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透析广泛应用于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医生需要利用血液透析装置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引入到透析器中,进行血液透析,排除血液中的代谢物,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同时也为患者的血液进行必须物质的补充,起到人工肾脏的作用。透析对患者十分重要,医护人员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因素


  1.心理因素。当患者的肾脏功能到了不可逆性的阶段,患者了解到自己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而且还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血液透析也只能代替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排除血液内的代谢物,却不能代替肝脏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功能,这些信息会让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感,并对自身的情况感到绝望。
  2.治疗因素。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动静脉进行反复的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血液透析患者经过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身体上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身体水肿、皮肤苍白干燥、头发脱落和性功能衰退等。这些症状会使血液透析患者的自尊受到严重的损伤,使患者的心理变得抑郁。
  3.经济因素。血液透析的费用较为昂贵,对于经常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是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治疗资金出现缺口,就会使患者的生命面临危险。

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对策


  患者要想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就要提高依从性。但是因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因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心理平衡被打破。随着昂贵的透析費用及并发症的出现,患者逐渐丧失信心。医护人员要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为其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疼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最终回归到社会中。
  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医护人员在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要用熟练的操作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服务,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医护人员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开导,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
  2.提高患者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将血液透析的原理、作用以及治疗病例分析给患者听,并通过合理的交流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让患者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治疗心态,增加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向患者说明血液透析注意事项,将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告知,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医护人员要让患者明白血液透析的重要性,让患者明白增加依从性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3.帮助患者正确理解透析费用。医护人员要将因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或因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而引发的并发症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及时向患者以及家属说明。对一些不了解医保政策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为其讲解,帮助患者节约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可为血液透析患者推送一些关于血液透析护理文章或视频,让患者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川区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提出,女性生育间隔应在产后2年以上。大多数女性在生产之后大部分时间在照顾婴儿,再加上女性产后出现的月经不规律等情况,导致女性产后性生活较少,从而忽视避孕措施。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女性产后一年内在非意愿下发生妊娠的概率高于欧美国家,且产后意外妊娠的人流率更是达到10%,其中大多数女性属于高危流产。  产后同房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地方,女性产后面临如何进行避孕的问题。为保
儿童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递着具有启迪性的儿童故事,让儿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形成对绘本内容道理的个性化见解,拓展儿童的思维,并让儿童在课堂互动中进行有效表达。在认识了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后,教师应基于儿童绘本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将以绘本为模本,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引用绘本创意,改造其中场景情节;搜集神话传说,设计匹配相应图画等方面出发,对基于儿童绘本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探究。  在当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新命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拓展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渠道,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从分析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入手,探索利用本土特色资源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新路径。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食育作为以日常饮食为主题的核心教育,取材于生活,践行于实践,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幼儿园食育课程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现场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主动建构“食”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与习惯,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
幼儿午睡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进行了一上午的活动后,身体会感到疲倦。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让幼儿在适当的休息后能以充沛的精力参与下午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因此,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要提高对幼儿午睡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本文将针对如何
什么是骨折  骨折指的是骨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完全或是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或是老年人,中青年人在不遭受意外的情况下发生骨折的概率不高。大多数患者都是单一部位骨折,在遭受外力的情况下会导致多发性骨折、骨折后如果治疗及时,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少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暴力、间接暴力以及积累性劳损。其中直接骨折指的就是外力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某个部位,导致该部位发生骨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幼儿园是幼儿学前阶段的启蒙地,对幼儿的教育与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家庭的教育同样重要,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要比在幼儿园多得多,家长更是其长期亲密接触的对象。现在,还有一些家长没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缺乏与幼儿园的配合,在教育幼儿的过
活动材料影响着幼儿探索与认知的兴趣。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的兴趣,还会影响幼儿的思维。本文将针对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进行探究。  吴月萍老师在《法国见闻“做中学”》专题报告中这样定义“做中学”活动:“做中学”的主要概念是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接触现实的方式参
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重要途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游戏的具体内容。幼儿教师在对户外自主游戏进行有效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游戏活动场所,并维持游戏秩序。  教师让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可以开发其智力,促使其身心全方位发展。自主游戏指的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行创造游戏。在幼儿进行游戏期间,教师能更好地分析幼儿的性格特点。相比于教师设计的游戏而言,户
胆结石根据结石存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胆管结石、胆囊腔结石、胆囊颈结石等多种类型。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胆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形成胆结石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患者体重超标、长期不规律的作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等多种方面。胆结石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反复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超声诊断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