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天佑(1914~1970),广西临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师师长、红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团团长、第四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副旅长、代旅长。1939年赴苏联学习军事。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军长,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小老虎连长
天佑在七八岁时,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辍学在家干农活。生活的窘境,使天佑从小就产生了离家出走闯点名堂的念头。
1929年9月,李天佑在李扑等共产党人教育培养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1日,李天佑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任教导营机枪连的排长,时年15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以后,李天佑担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连长,既担负保卫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的重任,又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在红七军攻打榕江的战役中,16岁的李天佑带特务连12名战士组织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不顾一切地冲过敌人的火网。李天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当时指挥官用望远镜看见,不禁呼道:“好!小连长好!像只小老虎!”榕江之役获得全胜,不仅解决了红七军的供给问题,而且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从此李天佑有了“小老虎连长”的赞誉。身经百战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李天佑带领特务连,跟随张云逸、邓小平转战桂、黔、粤、湘、赣5省边境,李天佑负责保卫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安全。1931年7月在江两于都桥头镇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七军编入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战斗。
1932年2月,红七军参加攻打赣州的战役,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赣州之役异常艰难。李天佑率领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带头冲在前面,他的右手和背部连中三弹,身受重伤。战士拼死将其救出,送往后方医院治疗,3个月后,李天佑伤愈归队,担任红七军第五十八团副团长。1932年夏,彭德怀选拔他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
1933年5月,红三军团整编,李天佑被任命为第五师十三团团长。7月,红三军团东征福建,李天佑率领十三团将号称“铁军”的国民党十九路军第62师366团全部消灭,受到彭德怀的表扬,十三团也获得了“英雄模范团”的称号。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红五师师长,时年仅20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李天佑的红五师作为红三军团前卫,突破敌军的三道封锁线,为军团主力打开了通道。1934年11月27日,红三军团发来命令,要求李天佑的红五师十四、十五两个团赶赴灌阳新圩,阻击桂军,保证整个野战军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纵队抢渡湘江。面对国民党李宗仁、白崇禧的两个师,李天佑沉着机智,指挥若定,苦战三天三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天佑也在红三军团名声大振。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扎西整编,李天佑被调到军团部任作战科科长,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李天佑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成为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得力助手,在与胡宗南部对阵时,消灭了胡宗南的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
奋勇当先杀日寇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师在三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李天佑任团长。平型关战役中,三四三旅是主要伏击力量:杨得志和邓华的六八五团,堵住前面的日军,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和杨勇的六八六团正面向敌人冲杀: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指挥该旅六八七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的后卫部队,切断其退路。李天佑的六八六团是主攻团,负责攻击发起后,当两侧的部队截头断尾时,迅速拦腰打下去,分割消灭敌人。1937年9月25日拂晓,李天佑率领八路军六八六团来到了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平型关战役打响了,李天佑和六八六团指战员奋勇杀敌。战斗中,他发现日军占领老爷庙制高点,对我军进攻造成威胁,立即派主力抢夺老爷庙,一营占领高地左侧,三营带部队冲过公路,朝对面的老爷庙山头冲。经过30分钟的拼杀,终于拿下了老爷庙这个制高点,为迅速取得战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1937年10月,为配合国民党的太原会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九师各一部在山西省昔阳以西广阳地区伏击日军,其中一一五师的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是主力。在这场战斗中,以第六八六团占领广阳镇以南瑶村、前小寨以北高地,担任主攻;六八五团第三营由狼窝沟北山出击,协同六八六团歼灭进入伏击区的日军。李天佑指挥六八六团在山西广阳取得了“广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获得战功,荣升为三四三旅副旅长。1938年3月,为三四三代旅长,率部开进吕梁山地区,参与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因伤病缠身,李天佑不得不离开抗日战场到延安治疗,同年底,又被指派到苏联学习。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时,亲身经历了苏德之战,为李天佑在解放战争中指挥大兵团作战打下了基础。
铁拳虎戚灭蒋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1945年9月,李天佑奉命到达沈阳,协助吕正操完成了在鞍山、营口等地区的设防。1946年1月,被任命为北满军区参谋长,后又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率领松江军区部队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痛歼国民党军队。
1947年5月,李天佑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这时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林彪在东北发动夏季攻势,李天佑率领第一纵队占领公主岭并参加了第一次四平之战,奉命指挥两个纵队加一个师和配属炮兵攻打四平,虽然歼灭了大量敌人,攻占了大部分城区,但最后因敌人派来了援兵,被迫退出战役。四平攻坚受挫,李天佑主动承担责任,认真总结教训,迅速提高了攻坚作战的能力,随后进行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1948年3月,四平战役再次打响,李天佑指挥攻打四平。这时的四平守城司令是国民党第八十八师师长彭锷,与前几次相比,四平城内只有国民党车八十八师和一些后勤部队了。彭锷为了保住四平,对四平的防御工事基础进行了加修、改造,构筑完善的筑垒防御。有了前几次的教训,李天佑广泛吸取官兵的意见,制定完备的攻城战术,采取了多点突击,第一纵队从西北和正北两个方向突击,为主攻方向,第三、七纵队从西南、东南、东北三
