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报道电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三维磁导航标测系统、PFA系统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2例,年龄(65.6±18.1)岁,左房(39.0±2.3)mm,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其反复发作.在消融前后进行左房及肺静脉三维电解剖标测、左房-肺静脉双向传导测定、留取1个呼吸周期的X线图以测定膈肌运动幅度,术中记录患者疼痛评分等,术后1~3天完善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 RI/DWI)以评估手术相关的急性脑血管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完成PF
【机 构】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心脏自主神经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电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三维磁导航标测系统、PFA系统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2例,年龄(65.6±18.1)岁,左房(39.0±2.3)mm,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其反复发作.在消融前后进行左房及肺静脉三维电解剖标测、左房-肺静脉双向传导测定、留取1个呼吸周期的X线图以测定膈肌运动幅度,术中记录患者疼痛评分等,术后1~3天完善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 RI/DWI)以评估手术相关的急性脑血管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完成PFA,20根肺静脉均实现肺静脉隔离(100%).与PFA前相比,PFA后患者左房与肺静脉交界处电压明显降低,左房-肺静脉间出现双向传导阻滞;消融前后膈肌运动幅度未见明显改变;术中疼痛较轻或无[评分:0.0(0.0,2.5)],术后未见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PFA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隔离肺静脉有效,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重症监护数据库Ⅲ(MIMIC-Ⅲ)的1 080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为院内全因死亡。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951例)和死亡组(129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并应用Lowess曲线、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亚组分析评估RDW对院
患者女性,58岁,因“安置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4年余,3天内反复放电20余次”入院.患者4年余前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右冠状动脉为陈旧性闭塞性病变,行介入治疗,并行ICD植入一级预防.本次因电风暴入院,先后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能控制,生命体征不能维持,后在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部分血运重建,术后电风暴终止.
目的 评价国产Columbus?三维标测系统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8例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AVRT患者,随机分为三维打开和三维关闭(各39例)组,进一步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消融时间及次数,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所有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要短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165(100,349)s v s 543(338,1019)s;35(15,85)vs 79(55,183)mGy];
目的探讨室间隔夹层瘤(DAI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6例D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6例DAIS患者中,3例与主动脉窦瘤破裂有关,其中1例以左束支传导阻滞初次就诊时漏诊,因胸闷、憋气再次入院后明确诊断;2例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术前误诊为室间隔穿孔,于急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