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来源 :名师在线·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能力提升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核心素养理念提出后,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18-02
  引  言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而数学核心素养既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指导。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课堂教學方法的创新,逐步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在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1]。
  一、生活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数学抽象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认识数学本质的一种重要思维体现。生活是形象的、真实的,也是有趣的,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2]。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促使其不断进步。
  例如,在教学“幂函数”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上课前可先将购物过程中蔬菜重量和支付钱数之间的关系,粉刷正方形墙面过程中边长与油漆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正方体水箱盛水量与边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骑车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数学常识写出函数表达式。当学生写出函数表达式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出表达式的共同点,并以此抽象出幂函数概念,讲解幂函数的性质。在结合生活实例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的心情十分放松,能在高效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数学抽象思维,为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就是问题,其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推理,并能够在推理中掌握某一知识点[3]。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便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自主说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分裂次数和个数的关系吗?”学生结合学习过的生物知识点,将几组数据表述出来。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继续提问道:“分裂了10次之后,细胞数量一共有多少呢?”学生自主思考并展开推理,还有学生将数对写在纸上进行推理。之后,教师引出指数函数,并通过上述例子带领学生一起推理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在问题教学情境中,学生喜欢思考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将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进行了强调。基于此,教师都反思了个人课堂教学过程,并且尝试了创新,希望营造出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氛围,提升其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其组织课堂活动,以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提升建模能力,进而使其更加高效地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某地通过植树改变环境的事例讲述出来,并以此设计问题:“2014年和2016年的种植树木的数量分别是2万和2.2万棵,每年增长的绝对数量的定值为a,问2020年能不能达到3万棵?”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且假设出模式后建立模型,当解答出模式后再重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当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这一模型后,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应用此模型快速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建立模型,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和建模能力都会随之升高。
  四、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欠缺。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对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并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此促进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翻书的动态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观察到书的边缘与桌面的位置关系。在学生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将各个点标有字母的长方体展示出来,并将侧面的对角线连接在一起,使之思考这条线段与对面平面的位置关系。这时,学生会立即展开想象,并将“平行”回答出来。教师随之鼓励他们进行证明并开展教学活动。在多媒体辅助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直观想象力也逐步提高。
  五、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在课堂练习、作业及考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经常出现各种错误。计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种,教师应注重计算教学活动。对比法是一种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手段。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讲授计算知识点时运用对比的形式,以此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内容后,高中数学教师将最值问题与不等式知识点联系到一起,促使学生学会利用不等式求解最值。当解答题目“已知2b+ab+a=30, 求解函数的最小值”时,有的学生先利用消元法用b表示a,然后再求解函数的最小值;有的学生则是利用基本不等式的知识点,先将“2b+ab+a=30”转化为“2b+a=30-ab”,然后利用“2b+a≥”计算函数的最小值。在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出题目后,教师再将两种方法分别呈现在黑板上,鼓励他们进行对比,并使其重点掌握自己熟悉的一种解题方法。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又重新分析和认识了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而且数学运算能力也随之提升了。
  六、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能力既是社会人才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数学本身就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一门学科,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探究式教学方法则是一种将课堂还给学生,突显其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方法[5]。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探究活动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以此提升其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时,教师可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概念讲解给学生听,然后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究抛掷硬币过程中正面及反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很多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会将小组各个成员投掷的次数、出现的正反面的次数及计算出来的比例按照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在整理数据过程中,很多学生发现“随着投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频率越来越相似”。随后,教师借助学生实践探究的结果引出频率和概率的概念,促使学生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探究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正确理解概率意义的同时,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
  结  语
  一言以蔽之,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引入课堂,以此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会表现得更加主动,其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李超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9(05):28-29.
  黄宗升.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87.
  蒋立娟.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4(08):4.
  徐德强.论高中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2):38-39.
  张银.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97-98.
  作者简介:黄龙木(1972.3-),男,福建漳平人, 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有效,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思维工具。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选择有效的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有质量、有深度的阅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的优势,以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阅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
【摘要】小学数学素养的提升,依赖于一定的习题训练。只有精选习题,注重挖掘内涵,才能达到减负增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具体策略包括:一、注重习题内涵挖掘,助力目标达成;二、注重训练策略设计,巩固解题技巧;三、注重联系生活应用,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训练;内涵价值;策略  小学数学属于技能型学科,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将教材中所学的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当前大多数教师意识到
葛媛,女,1977年2月出生,江苏南通人,现任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获江苏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南通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担任南通市区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副组长,曾任南通市市区初中数学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参加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命题,获评“南通市师德标兵”。  “让学”能够真正赋予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问”为互相,以“学”
摘 要:当前的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仍有部分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理性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更需要教师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并将新颖的教学方式融入实践中,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关键问题;实践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图画绘本对幼儿进行阅读训练,图画绘本有文字、有图案,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地进行阅读,让幼儿主动探索知识。但是在当前幼儿教育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幼儿教师不重视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导致很多幼儿缺乏阅读能力,这样不利于幼儿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幼儿教学中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幼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