小老虎连长
天佑在七八岁时,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辍学在家干农活。生活的窘境,使天佑从小就产生了离家出走闯点名堂的念头。
1929年9月,李天佑在李扑等共产党人教育培养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1日,李天佑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任教导营机枪连的排长,时年15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以后,李天佑担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连长,既担负保卫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的重任,又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在红七军攻打榕江的战役中,16岁的李天佑带特务连12名战士组织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不顾一切地冲过敌人的火网。李天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当时指挥官用望远镜看见,不禁呼道:“好!小连长好!像只小老虎!”榕江之役获得全胜,不仅解决了红七军的供给问题,而且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从此李天佑有了“小老虎连长”的赞誉。身经百战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李天佑带领特务连,跟随张云逸、邓小平转战桂、黔、粤、湘、赣5省边境,李天佑负责保卫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安全。1931年7月在江两于都桥头镇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七军编入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战斗。
1932年2月,红七军参加攻打赣州的战役,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赣州之役异常艰难。李天佑率领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带头冲在前面,他的右手和背部连中三弹,身受重伤。战士拼死将其救出,送往后方医院治疗,3个月后,李天佑伤愈归队,担任红七军第五十八团副团长。1932年夏,彭德怀选拔他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
1933年5月,红三军团整编,李天佑被任命为第五师十三团团长。7月,红三军团东征福建,李天佑率领十三团将号称“铁军”的国民党十九路军第62师366团全部消灭,受到彭德怀的表扬,十三团也获得了“英雄模范团”的称号。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红五师师长,时年仅20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李天佑的红五师作为红三军团前卫,突破敌军的三道封锁线,为军团主力打开了通道。1934年11月27日,红三军团发来命令,要求李天佑的红五师十四、十五两个团赶赴灌阳新圩,阻击桂军,保证整个野战军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纵队抢渡湘江。面对国民党李宗仁、白崇禧的两个师,李天佑沉着机智,指挥若定,苦战三天三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天佑也在红三军团名声大振。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扎西整编,李天佑被调到军团部任作战科科长,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李天佑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成为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得力助手,在与胡宗南部对阵时,消灭了胡宗南的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
奋勇当先杀日寇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师在三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李天佑任团长。平型关战役中,三四三旅是主要伏击力量:杨得志和邓华的六八五团,堵住前面的日军,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和杨勇的六八六团正面向敌人冲杀: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指挥该旅六八七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的后卫部队,切断其退路。李天佑的六八六团是主攻团,负责攻击发起后,当两侧的部队截头断尾时,迅速拦腰打下去,分割消灭敌人。1937年9月25日拂晓,李天佑率领八路军六八六团来到了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平型关战役打响了,李天佑和六八六团指战员奋勇杀敌。战斗中,他发现日军占领老爷庙制高点,对我军进攻造成威胁,立即派主力抢夺老爷庙,一营占领高地左侧,三营带部队冲过公路,朝对面的老爷庙山头冲。经过30分钟的拼杀,终于拿下了老爷庙这个制高点,为迅速取得战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1937年10月,为配合国民党的太原会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九师各一部在山西省昔阳以西广阳地区伏击日军,其中一一五师的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是主力。在这场战斗中,以第六八六团占领广阳镇以南瑶村、前小寨以北高地,担任主攻;六八五团第三营由狼窝沟北山出击,协同六八六团歼灭进入伏击区的日军。李天佑指挥六八六团在山西广阳取得了“广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获得战功,荣升为三四三旅副旅长。1938年3月,为三四三代旅长,率部开进吕梁山地区,参与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因伤病缠身,李天佑不得不离开抗日战场到延安治疗,同年底,又被指派到苏联学习。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时,亲身经历了苏德之战,为李天佑在解放战争中指挥大兵团作战打下了基础。
铁拳虎戚灭蒋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1945年9月,李天佑奉命到达沈阳,协助吕正操完成了在鞍山、营口等地区的设防。1946年1月,被任命为北满军区参谋长,后又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率领松江军区部队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痛歼国民党军队。
1947年5月,李天佑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这时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林彪在东北发动夏季攻势,李天佑率领第一纵队占领公主岭并参加了第一次四平之战,奉命指挥两个纵队加一个师和配属炮兵攻打四平,虽然歼灭了大量敌人,攻占了大部分城区,但最后因敌人派来了援兵,被迫退出战役。四平攻坚受挫,李天佑主动承担责任,认真总结教训,迅速提高了攻坚作战的能力,随后进行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1948年3月,四平战役再次打响,李天佑指挥攻打四平。这时的四平守城司令是国民党第八十八师师长彭锷,与前几次相比,四平城内只有国民党车八十八师和一些后勤部队了。彭锷为了保住四平,对四平的防御工事基础进行了加修、改造,构筑完善的筑垒防御。有了前几次的教训,李天佑广泛吸取官兵的意见,制定完备的攻城战术,采取了多点突击,第一纵队从西北和正北两个方向突击,为主攻方向,第三、七纵队从西南、东南、东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