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背景下的化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浪潮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实施新型的学习模式。在这些新型的学习模式中,深度学习是以达成三维目标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而被提倡。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缘由、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案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1-0005-02
  引 言
  深度学习是一个专业概念,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从以达成三维目标为目的的学习,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又关注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缘由
  1.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碎片化
  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转变为以网络媒体为主,网络时代超链接的广泛应用导致知识体系更加直观,这样就使得传统的书本知识体系解体和弱化。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和微课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传播得更加快捷,这些信息传播中包含了短信、视频,而且图文并茂,使传统的书本知识碎片化。
  2.学习方式变革的形式化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浪潮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实施新型的学习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往往表面化、肤浅化、流于形式。化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探究过程,只有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描述等浅层的识别,却没有推理、求证等源于问题解决的深层探究。
  3.课堂交流互动的浅层化
  在平时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常常以简单的一问一答方式呈现,往往是一些无须思考就能应答的机械性问题。在一次化学公开课的互动统计中,学生机械型、答案型的回答占84.5%,而创造性回答仅占11.8%,课堂互动目标指向不明、重视答案而忽视思维训练,导致课堂交流处于浅层,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就需要依据学习规律与教学理论,帮助学生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合理架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形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
  1.以提高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定位
  什么是思维能力呢?思维能力其实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不是简单的训练活动,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教育活动。深度学习关注的是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其包括利用模型或基本概念、原理在不同情境中转换的应用能力;在厘清各部分材料时要能够把各自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因果关系搞清楚,并通过运用分析能力,得出一些相关的规律,根据具体的标准或特定的目的对观点、方法、资料等作出判断的评价能力;将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整体,建立模型或新结构,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或创作一个新产品的创造能力[1]。
  例如,“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设计沉淀的生成、转化及溶解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利用化学原理可以改善环境。该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体现了应用、分析、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要求。
  2.以组织结构化学习任务开展教学内容重组
  教学过程最终将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一项好的学习任务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运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知识讲授为主,并没有把知识以网络和图式的形式进行架构,因此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在遇到实际问题或知识应用时,学生很难把这些零散而非结构化保存的知识进行迁移,而且不利于访问和提取,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僵化的、无效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形成结构化的问题和学习任务,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例如,“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见图1)。
  在深度学习中,知识的构建往往出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经过对内容的重组、问题情境的设置,以结构化的任务形式将各个知识点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这种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学习,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不断挖掘相关的信息和内容,这些信息和内容与重要事件产生关联,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3.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认知和经验的自我建构
  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把教育作为一个自我演变的过程有三个好处:第一,它可以内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第二,让学生把知识转变成能力;第三,让学生形成勇于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优良性格。”在深度学习中,能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最为重要,是促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关键。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教学中,将一个具有现实情境的问题“怎样使铜矿污水成为达标水?”演化为四个小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建构知识、积极参与、生成发展,让能力得到提高,學生亲历了知识的产生和使用,因而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好的迁移性。
  4.以过程化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
  元认知是一种新的认识论,强调学生反思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在这个思维活动过程中积极监控、评价、比较和修正自身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认识知识,还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能批判性地检查论据的逻辑性,还能将想法与结论联系起来并且进行新想法的评价。并且,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理解及学习过程。因此,评价是深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一种过程化的评价,绝不是简单的最终性评价。
  结 语
  总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真正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一高层次学习结果一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黄丽莉.从化学核心素养出发 创设高效高中化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9(18):22-23.
  作者简介:王学峰(1976.12—),男,江苏吴江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工程质量、工程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成分,不但能满足人们需求,还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工程管理、施工质量存在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运输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起来。对于公路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以后使用中影响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的路面平整度,更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涉及的要素类型相对较多,这种特点促进了勘察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勘察质量、促进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利用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上述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了一份力量.现在,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越来越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评价它们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本身具有来源广、造价低、制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工程应用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四组分混凝土属于脆
目的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