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活跃,经贸新闻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给人第一印象的经贸新闻的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尝试性地对汉语经贸新闻标题的英译技巧作了一个探讨,分析列举了诸如增词解惑,减词去赘,巧用缩写词和用单个词代替词组等12点翻译技巧。
关键词:经贸新闻;标题;英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一、引言
经贸新闻包含大量的信息和商机,而经贸新闻的标题起着摄人眼球的作用,同时又因为中英语言文化的特点,中英文经贸新闻标题的表达又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向说英语的读者介绍我国的经贸产品、服务、政策和其它经贸活动时,标题翻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文章比较多,而专门讨论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的文章寥寥无几,基于此现实,本文尝试性地对汉语经贸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作了一个探讨,供经贸新闻翻译工作者及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参考和借鉴。
二、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技巧之探讨
从大量的阅读中可以看出,汉语新闻标题表述较全面,倾向于“全面化”,英文标题倾向于“重点化”,即着力用精炼的文字概括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某一点或方面来吸引读者。这是因为汉语是表意文字,单个的字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且在空间上并不比单个的英文词更占篇幅,而英文的单词多是多音节的,每个词长短不一,且占标题字数,再加上其复杂的语法结构,使得“重点化”成了通行的做法。例如,中文新闻标题“中国规划推动红色旅游——提出到2010年创收一千亿”翻成英文标题就是“China Boosts Red Tourism”,译文抓住重点内容,非常精炼。下面,本文就在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特点和中英经贸新闻标题特点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列举在翻译过程中实用有效的诸如减词翻译和换用辞格体现原文等12点翻译方法。
(一)直接转换
要翻译的中文标题如果本身简短明晰和在形式上与英文标题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翻译,如标题“莆田工艺品产业欣欣向荣”可以直接译成“Putian's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flourishes”,“首家外资银行在广西开业”可以直接转换成“First foreign-funded bank opens in Guangxi”。可以看出,译文同样简短明晰,没有添枝加叶和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在动词的选择上也简单、直接、有效。
(二)增词解惑
对地名等老外不太熟悉的名词要尽量表述完整,如实在太长,可在正文中尽早出现,如将“上饶建工业园促经济发展”译成“Shangrao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constructs industrial park to boost economic development”,说明“上饶”是江西省的一个市,以此解除外国人对中国的小行政区可能印象不深而产生的迷惑。再比如将“新疆发生暴乱旅游经济受创”译成“Riot hits China's Xinjiang region capital,tourism severely stricken”,说明了暴乱是发生在新疆的首府,同时在正文中还要进一步作如下解释:Urumchi, capital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三)减词去赘
英汉新闻标题都偏爱简洁的特点,但相对来说,汉语表述较“全面”,英语较“重点”,着重提炼汉语的精华部分,突出主要信息。程镇球曾说:汉语里有一些较抽象的名词,如‘问题’、‘状态’、‘情况’、‘工作’等,有时没有实质的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不译。因此,在翻译中,可以省略不影响句意的系词,冠词,连词,范畴词等,删除多余的修饰语和注释性词语。如将“上半年中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了33.5%”译成“China urban fixed-asset investment up 33.5% in H1”(“额”字省却没译),将“中国加强各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译成“China to enhance supervision on safety production”(省却“工作”不译),将“中国简化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译成“China simplifies rules on forex use to boost outbound investment”( 省译了“境内机构”和“管理”)。如果要将这些范畴词强行译出,则既显得冗长累赘,又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四)套用中外熟句翻译
中外熟语非常多,翻译时我们可以套用意思最切近的熟语,如将“中澳自贸协定不劳无获”译成“No pains, no gains for Sino-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和将“俄罗斯改革-换汤不换药”译成“Russian Reform Old Wine in New Bottle”。这些套用了熟语的译文更加平白通俗,简洁易懂,形象生动。
(五)换用辞格体现原文
原文的辞格不一定能找到确切的译文辞格,因此可以借用不同的辞格,如将“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译成“While in Zhengzhou, do as the Zhengzhounese do.——Go shopping in the Asian Supermarket”,原文用设问,译文套用了格言 “While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再比如将标题“重庆雅马哈骑乐无穷”译成“Riding hours fly fast on Chongqing Yamaha”,原文仿成语“其乐无穷”,译文仿“Pleasant hours fly fast”,表现力毫不逊色。
