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理解和贴近——白诗朗:《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可以在汉学研究的书籍或论文中看到对白诗朗(John H.Berthrong)《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All under Heaye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4)一书的简短评论或引用,幸运的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将本书作为“文明对话”丛书之一加以出版,我们终于得以窥见白诗朗关于儒耶对话的思想全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稳定较快发展,随着国内水电需求的增大,水电厂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国内的水电厂逐渐走向集中掌控、无人看守的运作模式,但是水电厂的值班工作是至
龚育之先生2007年6月12日去世的消息,是韩钢先生用短信最先告诉我的。尽管我知道龚老身体一直不好.记得有一次打电话问他近来还好吗,龚老说:“反正没死啰,还活着。”当时感到龚老
建筑项目工程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尤为重要,针对实践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进一步明确施工技术管理原则,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真正提升建筑项目整体建设水平,创设
一、梅溪学堂的“优胜记略”1904年2月,春寒料峭。在皖南通往浙江的崎岖山道上,尚不足13岁的胡适随着他的三哥,外出求学。此行的目的地是上海,在家乡已经开蒙的胡适,一意外出,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