constructive solutions to these differences and believe BITs reached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compromise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the world investment treaty.
其他文献
余嘉锡于其《目录学发微》中言:“目录之书,既重在学术之源流,后人遂利用之考辨学术。此其功用固发生于目录学之本身,而利被遂及于学者。”②诚如余先生所言,目录学因其“辨章学术
在粤北河源市和平县西南40多公里的丘陵深处,由一排排红白色相间的板房组成的场区,像一颗红心镶嵌在蜿蜒的山路上.场区内彩旗飘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光彩醒目,也为
期刊
在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带动了包括云服务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在内的众多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传统传媒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而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魏晋玄学研究,学术界公认是由汤用彤开创的。他率先提出以“有无之辨”来概括魏晋时期的主要思想论争,并由此出发,历史地考察各派思想的演变,从而揭示出玄学发展
随着人们对于地震认识度逐渐提高,通过研究之后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来提升桥梁的各方面性能,保证其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只有深入的了解了地震发生的特点
【摘要】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著作权的保护对象,但同时又规定其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因此,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否予以保护,以及保护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公有领域进行阐述,从哲学角度论述公有领域与著作权的关系,继而得出公有领域既是著作权的基础又是著作权的目的这一结论,最后通过经济分析提出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工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到公路桥梁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