(六)尽量用小词
用小词、短词能节省标题空间,且看上去一目了然,不费眼神,如将标题“美国要加大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译成“US Looks to Expand Development Aid to Africa”,译文将“援助”译成短小精悍的词“aid”,而不是长词“assistance”;再比如将“第二季度外贸总量猛增”译成“Foreign trade in Q2 soars”,其中“猛增”被译成了“soar”而不是“skyrocket”,明显节省了标题空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七)巧用缩写词(缩略词和节缩词)
通行的缩写词可以在标题翻译中广泛地应用,这不但能节省标题空间,而且使标题简洁明朗,如将“联合国安理会可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和“盘点中欧峰会:中欧高科技贸易合作意外搁置”分别译成“UNSC likely to impose economic sanctions on Iran”和“Sino-EU hi-tech trade cooperation shelved”,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和“高科技”都采用全称,则显得啰嗦累赘。
(八)用虚词代实词
虚词短小精悍、意义明确,在标题中代替动词等实词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将“11月份美国视频游戏收入增长10%达到29.1亿美元” 和“中越边贸发展前景看好”分别译成“US video game sales up 10 percent in February to $2.91 billion”和“Sino-Viet border trade with bright future”,原文中的实词分别被副词和介词取代,有效地节省了篇幅且含义明确。
(九)调整带修饰语的名词短语结构
汉语名词短语是左分支结构,英语是右分支结构,因此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要考虑此因素,如将“举世瞩目的中国农业”翻成“Chinese Agriculture 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和将“农民可放心的几件事”翻成“The things that farmers needn’t worry about”。在句子当中,修饰语结构也要调整。一般来说,语义相关的词语位置要靠得近些,如将“广东民企出口突破百亿美元”译成“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s’ exports exceeding US$10 bill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就不如译成“Exports by Guangdong’s private enterprises exceed US$10 billion”好,因为“广东”和“民企” 语义更相关,合在一处结构更紧凑。再比如将“上半年广东轮胎出口增长平稳”译成“The export of Guangdong’s tires increases steadil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就远不如译成“Guangdong’s tire exports grow stably in H1”更简洁明晰而又重点突出。
(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中英文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有很多区别,翻译过程中要小心,如中文标题中的连词“和”在英译中要用逗号代替,双引号要用单引号代替,书名号应用下划线或题目中实词首字母大写且以斜体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中国和美国是一枚硬币完美无缺的正反面(China, US ‘like 2 sides of one coin'),阿吧丹炼油厂被“毁”(Abadan oil refinery ‘destroyed’),经济学家读《毛泽东选集》(Economists seek tips from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不同文化里标点符号的使用年代久远,也已成习惯,故需强记。
(十一)用单个词代替词组
用单个词代替词组能够节省篇幅和突出主要信息,如将“中国汽车出口结构发生变化”翻译成“Mix of China’s auto exports changes”就非常通俗简洁,但如果将“changes”换成“undergoes a remarkable change”则使标题臃肿。再比如将“我国民企成美国股市新宠”翻译成“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favored by US stock market”就比译成“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become new favorites of US stock market”更省眼神和篇幅。
(十二)严格区分政治性词汇
在翻译有政治争议的词汇时也要谨慎,否则会站错立场,如将“204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加广交会”和“外资将撤出大陆”分别译成“204 countries and regions confirm participation of Canton Fair”和“Foreign capital to withdraw from Chinese mainland”是正确的,但如果将第一例中的“地区”一词略去不译,则就意味着港、澳、台这样的地区也是国家了;同样,第二例中的“大陆”一词也要翻译准确,可翻成“China’s mainland”,“Chinese mainland” 或“the mainland”,千万不能翻译成“mainland China”, 否则就有两个中国之嫌了。
三、结语
总之,在充分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平时勤学多看的基础上,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才能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尝试着分析列举出了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的12点基本技巧,希望阅读本文的读者能从中受益且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伍素芬.英汉左、右分支结构研究[J].科教文汇,2008,(12):49-53.
