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素质教育专家魏书生认为:“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朝着人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愿望,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所以它的目的是实现两个发展:第一,人的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两者统一起来,我觉得这是教书育人的目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江河山川、花鸟草虫、阶级政党、日月星辰、真善美、假恶丑,人性化的教育就是把人内心深处那些符合人性的、真善美的、积极、昂扬、向上、乐观、自信、勤劳、善良、勇敢、智慧这些种子使其萌发、使其发芽、长大、舒枝、展叶、越长越高,越长越大。最后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心灵中真善美的火花,掀起他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激流,从而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努力刨设有利于点燃学生心灵中积极因素的氛围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真善美和假恶丑,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如果学生处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他脑子里真善美的上进因素,就会占主要地位,而他头脑中的消极因素也相应地会缩小。因此,教师要为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头脑中积极向上的细胞,始终处在扩张状态;而头脑中消极落后的细胞,始终收缩成为微细的小点,从而抑制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学生的生命之舟,沿着健康积极的航线航行。
1、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全来源于与活动。”“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没有孩子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李吉林)一个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其身心组织结构的量变、质变过程,是主体在活动基础上,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经过主体内部“自己运动”而逐步养成的,这是一个通过活动生长、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主体自身不断建构的过程。
在道德教育中,只有调动学生饱满的参与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大而空的道理老师会说,学生也会说,但是他们更缺乏的是真情实感的体验。而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则是促进学生真情实感体验的有效方式。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年中的各种“节”、“日”,开展活动。
2、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班级舆论氛围。班级,是学生生活的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它既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更可能使这种障碍在班级环境得以解决。而班级舆论在学生的发展中,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有利于使班级中积极健康的思想、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内在的班级思想、规范,变成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的行为,使她们变成班级中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当这种思想、规范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所普遍承认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如果有学生违反,就会受到全班学生的指责,变得没有市场,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班级管理境界,无为而治。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内心中真善美的因素,就会得以扩展,假恶丑的东西将长期受到遏制,难以滋生和蔓延。
二、在教学活动中,发掘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又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鼓舞者、激励者,随时随地注意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将之放大,给他们以充分的欣赏和鼓励。让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象亲人一般深厚的感情与关爱充满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建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同学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每个人高尚的志趣。如果哪个学生胆小不敢参与,老师就一定设法叫他参与一谁不愿意说,一定设法让他说;学生读完课文以后,不引导同学去说他哪读得不好,而是引导孩子们说他哪好,让孩子们学会赞美别人,学会欣赏生命,学会对别人的优点首先发现,首先关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留心发掘学生身上积极向上的地方,并加以放大,给予及时充分的欣赏和鼓励。一个礼貌用语的使用,同学之间一点小小的帮助等等这种充满真善美的言行,老师要及时抓住,大力表扬。从而使得他们的人性得以张扬,心灵中真善美的因素得以扩张。
三、利用成长档案袋和成长记录本及时整理或纪录自己的成长情况
充分发挥成长袋和成长记录本的作用。成长袋收藏比较大的成绩物件,如奖状、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成长记录本则记录学生平时的成长过程。像自己做过的一件好事,受到的一次表扬等无法用物件表现的内容。学生在纪录这些内容时,无疑对他们美好心灵的张扬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在班上,经常让学生读自己成长记录本中纪录的内容。每个学生读完以后,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四、发掘后进生头脑中的闪光点
1、努力提高发现后进生闪光点的能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勘探每一位学生脑子里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该下大功夫,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2、为后进生创造适合他们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机会。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他们脑子里寻找真善美的积极因素,并帮助他们去战胜假恶丑的消极因素。再以变色龙变色的原理为例,如果后进生处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他脑子里真善美的进因素,就会占主要地位,而他头脑中的消极因素也相应地会缩小。因此,教师要想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头脑中积极向上的细胞,始终处在扩张状态,而头脑中消极落后的细胞,始终收缩成为微细的小点。
我们教师只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脑子里的积极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长期下去,他们头脑中积极上进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多,而消极因素也会越来越少,就一定会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努力刨设有利于点燃学生心灵中积极因素的氛围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真善美和假恶丑,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如果学生处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他脑子里真善美的上进因素,就会占主要地位,而他头脑中的消极因素也相应地会缩小。因此,教师要为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头脑中积极向上的细胞,始终处在扩张状态;而头脑中消极落后的细胞,始终收缩成为微细的小点,从而抑制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学生的生命之舟,沿着健康积极的航线航行。
1、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全来源于与活动。”“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没有孩子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李吉林)一个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其身心组织结构的量变、质变过程,是主体在活动基础上,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经过主体内部“自己运动”而逐步养成的,这是一个通过活动生长、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主体自身不断建构的过程。
在道德教育中,只有调动学生饱满的参与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只有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大而空的道理老师会说,学生也会说,但是他们更缺乏的是真情实感的体验。而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则是促进学生真情实感体验的有效方式。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年中的各种“节”、“日”,开展活动。
2、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班级舆论氛围。班级,是学生生活的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它既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更可能使这种障碍在班级环境得以解决。而班级舆论在学生的发展中,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有利于使班级中积极健康的思想、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内在的班级思想、规范,变成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的行为,使她们变成班级中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当这种思想、规范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所普遍承认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如果有学生违反,就会受到全班学生的指责,变得没有市场,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班级管理境界,无为而治。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内心中真善美的因素,就会得以扩展,假恶丑的东西将长期受到遏制,难以滋生和蔓延。
二、在教学活动中,发掘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又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鼓舞者、激励者,随时随地注意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将之放大,给他们以充分的欣赏和鼓励。让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象亲人一般深厚的感情与关爱充满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建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同学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每个人高尚的志趣。如果哪个学生胆小不敢参与,老师就一定设法叫他参与一谁不愿意说,一定设法让他说;学生读完课文以后,不引导同学去说他哪读得不好,而是引导孩子们说他哪好,让孩子们学会赞美别人,学会欣赏生命,学会对别人的优点首先发现,首先关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留心发掘学生身上积极向上的地方,并加以放大,给予及时充分的欣赏和鼓励。一个礼貌用语的使用,同学之间一点小小的帮助等等这种充满真善美的言行,老师要及时抓住,大力表扬。从而使得他们的人性得以张扬,心灵中真善美的因素得以扩张。
三、利用成长档案袋和成长记录本及时整理或纪录自己的成长情况
充分发挥成长袋和成长记录本的作用。成长袋收藏比较大的成绩物件,如奖状、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成长记录本则记录学生平时的成长过程。像自己做过的一件好事,受到的一次表扬等无法用物件表现的内容。学生在纪录这些内容时,无疑对他们美好心灵的张扬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在班上,经常让学生读自己成长记录本中纪录的内容。每个学生读完以后,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四、发掘后进生头脑中的闪光点
1、努力提高发现后进生闪光点的能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勘探每一位学生脑子里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该下大功夫,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
2、为后进生创造适合他们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机会。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他们脑子里寻找真善美的积极因素,并帮助他们去战胜假恶丑的消极因素。再以变色龙变色的原理为例,如果后进生处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他脑子里真善美的进因素,就会占主要地位,而他头脑中的消极因素也相应地会缩小。因此,教师要想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头脑中积极向上的细胞,始终处在扩张状态,而头脑中消极落后的细胞,始终收缩成为微细的小点。
我们教师只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脑子里的积极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长期下去,他们头脑中积极上进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多,而消极因素也会越来越少,就一定会积极健康地成长。