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左鼻底共同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双囊肿一例(附视频)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4岁,因"上颌前牙区疼痛,伴反复流脓3年,加重1周"入院。自行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症状体征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口腔检查见上颌前牙区牙龈肿胀,挤压可有少许淡黄色液体流出,硬腭正中前部隆起,触之较软。鼻腔检查见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右侧偏曲,左侧鼻底部隆起。

诊断方法

鼻内镜检查见鼻腔黏膜充血,左侧鼻底明显隆起,鼻中隔右侧偏曲。CBCT示:12-25根尖下方见两个类圆形低密度影,大者约23.3 cm×21.5 cm,居于正中前部,边缘光滑;小者居于左侧上颌骨,约16.9 cm×15.7 cm,底部有根尖伸入,两个囊肿相邻,中间薄骨片间隔,牙齿无松动。鼻中隔右侧偏曲。诊断:1.鼻腭囊肿;2.上颌骨根尖囊肿(左)。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左侧鼻底共同开窗+鼻中隔矫正术。术中电凝左侧鼻底隆起处黏膜,动力系统电钻自隆起处磨除鼻底骨质,开放两个囊肿,然后磨除两囊肿间骨隔,扩大共用开窗口,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膨胀海绵填塞压迫。

临床转归

术后经抗炎、止血及对症治疗,48 h抽出鼻腔膨胀海绵,检查见左侧鼻底开窗口开放良好,边缘假膜,腔内略水肿。给予鼻腔冲洗及鼻喷药物,口服抗生素及促排药物等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见鼻底开窗口出黏膜上皮化良好,患者鼻部症状消失。

适合阅读人群

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测量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过程中患者周围剂量当量率及住院期间胸前体表的累积剂量,探讨加强131I治疗过程中辐射防护问题。方法在某开展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的医院,选取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78名,用γ辐射巡测仪测量患者服用131I药物后10 min、1、2、5 d共5个时间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距离分别为体表5、0.5和1 m处;测量方向为患者前后左右4个方向。用光激发光剂量计测量患
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作用已被逐渐深入研究,在肿瘤中显示出越来越高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对表观遗传学在RNA修饰方面的深入研究,诸多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6A相关修饰蛋白具有成为肺癌临床诊治靶标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