[2]王大伟.“中新经贸合作网站”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探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33-136.
关键词:经贸新闻;标题;英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一、引言
经贸新闻包含大量的信息和商机,而经贸新闻的标题起着摄人眼球的作用,同时又因为中英语言文化的特点,中英文经贸新闻标题的表达又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向说英语的读者介绍我国的经贸产品、服务、政策和其它经贸活动时,标题翻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文章比较多,而专门讨论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的文章寥寥无几,基于此现实,本文尝试性地对汉语经贸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作了一个探讨,供经贸新闻翻译工作者及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参考和借鉴。
二、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技巧之探讨
从大量的阅读中可以看出,汉语新闻标题表述较全面,倾向于“全面化”,英文标题倾向于“重点化”,即着力用精炼的文字概括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某一点或方面来吸引读者。这是因为汉语是表意文字,单个的字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且在空间上并不比单个的英文词更占篇幅,而英文的单词多是多音节的,每个词长短不一,且占标题字数,再加上其复杂的语法结构,使得“重点化”成了通行的做法。例如,中文新闻标题“中国规划推动红色旅游——提出到2010年创收一千亿”翻成英文标题就是“China Boosts Red Tourism”,译文抓住重点内容,非常精炼。下面,本文就在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特点和中英经贸新闻标题特点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列举在翻译过程中实用有效的诸如减词翻译和换用辞格体现原文等12点翻译方法。
(一)直接转换
要翻译的中文标题如果本身简短明晰和在形式上与英文标题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翻译,如标题“莆田工艺品产业欣欣向荣”可以直接译成“Putian's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flourishes”,“首家外资银行在广西开业”可以直接转换成“First foreign-funded bank opens in Guangxi”。可以看出,译文同样简短明晰,没有添枝加叶和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在动词的选择上也简单、直接、有效。
(二)增词解惑
对地名等老外不太熟悉的名词要尽量表述完整,如实在太长,可在正文中尽早出现,如将“上饶建工业园促经济发展”译成“Shangrao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constructs industrial park to boost economic development”,说明“上饶”是江西省的一个市,以此解除外国人对中国的小行政区可能印象不深而产生的迷惑。再比如将“新疆发生暴乱旅游经济受创”译成“Riot hits China's Xinjiang region capital,tourism severely stricken”,说明了暴乱是发生在新疆的首府,同时在正文中还要进一步作如下解释:Urumchi, capital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三)减词去赘
英汉新闻标题都偏爱简洁的特点,但相对来说,汉语表述较“全面”,英语较“重点”,着重提炼汉语的精华部分,突出主要信息。程镇球曾说:汉语里有一些较抽象的名词,如‘问题’、‘状态’、‘情况’、‘工作’等,有时没有实质的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不译。因此,在翻译中,可以省略不影响句意的系词,冠词,连词,范畴词等,删除多余的修饰语和注释性词语。如将“上半年中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了33.5%”译成“China urban fixed-asset investment up 33.5% in H1”(“额”字省却没译),将“中国加强各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译成“China to enhance supervision on safety production”(省却“工作”不译),将“中国简化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译成“China simplifies rules on forex use to boost outbound investment”( 省译了“境内机构”和“管理”)。如果要将这些范畴词强行译出,则既显得冗长累赘,又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四)套用中外熟句翻译
中外熟语非常多,翻译时我们可以套用意思最切近的熟语,如将“中澳自贸协定不劳无获”译成“No pains, no gains for Sino-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和将“俄罗斯改革-换汤不换药”译成“Russian Reform Old Wine in New Bottle”。这些套用了熟语的译文更加平白通俗,简洁易懂,形象生动。
(五)换用辞格体现原文
原文的辞格不一定能找到确切的译文辞格,因此可以借用不同的辞格,如将“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译成“While in Zhengzhou, do as the Zhengzhounese do.——Go shopping in the Asian Supermarket”,原文用设问,译文套用了格言 “While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再比如将标题“重庆雅马哈骑乐无穷”译成“Riding hours fly fast on Chongqing Yamaha”,原文仿成语“其乐无穷”,译文仿“Pleasant hours fly fast”,表现力毫不逊色。
(六)尽量用小词
