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年前的高科技金属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g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到1993年间,淘金者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部寻找金矿,金矿迟迟没有找到,却在一条小河附近淘出了一些金属螺旋!最大的有3厘米长,而最小的只有3微米!肉眼几乎看不见。这些螺旋细看之下并不是金质的。他们拿回去检测,发现较大的螺旋的成分是铜,而较小的则含有钨或者钼的成分!
  这些金属螺旋怎么出现在这里?而且有的异常微小,作何用的?他们感觉这些螺旋来历非凡,就把它们送给了考古学家。
  之后,考古学界很多人纷纷来到这里,考古学者们对金子不感兴趣,他们是为了淘这些螺旋来的。至今为止,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三条小河和两条小溪,总共淘出了数千个这种大小各异的螺旋。
  考古学家发现,这些螺旋着实非同寻常,因为经很多检测部门的检测,这些金属螺旋竟然是2万年到31.8万年前制造的!也就是说,这些金属螺旋至少出现在2万年前!
  要知道2万年前的人只会用石头。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青铜,青铜的出现最早是距今大约6000到4000年前。而钨和钼都是比较稀有的金属,到了近代才被人们冶炼出来。钨的密度很大,比黄金还重一点,熔点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因此才被爱迪生看中,选为白炽灯的灯丝。钨和钼现在一般用于合金中,改善钢的性能,添加了钨的钢材会变得非常坚硬,而添加了钼的钢材则非常耐腐蚀。在那连铜都没有的古代,更高熔点、更难以冶炼的钨和钼又是哪里来的呢?
  细看金属螺旋是那么标准,螺旋的螺距是那么一致。更不可思议的是,钨螺旋和钼螺旋有的只有3微米大,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1/10,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小东西,古人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而制造出的这些微米小螺旋,又能作何用途?是用来生产异常精密的微米范围的仪器吗?
  这些都是难以解开的谜团,类似的透着高科技的古老人造物品经常出来烦恼考古学家,可是用现有的人类历史无法解释它们,于是,研究它们的考古学家不得不提出“史前文明”的说法。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很可能在我们这一阶段人类文明发达之前,已经有先进的史前文明存在,而且发掘出的物品古老程度还不同,好像史前文明也是在周期性重复。这些金属螺旋应该是史前文明时期制造出来的,至于作何用途,我们现在的人还猜不透。如果真是这样,那史前文明又是谁创造的呢?
其他文献
文学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发挥译者主体性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视域,以爱丽丝·门罗《男孩和女
碳化硅预制块是将碳化硅颗粒材料和其它材料按一定配比混合、设计成型、锻烧而制成的一种具有孔隙结构的多孔陶瓷,是压力铸造法和无压浸渗法制备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关键工艺
目的 探讨重型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标准,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患者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者.将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胎盘粘连型组和重型胎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方式,同时还具有生态美学效应。近年来,生物强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特别是含氮废水处理领域,而人为改造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能够对调控人工湿地废水净化功能起到有利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具有高效脱氮效果的亚硝化菌及硝化菌,
多溴联苯醚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溴系阻燃剂,作为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降解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溴联苯醚的毒理学效应、环境行为及分布、迁移转化等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择十溴联苯醚这种最具代表性且难好氧的多溴联苯醚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微生物降解展开研究。在本研究微生物降解中,以十溴联苯醚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为基础,从环境中筛选多溴联苯醚好氧降解菌并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对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纳米铜粉添加剂润滑油可以大幅度提高高速运转部件的耐磨性能。但纳米铜粉极易发生团聚,使得纳米材料的应用受到极大
ZnO是一种具有纤锌矿晶体结构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由于ZnO薄膜在压电、光电、热电、铁电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声表面波器件、体声波器件、气敏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