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实套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i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梨袋口绑扎不严
  
  正确的方法是让果柄从果袋开口处的缺口通过,在把扎丝绑在横向折叠的袋口处的同时,要把附近的一片叶子也要夹在袋口处的“v”形夹下面,通过夹着带叶柄的叶片来固定果袋,这样套袋的效果较好。
  
  2 梨果面黑点黑斑较多
  
  套袋果的果面易出现黑色或灰黑色凸起或凹陷的小黑点或小黑斑,萼洼部位发病最重,黑点上常附着白色胶质。虽然黑点不危害果肉,但严重影响套袋果实的外观品质。
  
  2.1 形成原因
   (1)梨木虱危害。(2)黄粉虫危害。(3)药害:主要集中在果点处,有时可见水流样痕迹,呈条状分布,表皮脱落。(4)病害:黑星病引起。
  
  2.2 防治方法
  (1)选择透气性良好的优质果袋。在各类套袋梨果中,塑膜袋果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蜡质纸袋果,再次为单层纸袋果,双层纸袋果发病率最轻。
  (2)化学药剂防治。梨芽露白期,及时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梨末花期是黄粉虫、梨木虱卵孵化盛期,也是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大量散发期,可喷布800倍的大生M-45加吡虫啉溶液。套袋期正是梨木虱发生盛期,也是黄粉虫转枝期,建议喷布8000倍福星液或800倍大生M-45液加3000倍10%11比虫啉或加阿维菌素液。套袋后。每隔半月检查1次,发现人袋害虫,可摘袋后喷吡虫啉或阿维菌素溶液,再重新套上果袋。
  (3)对黑星病发生严重的果园,要认真夏剪,改善园内光照条件,降低园内温度。撑起近地面果枝和拖地果枝,降低果实周围的温度。同时可将下部果袋的气孔增大,即在果袋底部两角各剪一条长度约1厘米的斜口,严重者可在袋底中央剪一个三角形叉口,以改善袋内的通气状况,控制病情。
  
  3 疙瘩梨
  
  蝽象隔袋刺果或缺硼都会导致果面凸凹不平,形成所谓的“疙瘩梨”。对于缺硼引起的“疙瘩梨”,应增施有机肥,叶面喷施硼肥或CA2000果宝。对于蝽象引起的“疙瘩梨”,应在幼果期喷施阿维菌素或灭幼脲3号2000倍加4%农抗120600倍液防治。
  
  4 蜡害和日灼
  
  在高温干旱时节,由于日光照射强烈,涂蜡纸袋内外温差有5~10℃,袋内温度超过55℃,从而导致内袋蜡层溶化,幼果表面被灼伤而呈褐色。特别是与果袋接触的部位。最后变为黑膏药状,幼果干缩。套袋时,一定要使果袋鼓起。让果实空悬在袋子中间,可有效减轻蜡害和日灼的发生。套袋前后和除袋前后,若持续高温干旱,须浇1次透水。
  
  5 水锈和虎皮病
  
  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或温度高的梨园套袋。梨果容易发生水锈,并产生虎皮病(梨果在高温高湿的刺激下,果皮蜡质层和角质层受到破坏,皮层裸露木栓化呈浅褐色至深褐色)。要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纸袋,选择树体通风透光良好的部位的果实套袋,袋口要扎严,防止雨水从袋口流入袋内。
  
  6 果面变粗糙
  
  塑膜袋或黑色单层纸袋吸热量较,大,袋内温度相对较高,果实呼吸强度较大,故皮孔较大,造成果面粗糙。药水或雨水流入袋内产生水锈,袋壁紧贴果面发生日灼或受到病虫侵害而形成虎皮病也可使果面变粗糙。选袋时不选塑膜袋或黑色单层纸袋,改用双层纸袋或浅黄色纸袋;确保幼果处于袋体中上部,不与袋壁接触;袋口尽量扎紧,以免药水、雨水流人袋内;加强全园病虫防治。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份,济源市跟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连续降雪,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极端最低气温达到-12.6度,积雪深度达17厘米。冻土厚达7厘米。核桃树受低温影响。冻害严重。为了减少冻害对核桃生产带来的损失,在核桃栽培管理中制定并实施冻害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1 冻害症状    核桃树遭受低温冻害后,主要体现在树干纵向产生裂纹,枝梢失水抽干死亡。花、叶、芽干枯脱落几个方面。冻害较轻时,秋梢部分
黄丘山区位于苏鲁交界处,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包括2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该区具有悠久的柿树栽培历史和种植经验。柿树已成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在长期的柿树栽培过程中,群众总结出了一套瘠薄山区柿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平均667平方米产520千克,高产园片667平方米产1250千克,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建园    1.1 选址  柿树适于青石山地栽植,黄丘山区都
近几年来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桃、杏、葡萄、樱桃、李、草莓等多种果品的生产,促进了果树栽培技术的进步,为果树高产高效栽培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冬暖式塑料大棚杏的成熟期,正逢鲜果淡季。市场空缺,加之鲁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物候期。因此有较高的优势。实行冬暖塑料大棚促成栽培,虽然当年投资大。但其设备较简单。管理较简便。一次投资,可多年收益。并且市场销路广,因此。效益相当可观。 
五莲县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栽培板栗已有50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板栗面积1.2万公顷,年产板栗3580吨,产量居山东省第1位。从1988年起,在北京、山东等地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帮助指导下,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研究、总结、推广了合理密植,改劣换优、科学肥水,合理修剪、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7年累计增加效益11009.33万元,连续6年每年有
为使板栗实现产业化,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提高,板栗栽植已向密植方向发展,实施品种化栽培,整形以矮冠密植为主,株行距一般采取2米×3米的栽植模式,667平方米栽植111株,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选择适宜品种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控冠技术相配套,从而延长密植园结果的经济寿命,实现密植早丰的预期效果。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密植板栗园的控冠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根据多年实践,要想使树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