用小词、短词能节省标题空间,且看上去一目了然,不费眼神,如将标题“美国要加大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译成“US Looks to Expand Development Aid to Africa”,译文将“援助”译成短小精悍的词“aid”,而不是长词“assistance”;再比如将“第二季度外贸总量猛增”译成“Foreign trade in Q2 soars”,其中“猛增”被译成了“soar”而不是“skyrocket”,明显节省了标题空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七)巧用缩写词(缩略词和节缩词)
通行的缩写词可以在标题翻译中广泛地应用,这不但能节省标题空间,而且使标题简洁明朗,如将“联合国安理会可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和“盘点中欧峰会:中欧高科技贸易合作意外搁置”分别译成“UNSC likely to impose economic sanctions on Iran”和“Sino-EU hi-tech trade cooperation shelved”,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和“高科技”都采用全称,则显得啰嗦累赘。
(八)用虚词代实词
虚词短小精悍、意义明确,在标题中代替动词等实词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将“11月份美国视频游戏收入增长10%达到29.1亿美元” 和“中越边贸发展前景看好”分别译成“US video game sales up 10 percent in February to $2.91 billion”和“Sino-Viet border trade with bright future”,原文中的实词分别被副词和介词取代,有效地节省了篇幅且含义明确。
(九)调整带修饰语的名词短语结构
汉语名词短语是左分支结构,英语是右分支结构,因此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要考虑此因素,如将“举世瞩目的中国农业”翻成“Chinese Agriculture 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和将“农民可放心的几件事”翻成“The things that farmers needn’t worry about”。在句子当中,修饰语结构也要调整。一般来说,语义相关的词语位置要靠得近些,如将“广东民企出口突破百亿美元”译成“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s’ exports exceeding US$10 bill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就不如译成“Exports by Guangdong’s private enterprises exceed US$10 billion”好,因为“广东”和“民企” 语义更相关,合在一处结构更紧凑。再比如将“上半年广东轮胎出口增长平稳”译成“The export of Guangdong’s tires increases steadil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就远不如译成“Guangdong’s tire exports grow stably in H1”更简洁明晰而又重点突出。
(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中英文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有很多区别,翻译过程中要小心,如中文标题中的连词“和”在英译中要用逗号代替,双引号要用单引号代替,书名号应用下划线或题目中实词首字母大写且以斜体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中国和美国是一枚硬币完美无缺的正反面(China, US ‘like 2 sides of one coin'),阿吧丹炼油厂被“毁”(Abadan oil refinery ‘destroyed’),经济学家读《毛泽东选集》(Economists seek tips from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不同文化里标点符号的使用年代久远,也已成习惯,故需强记。
(十一)用单个词代替词组
用单个词代替词组能够节省篇幅和突出主要信息,如将“中国汽车出口结构发生变化”翻译成“Mix of China’s auto exports changes”就非常通俗简洁,但如果将“changes”换成“undergoes a remarkable change”则使标题臃肿。再比如将“我国民企成美国股市新宠”翻译成“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favored by US stock market”就比译成“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become new favorites of US stock market”更省眼神和篇幅。
(十二)严格区分政治性词汇
在翻译有政治争议的词汇时也要谨慎,否则会站错立场,如将“204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加广交会”和“外资将撤出大陆”分别译成“204 countries and regions confirm participation of Canton Fair”和“Foreign capital to withdraw from Chinese mainland”是正确的,但如果将第一例中的“地区”一词略去不译,则就意味着港、澳、台这样的地区也是国家了;同样,第二例中的“大陆”一词也要翻译准确,可翻成“China’s mainland”,“Chinese mainland” 或“the mainland”,千万不能翻译成“mainland China”, 否则就有两个中国之嫌了。
三、结语
总之,在充分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平时勤学多看的基础上,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才能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尝试着分析列举出了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的12点基本技巧,希望阅读本文的读者能从中受益且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伍素芬.英汉左、右分支结构研究[J].科教文汇,2008,(12):49-53.
[2]王大伟.“中新经贸合作网站”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探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